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雨
【摘要】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或多或少地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很多活動的組織流于形式,小組活動停留在膚淺的你說我講的層面上,沒有實現學習伙伴之間真正意義上的交流、溝通、互動。本人現對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常見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策略探究
新課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自主、合作與探究)之一的合作學習,已逐漸被廣大英語教師引入英語課堂。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給英語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讓廣大師生獲益匪淺。它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而且培養了學生集體的歸屬感與責任感,發展了學生的交際與審美能力。
一、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1.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助、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有的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廣泛地參與,一有問題,不管合適與否,難易如何,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似乎只有讓學生合作討論,才能解決問題。在多次授課中,我發現很多的小組學習,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經常是某幾個人在表演,學生回答學習的結果時只是反映在形式上,小組學習經常會在互相推諉,嘰嘰喳喳的廢話或干脆拿來別人的探究結果,照單全收中耗掉學習時間,學習行為和方式并沒有得到實質的轉變,仍然是幾個優秀學生在發言,而其他學生并沒有參與體驗學習的過程。小組學習經常失去了全員參與的真正意義。
2.學生參與度不均衡。小組合作學習的確實增加了學生表現的機會,但是往往容易走向極端——優等生是權威。在小組里優等生什么都說了算,中等生或學困生依賴嚴重,對優等生言聽計從。優等生在小組中往往扮演了一種下達任務或幫助的角色。在小組活動中,學困生大多受優等生的操縱,都是按照優等生的要求去做,可以不通過獨立思考就可能直接從優等生處獲得信息。在小組活動中優等生動手次數多,發言的機會多,代表小組匯報的現象很多,這樣優等生得到了更大的發展。而學困生可能還停留在人云亦云、似懂非懂的狀態中,情況可能比老師講授還要糟糕。
3.討論時間給得不夠。教師在授課中往往根據自己的課程內容安排來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而不是根據小組合作內容的難易度,這經常會因為任務簡單而時間過多造成小組合作學習的垃圾時間或任務過難,時間不夠用只能匆忙了事,既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又使學生產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不良習慣,總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偷懶與應付的情緒,教師在不經意間為今后的教學留下了無窮的后患。
4.小組合作學習應用課型單一化。很多教師包括自己在授課的過程中,把小組合作學習僅僅應用在新課的講授過程中,每一次都在新課中苦思竭慮如何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卻忽略了小組合作學習應存在于各種課型之中,比如:語法課,作文課,習題課,復習課等。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探究
1.明確師生定位,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和任務,并對操作程序給予說明。要向學生交代清楚活動的意圖、要求、方法、步驟等,以免學生無所適從。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注意工作完成或合作過程中的問題,并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小組提前完成任務時,應檢查他們是否正確完成了任務;發現小組討論混亂無序時,要耐心講解,幫助學生盡快進入有效的討論;討論偏離主題時,要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將學生引回到任務中來;討論受阻時,要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法和途徑。
2.要正確處理異質學生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采用混合小組為多。一些學優生出于小組榮譽的考慮會拒絕或排斥學困生,此時教師要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在學習過程中,學優生很有可能在小組中扮演著核心角色。為了不使學困生變得膽小怯弱,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對其更多地關心和鼓勵,建立起“能行”的積極期望,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同時,發現這些學生的長處并大力表揚,建立自信,從而使他們能主動參與,積極發言,毫不膽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教師對學優生要進行適當的教育,鼓勵他們對學困生提供幫助,與其他學生形成協作的關系,更具有分享精神,并在分享中體驗自身的價值。
3.培養學生在小組里進行英語學習的合作技巧。學習合作技巧是順利進行合作的前提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活動相互調整、相互改進、互補共效的過程。每個組員的學習行為將會不斷受到來自伙伴的建議、提醒和修正,同時每個組員也要關注他人,經常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就要求同學之間學會尊重,善于接納、尊重他人的勞動和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堅持真理的過程中認真虛心接納他人的合理化建議,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無忌而又從善如流、主動配合、和諧默契的心理氛圍中,每個人的創造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4.小組合作多樣化。教師應該嘗試開拓小組合作學習更廣泛的領域,采用多種合作方式以及不同的競爭機制,發揮小組合作更大的實效性。只有多方面嘗試實踐小組合作學習,才能真正的形成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真正意義上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新課程改革的真正目的,使學生養成真正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真正的成為有用的,有創造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淑清.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與體會[J].教學與管理,1999(9)
2.曾琦.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J].學科教育,2000(6)
3.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程教學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小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