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芙蓉
【摘要】腸脹氣是剖宮產術后的常見并發癥,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腸脹氣防治上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文將從飲食,運動,內服,外敷等方面對宮產術后腸脹氣的預防和治療做一綜述。
【關鍵詞】剖宮產,腸脹氣,預防,治療,綜述
【中圖分類號】Q492.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6-123-02
引言: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報告提示,亞洲總剖宮產率為27.3%,其中以我國最高,為46.2%,均顯著高于WHO推薦的15%目前為止,雖然產科醫生在為降低剖宮產率而努力,但效果不佳,然而過高的剖宮率也為患者增加不少的并發癥發生以及死亡的風險,其中剖宮產術后腸脹氣是臨床中常見的并發癥。剖宮產術后腸脹氣會造成患者的疼痛,影響子宮復舊,傷口的愈合,延緩營養攝入,嚴重時還可以造成腸梗阻及腸粘連等影響產婦術后康復。術后促進胃腸功能及早恢復的防治非常重要,不少學者對防治剖宮產術后腸脹氣進行了深入研究,現對其研究現狀及進展做一綜述。
1.剖宮產術后腸脹氣的原因:
1.1妊娠因素,妊娠期腸蠕動減少,排空時間延長,加之增大的妊娠子宮及胎先露對腸下段壓迫,容易發生腹脹及便秘。
1.2非擇期的進入產程后的剖宮產,為增加分娩力,產婦都不同程度的進食糖類,雞蛋,牛奶等高熱量食物。進入產程后,由于頻繁宮縮所帶來的疼痛,產婦大聲喊叫和張口呼吸,使胃內積存大量氣體。
1.3手術因素,剖宮產屬腹部手術,在手術過程中,由于腸管暴露,手術操作直接刺激,腹腔內炎癥的刺激,低血鉀,麻醉藥物的影響等均可導致胃腸道功能的抑制,使術后腸蠕動的減弱。
1.4疼痛因素,由于手術切口疼痛,患者非常痛苦,加之心里依賴,活動量減少。
1.5疾病因素,妊娠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產后大出血等,均可造成病人活動耐力減弱。
1.6藥物因素,手術中由于麻醉藥對腸道的刺激及麻醉藥對機體的影響,剖宮產術后產婦均有不同程度的腸麻痹,因而容易發生脹氣。
2. 術后腸脹氣的預防方法
2.1提早術后進食的時間,有研究顯示,剖宮產術后2h進食流質飲食能縮短肛門排氣、排便時間。沈桂美研究成果,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飲食護理干預:術后2 h產婦無腹脹,指導產婦適量進食溫水促進胃腸蠕動;術后3h指導產婦取側臥位,術后 6 h 指導產婦進食流質食物,如溫水,米湯等。
2.2飲食蘿卜湯,孟慶中認為術后6h產婦無明顯的腹脹感,進食排氣類的湯食,如紅豆湯、白蘿卜湯,此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具有消食導滯、下氣寬中,促使胃腸蠕動增強、減少腹脹、促進排氣排便。
2.3咀嚼口香糖,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術后咀嚼口香糖是引用假飼法預防腸脹氣,此法被認為是無創且容易實施的方案,具有價格低廉、簡潔方便、 安全有效、放松身心等作用。
2.4術后早期下肢運動、體位改變對腸蠕動有促進作用,使肛門排氣時間明顯縮短,減少腹脹的發生,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有研究提出了早期下床四個階段:分別為:術后6小時,術后8小時,術后10小時,術后12小時等四個階段,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產婦胃腸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均早于對照組,所以囑產婦盡早離床活動,可顯著降低腸脹氣的發生率。
2.5心理護理 在圍手術期護理人員給予正確的健康教育可使產婦消除術前抑郁、恐懼、焦慮心理,提高術后痛閾。同時減少了產婦術后下床活動的恐懼感,使產婦肛門排氣時間提前。
3.術后腸脹氣的治療方法
3.1口服四磨湯具有順氣,降呃逆的作用,對于腹部手術后,可有效促進胃腸蠕動增加新陳代謝,預防腹脹癥狀。
3.2穴位按摩可疏通經絡、氣血,是一種應用廣泛的物理療法。據有關文獻報道,通過刺激體表的一定部位能調節胃腸功能促進腸蠕動,可縮短術后排氣排便時間,具體方法有:(1)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足三里穴聯合腹部按摩。
3.3小茴香外敷,佘鳳華應用小茴香熱敷腹部促進腹部手術后肛門排氣,方法:將250g 小茴香裝入15cm×10cm布袋,用微波爐加熱1min,溫度約38~41℃。將布袋平放于腹部熱熨15~20min,每日3~4次,每日一劑,總有效率90%,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改善。
3.4耳穴壓貼治療 耳穴貼壓具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等功效,朱曉輝研究選用了交感穴、胃穴、神門穴、大腸穴、小腸穴,諸穴合用,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耳穴貼壓治療的觀察組,不僅胃腸道反應發生率低、疼痛評分也低于對照組,同時還能夠加快胃腸道蠕動,縮短肛門排氣時間。由此說明,耳穴不僅能夠保證治療安全性,還能夠恢復機體正常生理規律,提高整體療效。
3.5 直腸給藥 楊福弟等應用開塞露治療剖宮產術后脹氣患者,方法為將2支20mL的開塞露抽入一次性50mL注射器,在注射器乳頭上接長30cm的一次性新生兒吸痰管,自肛門插入20cm將藥液注入肛門,保留20min后自行排出,觀察組的肛門排氣排便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
4.討論
綜上所述,近年來已有多種防治方法在防治剖宮產術腸脹氣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然而,還有很多問題,如文獻中對其的治療大都采用飲食,運動,中藥內服、貼敷,比較單一,我們應拓展思路,采取中西藥結合治療等多種療法,以期進一步提高療效;同時,應加強預防腸脹氣的研究,充分發揮護理干預在疾病預防作用上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沈桂美 飲食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術后泌乳及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包頭醫學,2018,42(1):58-59
[2] 佘鳳華 小茴香治療剖宮產術后腹脹的療效觀察.現代臨床醫學,2010,8, 36(4):303.
[3]朱曉輝 耳穴貼壓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腹脹的預防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1):244-245.
[4]楊福弟 改良開塞露灌腸對剖宮產術后病人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31):3942—3943.
陜西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