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具有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它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元素,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寶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將美育與閱讀教學相結合。閱讀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審美思維能力,培養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途徑是閱讀教學,本文將從對學生進行審美建構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入手,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策略等問題做了初步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建構
前言
目前,我國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于注重培養學生理增強理論知識的能力,忽略了審美建構對學生的重要性。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會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實施審美建構,是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發展進步的表現,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環節之一。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審美建構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小學生認知水平,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不同于其他學齡段的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體系,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不強,審美能力與欣賞能力有所欠缺。如果教師不在這一關鍵階段加以引導,或許會對小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造成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小學生的審美建構不但可以扭正小學生的事物認知偏差,還能增強學生的判斷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與心理素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美、創造美的能力
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向人們敞開著,可是人們往往對身邊的美好視若無睹。當人們擁有了一個良好的挖掘美、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就會發現舉手投足間都是生活的美。在對小學生進行審美建構的過程中,表達美和創造美能力的培養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審美建構,有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升挖掘美、感悟美、表達美、創造的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道德素養水平,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外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若這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他們實施審美建構,他們可以更為容易快速的接受,并且朝著教師設定的方向不斷發展進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審美建構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與思考能力,在提升道德素養水平的同時,促進他們全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與內容存在問題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小學和教師以提高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和相應的教學任務為目標,忽視了對內容和時代背景的分析和闡釋,這是主要原因之一,許多小學生逐漸對語文閱讀失去了興趣。有的老師也有統一的規則來解釋本文的中心思想,包括本文的核心含義、每一段的作用和意義,而忽視了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親身經歷,導致學生對閱讀詞匯的短時記憶,沒有真正理解,學生學得快,忘得快
(二)教師綜合教學能力不足
其他理科課程相比,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簡單得多,沒有公式,也沒有數字知識的復雜性。但是,考慮到語文和小學生思想感情的聯系和影響,課程難度加大。因此,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是尤其重要,相關知識的綜合性、交往的能力和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個人的心理素質等,這些都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審美構成閱讀效果的影響。這樣的綜合能力也是很多語文老師所欠缺的。
三、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構建能力的策略
(一)創設符合閱讀內容的審美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審美建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其中的首要任務。小學生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不足,閱讀文本時思想感悟能力較弱,所以在進行審美建構時難度較大。但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理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審美建構,小學生的豐富想象力有助于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挖掘、體會文章的美,進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與審美能力
(二)鼓勵學生間進行合作探討,于溝通交流中提高學生情感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實現雙向互動的場所。這就要求在審美構建過程中教師在發表自身觀點、想法的同時,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同時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與溝通,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障礙。這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還能夠加強學生的交流溝通水平,進一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需求與目標。
(三)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
美的誕生源于靈感,而靈感大多來源于輕松的生活環境。試想,我國璀璨的田園詩,哪一首不是來自作者輕松自然的生活環境,哪一首不是源于作者悠然自得生活狀態?當然,有些人也許會舉莎士比亞、普希金、莫泊桑等人紙醉金迷的例子來反駁這種說法,但是我們無法否認的是,他們都擁有舒適輕松的創作環境。因此,他們才會留下那么多雋永的作品。所以,在日常的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的環境,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審美素養的提高,也有助于激發出學生創造美的靈感。只有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才會很好地認識美、創造美。
(四)課內課外活動實現有效聯動,增強學生審美建構
若想充分貫徹實施審美建構,課堂閱讀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要雙管齊下。首先,教師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外閱讀書籍任務,增加他們的文本閱讀量。除此之外,要啟動家校聯動機制,在班級中,教師要定時開展閱讀班會、讀書交流座談會等活動,對學生起到監督作用的同時,也能推動學生自主體會并挖掘文本的美;在生活中,家長要在課下時間監督學生的閱讀任務的完成情況,并幫助解決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困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策略的研究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課題。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要善于探索美,幫助學生感知美、體驗美、創造美,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通過培養學生的審美建構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審美心理和人文素質。堅持閱讀教學的審美化,在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審美策略,提高閱讀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朱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優化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9(18):76-77.
[2] 楊彥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構建能力培養的作用與策略[J].甘肅教育,2019(01):56.
[3] 李婷.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意識[J].當代教研論叢,2018(07):46+49.
[4] 萬增明.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構建審美價值[J].學周刊,2017(1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