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教育面向的是學生的就業,教育目標是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因此,中職學生的基本素質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社會的進步情況。在中職教育過程中,針對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關鍵節點的特殊需求,教師決不能使用灌輸式的德育手段,而是應當順應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使用體驗式的德育教育模式,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的成人。
關鍵詞:體驗式理念;中職教育;德育
在過去的中職教學中,德育經常處于邊緣化的地位,教師以及學生自己都更加看重在知識與技能上的教學,導致了中職德育教育質量不理想的問題。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在中職教育中更好地落實德育教育的目標成為了社會廣泛關心的話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全面分析中職學生的成長需求,運用好體驗式的德育手段,制定科學合理的德育教育計劃,使學生可以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一、創設情景,喚醒學生情感體驗
體驗式教育強調的是讓學生在操作、討論等體驗活動中獲得情感上的升華,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因此,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實現體驗式德育教育的第一步。教師要根據德育的階段性目標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通過合理分配和使用德育資料來激發出學生的積極情感,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下保持強烈的學習欲望。
比如,為了讓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小品《如此消費》,用小品演員生動幽默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且引起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消費這一問題的反思,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自己在消費當中都遇到過哪些問題,是如何處理問題的。在小品播放完了之后,教師可以接著向學生詢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包括小品中都出現了哪些消費類型,小品中的消費者的行為是正確的嗎,自己的權益都受到了哪些損害,從而進一步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有助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
二、開展活動,引導學生多向互動
在調動起了學生的情感之后,教師要注重給學生提供親身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活動中去,從而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可以得到升華。活動是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強調活動和德育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學生的接收能力,確保讓學生心甘情愿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與其他學生、教師等產生互動,從而在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中增強學生的感悟,更好地起到德育的作用。
比如,為了讓學生養成實事求是、不沉于腐敗的人生態度,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皇帝的新裝》的表演活動。學生對于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十分熟悉的,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地思考過這個故事當中所蘊含著的人生哲理,而在活動中,學生之間需要相互協作,對故事當中的每一個人物角色、情節進行全面的分析,思考每一個行動背后的原因,從而設計出合適的舞臺表演計劃,展示出小組對這個故事的理解,讓學生將故事當中蘊含著的內涵轉變為自身的素養。在表演等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創新,允許學生做出個性化的解釋,從而增強學生對德育教育的接受程度,更好地增強學生的情感感悟。
三、擴展延伸,實現德育知行合一
在中職教育中,德育要真正地落到實處,而不是只在形式上實現對學生的德育。因此,在中職體驗式德育教育中,教師還要注重對德育活動的擴展延伸,讓學生將自己所獲得的正確思想體現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地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職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當中滿足中職學生道德發展的需求,讓學生懂得如何做才是正確、合理的。
比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一次社會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主題,例如調查當地人們每月用水情況、當地垃圾處理情況、當地空氣質量、偏遠地區人們用水情況等等,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選擇一個想要調查的方向,之后再讓學生通過小組的方式去進行實踐調查,利用網絡、圖書館等途徑去搜集相關的信息,制造出調查報告。在學生的實踐調查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再來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課堂討論,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不斷地調動起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可以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在與社會的廣泛接觸中了解更多的正確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社會參與意識。
本文針對基于體驗式理念的中職德育模式構建展開了一番敘述。德育應當是潤物細無聲的,讓學生可以在無形當中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體驗式的德育教育模式必須被中職教師所重視。教師要形成正確的教育觀,了解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樹立的因素,從而制定出恰當的德育計劃,使學生可以獲得身心上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蘆羿君. “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2]王志超. 和諧社會建設下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
江蘇省蘇州絲綢中等專業學校 謝啟永 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