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彬 梁美花
乒乓球被譽為中國的“國球”,我國在乒乓球領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我們也擁有廣泛的乒乓群眾基礎、全面的乒乓運動環境、科學的乒乓訓練體系。乒乓球運動在小小的桌面上展開激烈的對抗,乒乓球往返速度極快、旋轉落點戰術多種、技術技巧靈活善變,運動者在乒乓球訓練和競技過程中將會得到判斷力、手控感和反應速度的全面提升,少兒階段展開乒乓球啟蒙訓練對這些素質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影響,這也將有效推動少兒的健康成長。我國乒乓球管理機制改革持續推進,職業和業余體校數量不斷減少,校園體育成為乒乓球運動發展的主要載體。陽光體育的大力推行使得乒乓球運動逐漸成為小學體育學科的重要構成,學生們在課堂內外深入參與乒乓球運動,乒乓球在活躍課堂氛圍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筆者長期從事小學乒乓球啟蒙訓練工作,現圍繞易犯錯誤動作及糾正方法展開分析研究。
1 引言
啟蒙階段的小學生剛剛介入乒乓球運動,在技術動作學習與運用環節容易出現很多常見錯誤,如果不能夠得到及時調整和糾正則會導致學生們形成不正確的技術特點,影響到學生的技術發揮與可持續發展。學生在訓練中出現的錯誤動作由于多種原因造成,其中既包括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先天性因素,同時也包括教師教學方式與教學觀念的環境因素,深入剖析學生錯誤動作產生原因才能夠更加有效地予以糾正,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乒乓球技術動作關鍵,在正確動作上完成定型。
2 小學乒乓球啟蒙訓練特點與訓練原則
2.1 小學階段少兒特點分析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集中于6歲至12歲之間,這個階段恰恰是人類成長發育的少年兒童階段,學生們的身體形態發展變化非常迅速,身高、體重、組織器官均出現明顯變化。骨骼內的有機物與水分含量高于成人,身體柔韌性強但抗壓能力弱;關節軟骨較厚,周圍肌肉細長,關節的活動范圍及靈活性較輕;肌肉橫截面不大,絕對力量和耐力普遍較差;心血管系統發育不完全但神經系統靈活性很強,這使得少兒活潑好動但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呼氣深度不足的情況。此外少年兒童的心理易產生波動,外部環境對他們學習與訓練的情緒很容易產生影響。
2.2 乒乓球運動特點分析
乒乓球運動用臺面和球網將運動者分隔兩邊,雙方借助乒乓球拍完成擊球并隔網對抗,運動者在有限空間內參與運動,該項目對參與者的體能要求相對較低,而對技術技能要求較高,不同身體素質的人群都可以參與到乒乓球運動之中。乒乓球球拍可以分為直拍與橫拍,膠皮分為正膠、反膠、生膠、長膠和防弧圈膠皮,不同的球拍握法和打法各不相同,不同的膠皮能夠產生不同的旋轉,在訓練和比賽中通過技術打法的調整可以呈現出不同的打法類型,乒乓球的靈活多變與復雜技術對基本功要求較高,從小練習能夠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
2.3 乒乓球運動訓練原則
乒乓球運動對技巧要求較高,在訓練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們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訓練方法,首先要堅持系統性原則,乒乓球運動的技術數量眾多且非常精細,系統性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技術,人體對于訓練的適應能力在長期參與過程中將會逐漸提升,適當的訓練負荷能夠將人體的器官和機能調整到最佳狀態,從小學階段開展訓練能夠逐步進步,有計劃地掌握各項技術;其次教師要秉承適度性原則,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調整訓練強度,啟蒙階段的小學生身體發育尚不成熟,過大的運動負荷會增加學生受傷風險;再次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安排合適的訓練任務并作出及時調整,確保學生們更好地成長。
3 小學乒乓球啟蒙訓練錯誤動作出現原因分析
3.1 學生因素
