蔣志蓮
【摘要】作為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材料和基礎單位,如果沒有足夠的詞匯支撐,就無法進行有效的英語交際活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詞匯教學是英語老師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根據實際的課堂教學案例,從游戲、語境、語言體系等方面論述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三個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游戲教學;英語語境;語言體系
“沒有語法,難以表述;沒有詞匯,無法表述。”語言學家David Wilkins曾對詞匯的重要性的進行如此的描述。詞匯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基礎內容,是獲得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四大技能的有效保證。[2]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二級語言知識目標,要求學習掌握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并能初步運用400個左右的單詞表達規(guī)定的相應話題。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教師必須認真做好詞匯教學,讓學生能從音、形、義等方面真正掌握和運用詞匯。
一、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單一枯燥
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最容易出現機械跟讀,只注重拼寫默寫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學詞匯時,教師一味的讓學生進行單一的記憶和背誦,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覺得詞匯學習枯燥無比,無法引起學習興趣,從而導致英語學習的效率低下。
2.脫離語境無法運用
[1]如何才算掌握一個詞?從最基本的層面來講,掌握一個詞意味著知道它的形式和它的意思。但是,掌握一個詞不僅僅是知道它在詞典中的一個意思,還包括要知道與它經常聯(lián)合使用的是什么詞,也就是它的一些詞匯搭配,還要了解它的內涵意義,甚至還有它的文化底蘊。
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詞匯教學單純的分解成語音教學、拼寫教學和釋義教學,忽視了詞匯與句式和文本的聯(lián)系。教師沒有提供相應的語境,只要求學生進行簡單的背誦記憶,導致學生即使記住了該單詞也不會在具體語境中進行運用。
所謂語境,即指語言環(huán)境。詞匯在使用時并非是獨立存在的,時間、空間、情景等都會讓詞匯產生許多不同的意義和用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給出具體的語境,就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解該詞詞義。有些詞匯還帶有一些文化色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讓學生有所了解。如,blue一詞是藍色的意思,但是還有憂郁的意思,同時還可解釋為一種美國黑人民歌布魯斯。如果出現I’m blue today.這樣的句子,學生就要明白,這是西方人用來表達一種憂郁的情緒的,而不能單純的解釋為今天我是藍色的。
3.碎片學習不成體系
詞匯與詞匯之間是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的,它們不是獨立存在的。有些教師往往是出現一個詞匯教一個詞匯,忽略了詞匯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詞匯本身存在的派生形式,這種獨立式的教學加重了學生學習和記憶詞匯的困難。[2]詞匯在頭腦中并不是以詞典的方式存儲的,而是以網狀形式存儲的。如,當教到animal時,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cat, dog等一系列的詞匯,如果教師只關注animal這個詞的發(fā)音和拼寫,卻忽略了其內涵和意義,學生對于該詞的掌握和運用就顯得非常的蒼白。
二、提升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改進策略
1.基于游戲學習的詞匯教學策略
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大多喜歡游戲,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巧妙設置詞匯游戲,用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把枯燥單調的詞匯教學變成有趣的游戲課堂,以此提高詞匯教學的質量。
適合詞匯教學的游戲有很多,如,詞語接龍,flash cards(閃卡),brain storming(頭腦風暴)等。教師在運用游戲的過程中,也可以大膽的進行改良。如Brain storming經常被運用于詞匯的復習,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改良,利用詞匯檢索的方式,更準確的找出詞匯。如教師在復習食物和飲料詞匯時,不僅僅是讓學生說出所學過的相關詞匯,更進一步讓學生說出含有某個字母的相對應的詞匯,如說出含有字母a的食品或飲料的單詞。這種檢索式練習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從記憶中檢索一個詞的行為會使學生以后能更容易將這個單詞記起來。
2.基于語境學習的詞匯教學策略
[2]《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了要在具體語境中學習和使用單詞的理念,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典型的語境中呈現詞匯,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它們的意思、語域和句法環(huán)境。脫離了語言情境,語言的交際意義也就不存在了,詞匯也就失去了所表達的意義,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教學中設置合適的情境,融合詞匯的音、形、義的教學,尤其可以依托文本語篇,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文本,對詞匯進行感知和理解。
[3]語境的設置可以幫助學生推測詞義,或者通過語境讓學生猜測該使用哪個單詞。給學生語境,相當于給了學生一把解密的鑰匙,讓學生通過理解,找出合適的詞匯,讓學生在跳一跳能夠到的情境中訓練學生的詞匯思維,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思維,又增加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4A Unit6 At the snack bar單元復習課中,老師呈現了一篇文本對話,猴子家庭前往餐廳點餐,其中服務員推薦了桃子飲料(peach juice),猴子爸爸表示接受,并說了一句They like p_____.在這里,要求學生通過閱讀上下文,猜測一個開頭字母為p的單詞。通過閱讀分析,學生都能猜出該單詞為peach(桃子),因為上文中出現了,但在句中運用時還要考慮該詞匯的正確形式--復數形式。這種語境式的英語詞匯教學,能夠很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利用語篇中隱藏的上下文線索進行猜測和判斷,最后獲得對詞匯的深入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了成功的體驗,也掌握了相應的學習方法。
正如斯科特·索恩伯里在《如何教詞匯》一書中指出[1]“不是所有學習者需要的詞匯都是通過“教”學會的:學習者需要大量接觸對話和語篇,并培養(yǎng)自學能力。”教師可以對原始文本進行智慧的構建,再創(chuàng)情境,將文本中較為抽象的詞匯賦予形象生動的意義,再將這些詞匯運用到這種再創(chuàng)情境中。
在5A Unit3 Our animal friends單元sound time的教授中,老師利用圖片和文本情境,讓學生猜測了come out,carry等詞的含義,同時又利用圖片再創(chuàng)了一系列可以使用carry這個詞的情境,讓學生在較為真實的情境中理解并運用該詞。
3.基于系統(tǒng)學習的詞匯教學策略
英語語言的體系性和系統(tǒng)性都很強。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中發(fā)現詞匯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這些英語語言體系的基本構成要素,讓學生能將三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更立體的認識詞匯,運用詞匯。如,可以通過單詞的發(fā)音規(guī)律,讓學生聯(lián)想一系列的詞匯。
如,在5B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中,教師新授詞匯sweep時引出了一系列的舊詞,從see到sleep再到sweep,從單詞過渡到詞組再到句子,這樣的學習方式,利于學生掌握新詞,同時新舊單詞之間也有了一定的關聯(lián),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這些詞匯。同樣,在5A Unit3 Our animal friends中教授run past時,教師又進行了walk past,jump past等一系列詞組的聯(lián)想,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不同場景中接觸詞匯,并反復從記憶中記起詞匯,打通了英語學習的新舊聯(lián)系,實現了英語詞匯的積累目標。
英語教學具有科學性,也需要一定的藝術性。教學中我們只有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和心里特征的詞匯教學策略,才能讓學生從枯燥的英語詞匯學習模式中走出來。要多創(chuàng)設豐富的語言情境,讓詞匯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拓寬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1]斯科特·索恩伯里[英]王琦[譯].《如何教詞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2012(4).
[3]王丹.《語境理論在中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校園英語·上旬》.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