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義 安家興
摘要:隨著社會實際狀況變革,生活水平質量標準有所提升,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建筑工程事業的進步。對于多層建筑類型占據主導,優勢特征十分明顯,土地空間的面積較小,但是利用率較高,房屋更加適宜居住,獲得了社會居民的廣泛關注。當然,具有諸多優點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對于多層建筑獨有的類型,當發生火災時,火勢會伴隨空氣中的氧氣而加速燃燒,擴大火勢影響范圍,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失。所以,必須注重建筑工程的防火設計,有效的采取各項方式,完成防火設計規劃,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數,維護居民的人身安全,爭取更多的消防營救時間。
關鍵詞:建筑工程;防火設計;應用研究
我國城市居民數量較多,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所以在城市區域內的土地資源相對較少,使得多層建筑物成為爭相追捧的建筑工程類型。因此,建筑施工必須充分考量相關因素,注重建筑物火災燃燒特點,更好的預防并控制火災,提升建筑物的安全系數。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提升安全性,避免安全隱患發生,需要充分考慮建筑防火設計相關問題,那么如何做好建筑防火設計,對于建筑設計人員來說已經成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內容。本文更好的結合實際情況,對建筑防火設計進行深入的探討分析,力圖經過合理的設計,可以有效的防范火災發生,從而為我國建筑行業提供參考。
1.火災在建筑物蔓延時的具體特征
一般情形下,建筑物結構比較特殊,所以在面對火災發生時,不能夠快速的控制再請,建筑內部易燃物很多,且在氧氣充分的前體下,就更加難以控制。由此,火勢沒有在最適宜的時間被控制,電井區域或是排水管道相結合,形成了煙囪效應,火情愈演愈烈,最終蔓延速率提升,波及范圍擴張。當然,建筑物內部燃燒物類型眾多,濃煙氣體也十分危險,產生很多有害有毒的氣體,威脅著居民的生命安全,濃煙不能及時的排放出建筑物外,會造成人員呼吸困難,更有甚者直接窒息。多層建筑本身人群體量較大,疏散過程耗費的時間較多,很多建筑火災的燃燒都是在人員密集的區域產生,當遇到火災等突發情況時,人們產生消極的負面情緒,最終會影響他人,缺乏合理的管理秩序,將更加不利于居民的安全逃生,誘發更多的人員傷亡。最后一點就是對于高層建筑設施來說,火災撲救的難度也十分巨大,建筑樓層數很多,建筑物較高,更加大了火災控制的難度。肅然專業的消防設備已經供應,但是在實際高度或是角度的限制下,也存在災情控制的難度,不利于后續救援活動開展的順暢性。
2.建筑防火設計的具體類型和應用探究
2.1建筑防火設計的核心作用
消防工作的重點就是注重預防,通過防范和治理兩個層面進行切入,更好的落實好消防工作的方針。特別是對于建筑防火設計過程中,將預防和自救設定為工作的基本原則,從而確保防火措施的設計利用,始終堅守安全可靠的信念,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滿足經濟合理的科學性特征,實踐建筑工程防火設計的工作重心。由于當前建筑行業的宏觀特征,對于火災防范提出了全新的設計要求。預先從建筑物本身進行考量,結合建筑現場的真實環境,規劃整體建筑物總面積,并且結合城市規劃圖紙,確立建筑物所處的地理位置,判斷周邊建筑物之間的樓間距,圈定適宜的安全范圍,盡可能的將建筑物與主干道隔離開。由此,在出現火災情況時,可以更好的疏通人員,減輕道路救援的壓力,更好的實施火災救援工作。在初始設計規劃中,預先留存消防車道,并且依據建筑物為中心,采用環形設計的方式規劃消防車道,從根本上杜絕搶火路線擁堵現象出現的可能性。通過合理的控制防火間距,在允許的范圍內,最大化的拓寬防火間距,增加防火通道的設計,當出現火災情形時,以便于減少消防人員探究起火點的時間,削弱中途阻礙的制約性,第一時間到達失火地點,展開消防滅火的救援工作。
