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園 劉玉
在遇到一些惡劣的天氣環境下,學生不得已只能在家里進行居家鍛煉。小學生作為占比重較大的學生群體,同時也是家庭的重心,其合理地居家身體鍛煉需求愈加強烈。家長不用為繁忙的工作所累,有充足的時間在家里度過親子時光。在諸多社交軟件我們發現,有很多小學生家庭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居家親子運動,種類繁多。在國家對培育“全面發展的人”的意識不斷增強的形勢下,教育各界人士堅持繼承創新,而在這個特殊時期,正是發展親子運動的最佳契機。探索新型的居家體育鍛煉模式已經成為我們廣大體育工作者的一個重中之重。
1 坦然接受居家鍛煉
學生在學校每天都有體育課和大課間活動,能保障基本的體育鍛煉。在特殊的天氣環境中,學生只能待在家中,寸步難行。因此,家長要帶動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我們愈加發現,日常的體育鍛煉對于提高免疫力強健體魄何其重要。而家長利用大段的時間陪孩子共同參與體育活動,更是培養親子關系,拉進繁忙時疏遠的關系的絕佳機會。因為學生在上學期間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而通過在家里的體育鍛煉活動,不僅能增加學生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同時,適當的體育運動,也可以促進情感上的交流,大幅度的促進學生與家庭之間的關系。
2 充足的準備工作
小學生親子活動是指以家庭為單位、小學生為主體、其父母親為主導、教師為引領而進行的一種寓教于樂的新式多方互動趣味游戲。作為主體,父母就要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與興趣愛好等有所了解,才能投其所好,也將鍛煉的作用發揮最大化。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都不盡相同,身體素質也有差異,在學校體育老師會帶著學生做不同的體育運動,發展各項身體素質,但是學生接受的有快慢、深淺。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和學生多加溝通,問其所擅長的運動與做的相對差的運動,還有他最喜歡的與不是很感興趣的。之后就是與老師的溝通,體育老師在學生的運動能力方面了解的較為詳細,可以詢問學生在課上的表現與需要提高的方面。這樣一來,就為活動內容與強度的設定做好了準備。
3 “寓教于樂”發展親子體育鍛煉的多學科融合
體育作為五育的一部分,其作用舉足輕重,而在此特殊期間科學合理的家居體育鍛煉更發揮其巨大價值。居家親子體育鍛煉的多學科融合也成為我們體育工作者在這個假期的主要研究任務。作為一名小學體育工作者,能夠充分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各個學段學科學習程度,以下是我們數名教師合力共同創新的三個水平居家親子體育鍛煉的多學科融合的內容參考:
水平一:英語顏色抓娃娃。與英語學科融合。要求:家長做好保護動作,一只腳抵住學生的腳,兩只手抓住學生的一只手臂學生兩腳并攏與家長的一只腳相抵。側對家長,并側對顏色各異的多只布娃娃。學生聽家長發號指令,用英語隨機說娃娃的顏色。學生口中重復顏色并按指令身體成一條直線側身倒向娃娃方向,用手抓起對應指令顏色的娃娃。
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核心力量與控制力的同時,鍛煉英語口語并熟記單詞。
水平二:益智游戲連連看。與益智游戲融合。要求:用紙做棋盤,可以擺5×5或別的大小均可,不同顏色的紙作為棋子。聽號令家長和學生執“棋子”同時起跑,跑的快的一方先選擇放“棋子”的位置,放完后迅速跑回原點再拿“棋子”繼續。哪一方最快用四個“棋子”擺成一條線為勝方,活動結束。
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與奔跑速度,并且開發學生智力,提高頭腦反應能力。
水平三:物品分類卷卷腹。與德育相結合。家長與學生平躺于墊面,頭頂放多個不同顏色的紙簍,腳下放不同種類的物品,如:球、布娃娃、文具等。聽指令一同開始,用雙腳夾住物品,做卷腹動作向上水平提雙腿直至與身體接近180度,將物品夾入不同的紙簍中。先將所有物品放于正確的紙簍中的為勝方。加強學生的腰腹力量,并且提高學生垃圾分類的意識,發展道德教育。
4 堅持持久的體育鍛煉
規律的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對塑造強健的體魄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這突如其來的疾病下,我們更應該提高日常體育鍛煉的意識,增強免疫力。而正是因為學生、家長有更充裕的時間安排家居體育鍛煉,在一天中最精力充沛的時段,達到高效運動的效果。體育鍛煉并非一個人的事情,因為參加體育鍛煉需要時間、需要情感交流,尤其是持續與持久性的體育鍛煉,更需要家人的配合、理解與支持。小學生還處于身心不是很健全的時期,其在家居鍛煉中更離不開家長的指導與幫助,在這期間,親子體育鍛煉起到了家庭黏合劑的作用,讓家庭關系更加親密。
5 結語
家長在學生學科的學習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親子體育鍛煉活動的學科融合讓學生們體驗不一樣的學科學習,不再是以往坐在教室中的單調,與體育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們練中學,學中練。這種親子活動與學科學習的巧妙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的安排競技趣味,也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居家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與家長情感上的交流,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輕言放棄的意志品質。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西集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