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 李慈鳴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是高校進化發展專業教育的必然選擇。本文通過分析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從學校和教師兩個層面提出了幾點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創新創業;專業課;高校教學?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06-099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的必要性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新人才。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已成為我國21世紀教育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教育部多次公開表示要努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由“兩張皮”
向有機融合的轉變。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形勢比較嚴峻,原因在于可提供工作崗位數量有限等方面,但高校課程設置方面的滯后,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高校課堂教學中引入創新理念或課程,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則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嘗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另辟蹊徑地對上述問題進行很好地改進。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的可行性
創新創業教育涉及到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教育管理體制的變革、課程教材的現代化、教育評價的科學化等各個方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整體考慮,逐步推進,其中首要的一環便是專業課程的創新設置。專業課程設置是由一定育人目標、基本文化成果及學習活動方式組成的用以指導學校育人的規劃。專業課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必要的知識理論基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的實施和方向最終必須落實在具體的課程中,通過課程的實施來實現。因此,兩者的有效融合是實施創新教育的核心環節。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大學生走向創業的前提條件,避免大學生“一"拍腦袋” 就決定創業或者進行創業的這種不具有科學性和持續性的頭腦風暴行為,為大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起到方向指導作用。因此,大學教育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是非常可行的。
三、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的對策建議
(一)學校層面
1.足夠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集中體現。社會對人的素質的每一種需要都會不同程度地在課程中表現出來,學生每一種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都有相應的課程內容與之相對。不同的課程對學生不同素質的培養起著不同的作用。創新創業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包括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這就要求首先在學校層面就要認識到并且進行重視,從政策及制度上進行扶持和保障。在設計課程時,就要把這些作為明確的目標定下來,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選擇上有目的地開設一些有關創造技能技法課和創造性思維訓練課等,課程實施中有目的地運用有關創造性教學的方法,這樣學生的創新素質就會培養起來。
2.提供小班授課的條件。創新創業教育首重教學效果,而教學中的學生人數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是實現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到專業課課堂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創新創業教學必須實現小班授課,一般每班不超過 20人,否則難以保證教學質量。可能小班授課每次惠及的學生人數會比傳統的大教室授課要少很多,但是可以采用多批次循環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選擇參加哪一批次的學校。 教師也可以短期多次教學,不但可以逐步更加熟悉教學內容,而且還能夠溫故知新,每次教學都會有新的收獲。如此便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及老師雙方的問題。
3.提供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機會。專業課教師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直接執行者,對專業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是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首要環節,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這一步邁得好以后的具體實施邊事半功倍,創新創業教學便形成了由點及面的幾何試的輻射效果,使創新創業意識和風氣逐步形成良性環境和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教學也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4.提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硬件和軟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新創業教學不同于以往傳統的教學授課,必須要打破傳統的“ 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思想和積極性,全員參與其中,這需要很多教學設備,例如:多媒體、白板、各種筆、尺子、紙張、貼紙等,甚至有時需要實地調研。沒有相應的軟硬件條件,再好的教學也無法體現,更
是無法貫徹,相應的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二)教師層面
1.增強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到專業課程的意識。教師是直接接觸學生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首先要改變已有的授課資料,從設計教學大綱、課程標準開始,都要攝入創新創業的理念,深入更新原有的教學內容。這一工作看似簡單,其實需要很大的決心和信心,對于已經教學多年的專業課教師,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來重新設計課程。最重要的,還是最終切實落實到課堂實踐中。
2.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授課教師具有更高漲的熱情和激情,以帶動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需要教授更好地掌控課堂氣氛和秩序。傳統的以講授課程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創新創業
教育的實現需要參與式教學,示范、小組討論、講授他人、模擬實戰等多種靈活教學模式。這些都需要教師提前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設計每一堂課。
3.及時進行教學實踐鍛煉。創業來源于社會實踐,教師本身必須及時了解相關專業的企業具體實際業務,特別是相關企業的創業成功案例和經驗總結,才能及時啟發學生創新創業思路,指導學生走向創業之路。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教師應該積極嘗試自己體驗創業或者模擬創業之路。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濟南?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