2.2防火分隔的設計要點
當前城市中的建筑形式均以高層建筑為主,對于高層建筑出現火災時,為盡可能的控制火勢蔓延,排出登高消防車進行滅火撲救,就更加需要關注建筑物之間的安全距離。對于可能產生危險的設備在保管存放過程中分隔開,單獨建立危險物品的存儲空間。同時,對于民用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和建筑物安全距離都有明確且嚴格的規定,在應用安全設計的同時,注重控制管理工作,預先對突發情況進行預估,更加合理的完成建筑工程防火設計工作。假設建筑物出現火災險情時,人員疏散存在困難,在采用云梯車展開火災撲救時,預先判斷火災的等級情況,一、二等級的工作間距需要超過13米,由此類推,三、四等級的工作間距也有所提升,實際防火距離不得小于十五米和十八米。除此之外,對于存放危險品或是生產易燃易爆品的工廠建筑樓群,更應該重視防火分隔設計的基本要求,盡可能的遠離此類樓群。防火分區的設計原則,就是需要按照建筑物所處地理位置的空間規劃特點,考慮建筑物在空間層面的功能作用,更好的完成防火區面積分隔,按照所規定的分割區間,選擇適宜的防火材料堆砌防火墻,有效的控制火災危險,盡可能的控制火勢擴大和進一步蔓延。還有就是,對于建筑物防火分隔設計的內容中,還需要考慮煙氣運動以及人員疏散通道的設計,綜合性的評估建筑物耐火特性,選擇科學的方式完成建筑設計,從源頭上緩解火災問題帶來的消極影響。
2.3規劃消防供應水系統的具體形式
對于建筑消防栓給水系統設計進行分析,容易面臨很多細節性問題。需要我們對系統應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查驗,從中選擇最適宜的水供應方式,劃定適宜的服務空間范圍。可以選擇相對獨立的消防給系統,或是選擇去相對集中的消防給水系統,保障火災救援時,能夠具有充足的水資源用于消防處理。對于建筑群集中的地區,可以通過建立共享消防水池的方式,更好的協調各個建筑工程開發商,相關部門予以牽頭,落實好后續的維修管理工作,確保各方的利益都能夠有所保障,保護各個建筑工程開發商的基本權益。按照建筑工程實際的高度,完成區域內的水供應劃分,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選擇,如并聯或是串聯的形式。并聯方式能夠保障各個區域之間水資源供應都是獨立的,不會相互干擾,滿足自身獨立的管理體系,雖然是契合科學合理的基本要求,但是成本相較于其他減壓閥供水的方式來說,相對較高,且后續的保養護理工作較為復雜,實際的應用效果性價比較低。而串聯則是分區進行水資源供應,在水泵壓力相當的情形下,無需應用高壓泵,實現水資源供應。缺點是水泵設置較多,管理效率很低。最適宜當前環境的方式就是利用減壓閥提供水資源,系統操作十分便捷,成本支出也較少,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防火設計當中,成為消防供應水系統設計的首選方式。
結語:
對于建筑工程的設計規劃中,防火設計展現出較強的實用性,必須對此設計工作內容有清晰且明朗的認知。隨著建筑工程現代化發展的持續性,高層建筑物越來越多,對于火災險情的防范和控制需要引起全體成員的廣泛關注。由于高層建筑物結構特點具有特殊性,使得防火設計工作開展難度相對較大,但是該設計產生的最終結果,也更加深遠的產生積極影響。所以,充分發揮的建筑防火設計人員的工作實力,預先對施工場地的實際狀況進行了解,審慎且全面的規劃設計圖紙,結合建筑物群體的表現特征,完成建筑防火設計方案制定,更好的展現建筑工程防火設計的標準化。
參考文獻
[1] 張玉明.建筑防火設計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9):3166-3167.
[2] 陳鈺嬌.建筑防火設計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25):999.
[3]卜兆臣.建筑防火設計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14):35.
中聯西北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