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雪
摘要:目前,我國的教育不僅僅重視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和培養,同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道德品質等基本素質的培養,對于小學生這樣的年齡階段,正是其接觸社會,價值觀初步形成的時期,學生能夠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同時也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刻,因此,在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非常的重要。小學道德教育工作,不僅要注重道德與法治基本知識的講解,也要注重將所學的知識轉變為實踐,這才是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小學生;班級管理;立德樹人
一、引言
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本身就是課堂,生活就像一個大容器,里面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現象,我們通過前人的總結與感悟,梳理成理論與經驗。在目前的道德與法治生活課堂中,大多數的內容來自我們現有的法條、法文,以及結合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一些案例,總結出來的沉重經驗,為了讓更多的人避免重蹈覆轍,我們加大對道德與法律方面的知識普及,用更多視頻和案例的方式,向人們介紹具體的案例,讓人們從中吸取教訓,從而避免網絡詐騙等一系列危險的狀況,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應對危機情況的經驗不足,心智還不夠成熟,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或者居心叵測之人欺騙或者危害。
因此,給學生上好道德與法治生活的課程,對學生自身、家長和老師,乃至我們的社會來說,都是一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在道德方面,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學習“真善美”,讓孩子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而不是簡單地成為“考試工具”,在文化課學習之余,我們一定要注重對孩子道德與法治的培養,避免其上當受騙,保護好個人安全的同時,發展成為一個有道德品質的優秀學生。
二、小學班級管理中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出現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
道德與法治課堂在一般的課堂中,還是等待老師的講授。但是由于學生沒有切身體驗過這種事情,往往在意識層次上就不夠重視。關于道德與法治的排課本來就相對較少,而且老師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往往采用備課再講授等形式,孩子對文化課的學習就是傳統的教聽模式,而道德與法治課本身不參與學業總分,所以學生多有懈怠。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學,需要老師采用多種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開展學習,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短時間內愿意接受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1]
(二)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由于在當前的教學設置中,道德與法治生活的課程內容是不涉及到考試和成績排名的,所以學生一般將其視為“休息課”,有的愛學習的學生會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做其他學科,比如數學、英語等科目的作業,而不愛學習的學生則愿意和別的同學聊天、傳紙條等與課堂活動無關的活動。總而言之,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不感興趣,沒有主動去學習和掌握這門課程的動機,但是這門課程關系到學生能夠達到的未來綜合素質,同時也關系到學生的人身安全。這是每個學生都必須接受的教育和活動。
(三)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
對于道德與法治生活課堂的知識傳授,目前學校的教育,一般以老師的講解為主。由于學生的文化課負擔比較重,家長和老師更加看重學生文化課的成績排名,所以在思想上學生就對道德與法治的課堂知識不重視。道德與法治課堂闡述的主要內容就是:引導學生看待世界的真善美,并且以榜樣的方式,向社會傳遞真善美。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制生活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愛心的傳遞中,主要闡述的觀點就是引導學生互幫互助,扶老奶奶過馬路,幫助殘疾人,在公交車上為老弱病殘孕以及需要幫助的人讓出座位,這些相同或類似的行為,背后都傳達的是同一個理念,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心,讓其從小就樂于助人,克服其自私的心理,幫助其更加適應集體的生活。[2]
三、小學班級管理中立德樹人理念有效融入的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法
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知識的傳授,傳統的教學采用老師主導的教授,但是這種傳授方式不被學生所認同,更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方法上需要老師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四單元:多樣的交通和通信,我們可以以視頻的的方式向學生傳達基本的交通規則,以及曾經出現的事故案例,給學生們敲響警鐘,讓其提高自身的意識,同時也能傳達給家人相關的訊息。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道德與法治的內容,本身就是來自生活,能夠啟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之一,就是增加和生活之間的連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體驗到、接觸到這類事情,這樣學生會覺得自己學到的東西是確確實實有用的,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習。例如,對于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中:維持公共秩序,這一章的內容,可以讓小朋友參與情境劇的形式,在具體的環境中真正學會遵守公共秩序。這是讓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也是促進學生生學習相關規范的機會。
(三)提高對課程的重視程度
道德、法治、安全是這門課程的關鍵詞,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來說如此重要的課題,卻是一門輔修課,學生不重視,家長不關注,但是等學生真正遇到危急情況時,才明白其重要性。所以我們可以在家長會的時候,給家長講明白其重要性,不光是課堂的學習,家長也要關注對學生的道德建設、法律常識以及安全意識等方面的教育,讓孩子從多個渠道了解有關知識,加強自身的防范意識。當學生接受了道德與法制課程的重要性后,也會越來越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這對未來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結語:因此,在未來的教育發展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綜合能力,讓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開發的學生。同時,面對不確定的社會環境,要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意識,更加安全的生活和學習。所以,作為老師肩上的責任就更重了,我們要積極的引導,循循善誘,以更加常新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需求,幫助其更好的接受教育,從而在成年期的時候,能夠成為一個合格或者優秀的公民,在祖國的不同地方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甄曉允;小學班級管理中立德樹人理念的有效融入[J].中國校外教,2019(6)
[2]李梅霞.小學班級管理中立德樹人理念的有效融入[J].科學咨詢,2020(3)
廣西百色市德保縣榮華鄉中心校? 53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