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中等職業教育是中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社會的各個行業培養了大量的技術型人才。現階段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快速發展時期,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社會對于技術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針對于當前的社會環境市場需求,對于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本篇文章主要對中職教育行業的發展問題展開討論,通過分析當前市場需求和中職院校教育的現狀,提出了幾點關于提高中職課堂建設的對策思考。
在中國十九大會議中,明確提出了建設教育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必須把教育事業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行業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多年來我國中職教育事業在曲折中發展,相比于高等院校的蓬勃發展來說,中職院校發展顯得活力不足,是什么導致了中職院校和高等院校的差距越來越大,人才輸出活力日漸衰微。中職院校的發展現狀和整個社會的需求脫離不開關系,認識到中職教育的現狀和難點,提出中職學校課堂建設的改變舉措,是實現中職學校教育事業繁榮發展的前提。
一、中職教育的現狀
中職教育指的是在學生高中階段開展的職業教育,主要招收初中畢業生,通過系統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素質,教會學生職業技能,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由于中職教育在我國教育系統中的發展并不長,同時中職教育的入學門檻低,學生年齡化較小,生源上以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居多,所以社會上普遍存在著對于中職教育的偏見。同時由于我國教育事業對于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視,社會普遍對于學歷非常推崇,出現了大量中職畢業生就業困難找不到工作,而高校學生在還沒畢業時就被企業簽約的兩極化現象。
同時由于中職學校的教育資源匱乏,很多高學歷教師不愿意在中職學校任職,中職學校教師團隊能力不強,任職的多是缺乏教學和實踐經驗的年輕老師,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不強,無法與高校競爭,這種情況又加劇了中職學校招生困難,發展滯后的現象。
二、中職教育現階段發展難點
(一)中職學歷社會認同度低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企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很多企業存在著重視文憑,入職門檻高的情況。社會對于中職學歷的認可度較低,一些學生家長認為中職學歷是丟人的,沒有用的,不愿意把孩子送來中職學校接受教育,中職學校的學生生源較少。
送來中職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大多知識基礎差,學習興趣淡薄,中職學校接收不到高質量生源,來報道的多是學習差的“笨學生”和不服從管教的“壞學生”近年來這種情況不斷加劇,加劇了外界對中職學校學習風氣差的認知,中職教育社會認同度低。
(二)中職學校生源少,招生工作不規范
由于招生資源匱乏學生少,加劇了中職學校的招生競爭。不少中職學校采取不正當手段進行招生,例如虛假宣傳學校信息,欺騙學生和其家長。還有使用地方保護手段,強制給學生注冊學籍。還有一些學校采用招生返點,給介紹學生的中間人獎勵返點,這種不當的競爭加劇了中職學校招生困難現象。
(三)中職學校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中職學校想要教育出高質量的優秀人才,首先就要配備優質的專業師資隊伍,但是現階段大多中職院校的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高素質高學歷教師不愿意在中職學校任職,或者是以中職學校為踏板進行進一步晉升,學校出現任人難,留人難,教學更加困難的情況。很多任職老師都是沒有經驗的年輕人,缺乏社會實踐經驗,不了解企業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使教學變成了單純的書本內容灌輸,專業知識和社會需求想脫離,無法培養出職業型技能型人才。
(四)中職學生知識基礎差,學習興趣低
對于大部分進入中職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知識水平基礎較差,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缺乏對于學習的興趣,面對職業學校專業課程的學習,通常會感到有難度,同時有些學生存在著對于中職學歷的自卑心理,認識不到此刻學習對于日后生活的重要性,在學校混一天是一天,產生放任自流的學習態度。
現在很多職業學校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應試教育,課程難度高,知識量多,缺乏實踐機會。學生感到學習困難,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五)中職學校教學設施建設落后
由于國家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中職學校建設資本少,不能滿足學校的設備建設需求,相較于高等名校的設備齊全名師遍布的環境,中職學校存在著很大的不足。
想要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技能,就需要足夠的實習設備,以數控專業學習為例,學生想要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就需要足夠的操作經驗,這就需要使用操作數控車床,還有學會操作普通車床,鉆床,銑床等等。這些設備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學校提供不了足夠的教學設備就無法保障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使學生對于專業知識只停留在會的層面,而不能精通運用。除了設備建設,學校的實踐損耗投入也很大,例如醫學院校的實踐很多器具都是一次性產品,還需要動物活體材料。光是這些實踐材料的開支就不少,很多職院學校的學生缺乏實踐的機會,只能邊工作邊學習,加劇了學生的就業困難。
(六)中職學生學歷水平無法滿足企業就業要求
隨著高學歷的畢業生越來越多,市面上有大量的本科生和大專生在競爭職位,導致現在就業市場上的學歷門檻越來越高,不少用人單位要求至少專業以上學歷才可以投簡歷,中職學歷學生被排除在門檻之外,無法滿足企業的學歷要求,甚至很多中職學生認為中職學歷沒有用,感覺前途渺茫,一些學生因為經濟原因選擇退學直接參加工作,中職學校的退學率也比普通高校更高。
