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雁冰
摘要:高中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浪潮下,開始注重打造個性化教學體系,重新整合課程結構,注重學生興趣與科目之間的聯系。選課走班制的實施,是一個大膽且十分符合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改革嘗試。基于此,本文章對基于普通高中綜合改革下選課走班的思考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普通高中;綜合改革;選課走班
引言
高考綜合改革不僅包括招生考試制度的變革,也包含著普通高中育人方式中課程管理、教學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環環相扣,意味著高中育人方式的變革將倒逼著普通高中做出相應的調整,其中選課走班教學制度格外引人注目,其存在的合理性與優勢也同樣爭議不斷。
一、選課走班的內涵
選課走班不是新興概念。我國對選課走班制的探索也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一些學校開展的按程度分教、單科走班等教學實踐。那么,到底什么是選課走班?在紛繁復雜的概念界定中,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其內涵與定位。從目的與意義來看,選課走班背后反映的價值觀是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尊重與滿足,從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出發,賦予學生選擇學科和課程權利,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學校課程體系、教學管理方式與班級組織結構等。從選課走班的要素及其關系來看,“選課”與“走班”是構成其概念的兩個重要方面。它是在課程選修制和分層、分類教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提供多樣、豐富、層次化的課程,學生依據個人發展潛能和興趣自主選擇課程,并根據課程安排在規定時段到預訂教室進行相應課程的學習。從呈現形式來看,選課走班表現為教師與教室相對固定,學生在選課教室間流動上課,生與生以及生與師之間以課程為主要聯結,傳統行政班級的概念被弱化。基于此,我們可以發現,選課走班其實是學生主體下的學習行為描述,強調學生的主動選擇與個性化學習,相應在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上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選課走班制的實施策略
(一)加強選修課程的多樣性開發
相對而言,作為選課走班的主力軍,高一、高二年級具備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因此,為了充分發揮選課走班制益于學生開發潛能的作用,普通高中需要在課程開發的廣度和深度雙方面下功夫。在課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方面,選修課程的涉獵面要足夠廣泛,以本溪高中為例,為方便學生更好地體驗、比較和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校方根據課程內容進行了12種不同組合的課程安排。只有課程的豐富性提升,通過橫向對比,學生能夠較快地認識自身感興趣的方向,并逐步深入地學習,種才具備了發展潛能的可能性。
(二)大力培養師資隊伍
當代教師的培養必須全面發展,不僅要會各類知識,也要了解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況,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加強組織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教師自身應積極地參加科研工作,各種教學基本技能靈活地運用到實踐生活當中。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收集一切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有益的資源,開展有創造性的知識講座和科學競賽,會根據不同教學對象,靈活的制定教學內容和手段,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創新的思維和方法。
(三)“四輪”驅動-學校因材施教的助推器
“四驅”指的是“兩微教研增后勁、家長培訓強后盾、智慧課堂加速度、合作辦學促跨越”。一是增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學校要求每個教師以問題為課題,開展微課題研究和微論文撰寫,通過年級組會、教研組會、備課組會研學情、備學案,通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高考評價體系》等提升專業素養,通過專家講座、外出培訓更新理念和方法,通過技能練兵、過關匯報、公開示范、同課異構、參加競賽增強業務技能,培養了一支心中有綱、心中有生、因材施教的教師隊伍。二是發揮家庭教育的后盾作用。學校積極開展家校溝通,通過舉辦文理分科專題指導、分層走班通識培訓、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智慧課堂推介會、期中期末家長會、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會、校園開放日、成人儀式、畢業典禮等活動,增進了家校溝通,促進了家長與教師的同頻共振。三是發揮信息技術的助推作用。學校全面推廣智慧課堂,推動平板電腦進課堂,極大地豐富了課程資源,拓展了學習時空,增強了選擇自由,教與學、問與答的效率明顯提高。四是實現教育資源的互融互通。學校與全國各地十余所中外名校簽約合作,為學生交流互訪、對口升學打開便捷通道,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跨越發展。
(四)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參與管理的能力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高中學生在認知能力上都有了較高的提升,可以較好地參與到班級的日常管理中。因此,在學校的管理中,可以分別在各個教學班和行政班設立學生的自我管理組織,將傳統班級中班干部的權利集中化,將其作為師生間溝通交流的有效渠道。走班不意味著思想渙散、紀律松散,只有真正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并逐漸強化責任意識,在選課走班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逐步培養其自我管理和參與管理,才是為學生上的最寶貴的一課。
(五)對學習內容采取走班分層教學實施
傳統的行政班授課制雖然能夠保證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進度,但對于有個性化發展需求的學生來講就會顯得很“生硬”。從這個角度看,如果學校有良好的教學環境、豐富的課程種類和課程資源,應積極探索自主選擇課程進行走班教學的可能性。譬如走班制、導師制、學分制相結合的管理形式,將物理課程分為基礎通識課程、興趣素質拓展課程、應用研究課程。如果可能的話,同一內容、同一進度值的課程可以配備多名教師,學生通過提前試課的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師,根據自己的喜好、需要進行學習,完成學業的“規定動作”。
結束語
教為國而興,人為國而育,才為國而用。在砥礪奮進的道路上,高中學校應以高標準、高節奏、高質量發展為追求,革故鼎新,因材施教,繼續探索、完善辦學模式,為實現人才大國向人才強國的戰略跨越而發力。
參考文獻
[1]于鵬斌.新高考選課走班的四維修煉[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2):11-12.
[2]張卓.普通高中選課走班模式面臨的困境及其出路[J].教學與管理,2020(30):46-49.
[3]徐雅夢.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課走班制管理問題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