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培養人才有著越來越高的需求和標準,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目前受到廣泛關注的一個教育理念。在核心素養的視域下本文結合目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和分析,如何讓學生利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是當前教育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信息技術
如何培養高素質人才是教育改革重點關注的核心要點,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在當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社會,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不再單單是為學生介紹使用電子產品的基本操作流程,而是更多的提高他們對信息技術的了解,更好的應用于現實生活當中。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過于基礎化,教育理念陳舊
小學作為基礎教育,信息技術的教學是學生了解電子信息時代的基礎,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當中, 老師只是簡單的為學生講解基礎概念,實際操作過程較少,滿足不了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需求,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而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在間接地影響著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水平建設,區域的差異性和教師觀念的落后性都會對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
(二)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認知度不夠
信息技術包括的層面有很多,學生所接觸到的關于信息技術除了學習過程中教師所講解的還有在生活當中所接觸到的,例如:游戲、制圖、辦公軟件等,但這些只是龐大的信息技術所包含的淺顯層面,在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里并沒有介紹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融入到生活的各個層面,所以學生會片面的認為信息技術只是他們目前所接觸到的東西,而沒有看到其本質性。
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認知度不夠的原因還有在現行的評價機制下,學校辦學質量與師資建設評估等幾乎占據主要位置,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在其他方面的發展,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當中所呈現出來的狀態與自身所處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想要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需要得到教師的重視并在課堂上加以引導,既貫徹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一教育理念又有利于學生后續的發展[1]。
二、提高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
(一)創新教育理念,培養高素質人才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日常學習與生活當中人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信息,獲取數據變得十分便利,小學信息技術的教育作為基礎課程幫助學生學習如何獲取,怎樣獲取知識以及如何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實現理念與實踐相結合。因而不單指信息技術這門學科,而是各個學科在內關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發展,所以要創新教育理念,緊跟時代步伐,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在信息技術日常的教學當中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合理利用各種類型的電子軟件幫助自身提高綜合能力,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進行實際操作。
例如:曾有老師指出在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當中《觀潮》一文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象但考慮到學生對錢塘江大潮了解少想象不到“潮來之時”的壯觀,加之課文只是片面的文字解讀,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認知利用多媒體教學,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使教學過程更生動形象也體現了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跨學科的融合。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理念與實踐相結合
小學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生正處于對世界抱有強烈好奇心的階段, 他們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角度尚不成熟,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作為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老師應該重視本學科的發展,教授學生基本的信息技術理念的同時還要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對學生未來長遠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課程當中出現的教學生運用畫圖軟件構建自己心目中的學習環境,學生長時間坐在教室里學習,他們所接觸到的看到的都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空間和來自各個學科的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思維變得單一化,由此,作為信息技術老師可以利用電子產品搜集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學環境,為學生講述在他們目前還接觸不到的文化知識,以此激發他們的創造力,看看他們所構想的各不相同的學習環境。只有立足于生活實際當中,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與生活息息相關,這門課程并非是一門概念課程而是實踐性的課程,讓學生有了正確的認知才能有利于教學的開展,也能通過對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2]。
結論: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作為基礎性的一環,需要引起老師和學生的雙重重視,在教學實踐中老師應當給予學生創新的空間,積極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轉變自身教育理念,推進個性化的教學,提高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殷永發.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實踐[J].信息科技,2020(9):240.
[2]林貴永.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策略[J].科技風,2020(22):36.
泰州實驗學校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