三、新形勢下中職教育課堂建設對策
針對于當前中職學校發展的難點,中職學校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措施去進行課堂教育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幫助中職院校實現現代化教育改革,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一)加強中職院校師資團隊建設,打造實用性課堂
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加強中職學校的師資團隊建設尤為重要。
學校要加大對教師隊伍的人才培養力度,提高教師自身專業技能,建立創新型師資隊伍,同時學校給教師更高的關注度和福利政策,吸引更多優秀的教師前來就業。還有一些學校直接從企業“挖角”讓這些有實踐經驗的老師來任課,讓課堂教學與專業實踐結合更加緊密,教學方向由傳統的知識教學轉為側重專業的實踐運用方面教學,提高了教學的實用性。
(二)科學方法激勵學生熱情,建立課堂教學新模式
針對于學生對于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法,對學生實行人性化管理,采取科學方法激勵學生學習熱情。例如建立“翻轉課堂”“技能操作大賽”“才藝展”等等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的學生角色變成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學習興趣。
(三)創新教育模式,實行“一體化”實踐教學
一體化教學是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專業化的對職業技能進行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教學”、“學習”、“實踐”三位一體的模式化教學。
把實踐和教學相結合,加強學校和企業的聯系,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技能操作同時進行。通過實行校企聯合,工學結合等措施,讓學生一邊在企業中實踐,一邊進行專業學習,實現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鼓勵學生進一步學習職業課程
結合市場上企業就業學歷門檻高,社會存在學歷歧視和中職學生不自信的狀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不光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中職學生年齡段普遍較小,教師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自信心,讓學生認識到專業技能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學生認真學習,掌握更專業的知識技能,為未來的學歷提升打好基礎。
(五)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課堂創新改革
在當前新媒體技術更廣泛的應用背景下,教師應該加強對于新媒體技術的學習,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例如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講課,可以把影片、音樂、故事等等趣味的東西加到課程中間來,讓學生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味性。打造趣味課堂。
四、進行中職課堂教育改革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就業自信心
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枯燥乏味的授課模式,多種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同時科技手段的運用如多媒體教學,豐富了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學習更加富有效率。
課堂學習和工作實踐的相結合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讓中職學生了解自身的就業方向和工作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到專業學習的重要性,樹立就業自信心,讓學生更加堅定愉快的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二)適應社會需求,為企業輸送技能型人才
課堂教學模式由知識輸出為導向轉變為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化教學,注重學生的應用技能能力提高,適應了當前社會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有技術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拓寬畢業生就職渠道
采用新型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早的加入到企業實踐當中,學生可以盡早的規劃就業方向,明確就業目標,其中一些優秀學生可以更早的獲得就業機會,不僅實現了校企的深度合作,更滿足了中職生對于就業崗位的需求。
(四)為中職教育事業實蓬勃發展添磚加瓦
中職教育的開展對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雖然在當前社會還存在著對于中職院校的歧視,但是隨著中職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技術型人才,人們對于中職教育的認知也會逐漸改變,中職教育事業會更加蓬勃發展。
總結:
結合中職學校教育難點進行教學改革是解決中職發展難點的重要舉措,能夠中職院校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就業率,提高院校社會影響力。有利于中職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
(作者單位: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許妤.中職學生流失問題的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12):174-175.
[2]張永花.探究校企合作在中職學校如何有效實施[J].品位經典,2020(09):106-107.
[3]吳新景.對中職文化基礎課教學現狀的一些調查與反思[J].知識文庫,2020(01):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