心理素質與興趣愛好是學生參與乒乓球技術訓練的重要保障,它將對學生能否快速掌握乒乓球技術產生顯著影響。小學階段學生迫切渴望展示自我,希望自己能夠在乒乓球訓練中迅速顯現成績,忽視了動作規范的重要性。初學時心態變化容易導致學生們出現心理波動,短時間的失敗就可能讓他們動搖和彷徨,采用多樣化的訓練方式激活學生興趣才能夠獲得更好效果,小學生的身體處于發育階段,他們在力度控制、精度控制、節奏控制等等方面無法達到最佳狀態,很容易出現空間感缺失、反應偏慢、技術動作運用錯誤等等問題,身體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們的技術發揮。隨著訓練時間的增長,學生們容易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況,動作錯誤發生的幾率大大提升,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訓練保持高度重視。
3.2 教師因素
教師在啟蒙訓練時需要幫助學生講解分析動作,完成技術要點示范,這是教學活動的最重要途徑,教師對技術的理解運用及教學方式的把握會直接影響到乒乓球啟蒙效果。部分教師出身于非乒乓球專業,對乒乓球技術動作把握不準確,模棱兩可的講解導致學生們難以形成直觀印象;教師在訓練時對技術細節認知不充分,動作講授僅僅關注主要軌跡,講解和示范的結合不緊密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導致學生出現錯誤動作。此外部分家長和家屬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追究快速出成績,學生們還未形成技術體系就頻繁參加各類比賽,學生們面對隨時變化比賽場景很容易出現動作變形,這也不利于技術的定型。此外教師在學生成長階段為學生們安排超出能力范疇的訓練也會導致學生出現動作變形,而過于專業的教學方式或理論講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犯錯可能。
4 小學生易犯錯動作及糾正方法
4.1 握拍不定型
學生們在乒乓球啟蒙訓練中首先要保證手腕固定,搖晃手腕容易導致乒乓球擊球時無法產生預期弧線,加劇了出界情況出現的可能性,腰腿及小臂還未能形成合力之前手腕率先發力,這很容易使球的控制變得飄忽不定,落點與弧線均無法到要求。教師在訓練環節要引導學生注意握拍時的發力方式,適當放松手腕和小臂,同時注意控制拍頭向下傾斜,盡量保證小臂和拍頭呈直線,同時使得拍頭遠離手腕軸心位置,提升手臂揮動球拍的力矩。在擊球的同時避免出現手腕晃動或僵硬的現象,使得腿、腰和小臂形成合力并最終完成擊球,教師可以帶動學生揮拍并幫助學生理解發力順序。
4.2 擊球抬臂支肘
很多小學生在剛剛開始學習乒乓球時都會在擊球時主動抬起手肘并用手臂力量向下壓球,很多學生反映自己出現手臂和肩膀酸疼的感覺,這恰恰是學生發力動作錯誤導致的后果。長期抬肘直接制約了學生們擊球的力量,身體力量無法正確傳遞到乒乓球,身體動作的不協調直接影響學生們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正手擊球時保持肩膀和大臂放松,肘關節處于向下狀態,在擊球時順勢向上揮拍,同時向回收小臂,借助小臂力量和身體重心實現對乒乓球運動軌跡的控制,逐漸消除錯誤的動作習慣。
4.3 重心高手臂擊球
乒乓球運動員在運動狀態下要保持向下屈膝的姿態以調整自身重心,但很多小學生卻容易出現重心調整不到位,使用手臂去擊球的動作誤區,這種方式看似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們的擊球命中率,但是卻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發展,特別是在腰腿部技術動作訓練方面造成阻礙。因此教師在訓練中要帶領學生展開重心調整訓練,浮動中心的同時學會正確的蹬地方法,配合重心轉換訓練、轉腰練習、收放小臂練習后開展有球練習,最終實現動作的完整和協調。
4.4 壓拍地球不過網
反手撥球是乒乓球啟蒙的重要技術之一,很多小學生在這個技術動作的使用中會下意識向下壓球拍,最終導致球出現下網的情況,影響到擊球的穩定性,最終出現擊球動作過大或手臂轉動幅度過大,在完成撥球后無法及時還原到撥球前動作狀態,連續擊球的實現難度大大增加。因此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保證拍面始終與臺面成45度以上家教,同時保證手腕處于放松狀態,控制力度能夠握住球拍為宜。
4.5 抬肩吊腕
很多小學生在啟蒙訓練中習慣借助手臂發力,抬高肩膀并下垂手腕,肩膀和大臂在運動時始終發力,很快出現疲勞狀態并無法順利擊球,影響到發力力度和方向。教師在糾正時要引導學生更多地使用小臂擺動,將肘部作為轉軸,控制小臂和腕部擺動并帶動大臂運動,將腰腿和腹部力量向上傳遞,通過持續訓練改掉錯誤的姿勢,保證發力協調和穩定,更好實現發力。
(作者單位:凱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