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喜明
小學的田徑運動一般都是以賽跑、跳遠、跳高、立定跳遠等活動量大的運動教學開展,小學生因為體力有限,當體力消耗過半時,就很難在提起興趣投入到學習當中去。而本身田徑運動的教學方式和訓練方式相對來說就比較單一,乏味等導致小學生對田徑學習的興趣減少。因此,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提起小學生對田徑教學的積極性,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田徑教學的質量。
1 田徑教學的重要性
田徑教學是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開端,田徑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還能夠幫助小學生鍛煉良好的身體素質,因為田徑運動存在一定的競技性、團隊合作性,這樣可以幫助小學生建立良好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充分的發掘具備良好運動潛力的學生,針對訓練培養,使其未來可以成為專業的運動人才。此外,通過田徑教學,還可以培養小學生喜歡運動、熱愛運動,形成良好的個人運動習慣。
隨著科技、交通的快速發展,我國年輕人的身體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的狀態,每天能夠堅持運動的人少之又少,這與以往對體育學習不夠重視有著很大的關系,而現在,在新課改的教學下,小學生體育教師應該要及時激發小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并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與正確的運動觀念,這樣還能讓小學生從小就喜歡運動、規律運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2 田徑教學的興趣培養
田徑運動是培養小學生對體育運動興趣愛好的開端,也是我國對田徑運動優秀人才的選拔、培養方式之一。在以往的教學當中,田徑教學的成績因為沒有語數外等學科的成績來得重要,所以并沒有被教師看得很重要。而田徑教學的方式和運動模式都相對單一,導致小學生對田徑教學并沒有太多的興趣。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通過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重新提高小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學習興趣。
3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田徑運動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良好的教學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帶動學生學習興趣有效的舉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不再只是簡單的傳統教學,由傳統的競技訓練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而小學生的適應能力較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作為主體,單純地傳授田徑運動的技巧,教學過程也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而忽略了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否能夠接受。
例如:在中長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中長跑的規則及技巧,忽略了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差異,更多的注重在成績與評分,忽略了中長跑的要點解讀與運動價值,小學生對運動價值不了解,又因為體力消耗過快,很容易對課程失去興趣,不想參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更注重技巧地教學,忽略了興趣教學。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技術教學在小學田徑運動教學中占著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夠很好地帶動起來,教師也將自己作為主體,嚴格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進行學習,導致學習氛圍比較嚴肅壓抑,這樣課堂氛圍不夠輕松,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就導致學生失去了對田徑教學的興趣。
4 逐步培養學生對田徑教學的興趣
4.1 營造學習氛圍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轉變田徑教學的重要開端,教師應該要轉變思路,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則是以引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訓練。不強制要求學生參與運動,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來進行教學開展,這樣才可以帶動學生積極運動,投入到學習當中。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成為主體,教師則為引導,才能夠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消除之前學生在上課時感受到的緊張與壓力,從而激發學生內在學習的動力,能夠更好地融入到田徑教學當中,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在開展課程的時候,要一定的營造課堂氛圍,因為田徑課程多數在室外,小學生的集中力很容易被打斷,所以需要教師積極地營造教學氛圍,保證學生能夠保持高度集中。
例如:在教學開始之前,可以將今天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介紹。介紹運動產生的時代背景、由來過程、正確的運動方式,明確這項運動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什么樣的作用,讓學生在主觀意識上進行轉變,不再抵觸田徑運動,意識到田徑運動對自身發展的意義。教師可以通過將一些中外運動健將的杰出事件講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奮斗歷史和拼搏精神,來增強學生對運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有助于學生增強對田徑學習的興趣,能夠很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在充滿興趣的、樂趣的引導下進行學習訓練,積累知識。
4.2 開展趣味課堂
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對田徑的學習,在實際的課程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多樣性。通過提升課堂趣味性可以很好地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而傳統教學通常都是拉伸、熱身、訓練、競技等方式開展,高強度的學習模式會讓學生產生疲憊感,減少對田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所以教師要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來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田徑學習當中,長跑是鍛煉學生耐力、短跑鍛煉學生爆發力、立定跳遠增強心肌灌注等等,但是如果只是單純地來回跑,跳,學生時間久了就會產生厭煩的心理,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通過將競賽引入到教學當中去。可以通過接力跑,來開展短跑的訓練,將學生通過抽簽的方式分為兩組進行比賽,這樣不僅有利于同學之間的相互協作,還能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這樣開展教學就能很多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學習質量。
4.3 勞逸結合培養興趣
田徑教學通常都需要大量的體力來進行開展,而小學生的體力有限,精力也有限,所以如果一直處于高度運動或者頻繁運動,會很容易讓小學生感到疲乏,從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師開展教學,導致教學質量降低。所以,教師要通過根據每一個階段的學生進行課程制定,通過勞逸結合的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避免為了追趕進度不考慮學生身體情況,加重田徑學習壓力,導致學生身心俱疲,嚴重時還有可能造成運動拉傷。因此,教師要更加重視勞逸結合,準確的控制學習的任務,重點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
例如:訓練跳高,學生在訓練一段時間以后,教師就應該讓學生休息一段時間,之后再投入到簡單地不費力的游戲教學環節當中,避免高強度、持續性的跳高訓練讓學生對跳高產生壓力與抵觸情緒。通過增加游戲環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恢復體力,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運動產生興趣。所以在開展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勞逸結合,不斷地為學生提供放松的機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4.4 引入器材提高興趣
田徑教學不僅可以通過結合趣味課堂來提高學生興趣,還能夠通過引入運動器材,來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而增強學生對運動的內容理解和感知。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一些生活中進場玩得一些物品來融入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使學生產生新鮮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學內容。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沙包、籃球等物品,幫助學生練習學習投擲訓練,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感受投擲的樂趣,并且能夠在奔跑、躲閃當中訓練短跑。再例如:利用跳高墊、跳高桿,來幫助學生練習跳高,利用學生對運動器械的興趣,開展課程的教學,輕松地完成學生對跳高的訓練。對學生來說,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當中,可以更好地接受和應用,在學習興趣得以滿足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5 結語
在新課改的更改下,教學方式與教學主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田徑教學作為開啟小學生田徑運動的重要課程之一,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開展田徑訓練,讓小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學習訓練。教師通過新形勢的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對田徑的學習興趣,以此促進小學生田徑教學的質量,培養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小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作者單位: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