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家長越來越重視鍛煉孩子的各種能力,挖掘幼兒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微課程”是一種比較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幼兒教育形式,本文重點闡述了區域活動中采用“微課程”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微課程;幼兒;科學探究能力
前言: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愛模仿、愛玩也會玩,同時還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幼兒教育旨在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幼兒教育必須要注重方法,這一時期的孩子精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接受度較高。“微課程”就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幼兒教育方式。
一、微課程的意義
一般意義上的微課程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幼兒“微課程”又有別于一般的微課程,它是在一日活動中追隨幼兒的需要和興趣而架構的微主題課程,將幼兒課程游戲化,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促進幼兒觀察、發現和探究等潛能的發展。
二、微課程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策略
本文以“會變的影子”為主題,講述幼兒在微課程中所經歷的發現、探索、收獲的循環科學探究過程。
(一)運用微課程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
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本質特征,幼兒教育階段要注重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微課程的教育性意義主要體現在其獨特的靈活性,微課程的時間、地點、內容都可以因人而異。“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看的剪紙和大家的好朋友手電筒,你們猜到我們今天要做什么樣的活動么(此時幼兒們就會嘰嘰喳喳的討論)?老師再給大家看一個短片—皮影戲,這樣小朋友們是不是猜到了,是的,今天老師帶小朋友么認識影子......”在進行微課程時,老師通過問題的形式引出課程主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對即將開始的課程充滿想象。
(二)運用微課程促進幼兒自主進行科學探究
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孩子是一切教育活動開展的主體。在傳統的區域活動教學中老師習慣性的以自我為中心,比如在進行科學活動課時,老師總是說這個不可以,這樣是不對的,應該這么做......,這樣的方法不但不能促進幼兒的科學探究,而且還阻礙了幼兒自主進行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1]。而微課程教學方式就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探討影子的長度和方向變化時,就可以讓幼兒來完成科學活動,每個孩子都愛玩,室外活動正對他們的味口,在早晨上課時,讓幼兒排好隊走到操場上活動,同時觀察自己的影子,并做好定位和影子長度和朝向的記錄;到下午的時候再讓幼兒按照上午的順序排隊到操場同樣的區域活動,同樣做好影子的朝向和長度記錄,同時讓幼兒自行對數據進行比較,太陽的方向變化,孩子的影子也相應的發生了變化。微課程的趣味性讓幼兒不知不覺的一致處于主動進行科學探究的進程中。
(三)運用微課程制定個性化的教學內容
同一階段,不同孩子之間各方面的發展程度都是不一樣的,他們對事物和教學內容感興趣點都不盡相同。所以在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時,老師要有效運用微課程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在進行“會變的影子”探討時,有的孩子喜歡跟影子玩“捉迷藏”,有的孩子喜歡自己表演皮影戲,針對幼兒不同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將幼兒進行分區域活動。在區域活動中老師要注意對幼兒的正向引導,讓他們在玩的同時了解造成“捉迷藏”和“皮影戲”的原因。運用微課程因材施能提高幼兒的科學探究才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四)運用微課程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幼兒的學習和動手能力都是有限的,他們的學習自覺性更是有待提高。但是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不能只是在課堂中進行,當孩子放學之后,如何來強化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呢?這是老師和家長都很關心的話題。微課程的運用能拓寬幼兒科學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并讓家長參與到幼兒的培養中,在鍛煉了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還促進了親子關系的發展。晚上是很好的研究影子時機,老師可以布置家庭游戲,讓幼兒跟爸爸或媽媽一起表演手影游戲,并錄制短視頻帶到學習跟好朋友分享心得,這種讓幼兒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科學探究能有效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時還能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科學探究能力是新時代復合型人才的必備素養之一,幼兒教育是開發孩子各種潛能的最佳時期,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為幼兒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中采用微課程的方式,既能幫助老師及時發現幼兒的不足,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又能強化區域活動中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林美.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5):91.
[2]張永琴.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科學探索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06):152.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安實驗幼兒園 王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