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浪花
摘要:古詩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流淌著中華文明血液的人是從小被耳濡目染的。并且在學生的求學生涯中,古詩詞也是需要著重學習的內容。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從培養學生古詩詞興趣的角度出發,研究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古詩詞教學策略,發揮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動性,培養學生內在的文化氣質,令學生有更加全面的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可行性策略
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看似通俗易懂,實則具有一定的教學難度和學習難度,是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一部分內容。因此,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一份子,我們當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策略,以具有可行性策略力求學生的積極配合,從而使學生于潛移默化中充分汲取古詩詞知識,深化學生對古詩詞這種文體的喜愛程度,達到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目的。下面,我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可行性策略作如下幾方面論述:
一、應用信息技術,呈現詩情畫意
信息技術是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下在教育領域中被廣泛應用的優質資源之一,該資源的應用價值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高度認可。因此,作為教育現代化環境中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善于應用信息技術呈現詩情畫意,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語言中所滲透的美好,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好習慣,令學生的古詩詞水平不斷提升。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江南春》這首詩為例,首先,我將詩中所描繪的景色以信息技術展現在了大屏幕上,使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了起來,在初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了詩中所蘊含的詩情畫意。然后,我向學生介紹了作者杜牧,通過信息技術中的插圖引導學生對古詩中的語言進行具體的賞析,使學生了解到了詩中所描寫的景色,令學生感受到了自然美,對學生進行了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教育。最后,我與學生共同探討了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組織學生交流了在詩情畫意氛圍下學習古詩詞的體驗。這樣,我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帶領學生入情入境,使學生以視覺、聽覺多重感官參與了古詩詞的學習過程,深化了學生對古詩詞的認識和理解,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古詩詞學習習慣,深化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喜愛,優化了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水平。
二、聯系創作背景,點燃學生欲望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新課程改革發展中的深入人心,“填鴨式”的教學策略已經得到了絕大多數教師的摒棄。對于古詩詞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而言,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可以通過聯系創作背景的策略讓學生先熟悉詩詞背后的故事,從而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令學生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再對學生進行指導,以求取得精彩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
比如,以教學《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詩為例,首先,我為學生介紹了宋詞,使學生了解了這首詞的詞牌和題目,向學生闡述了作者辛棄疾的生平,幫助學生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從而為學生感受到詞中所滲透的大自然之美奠定了基礎。然后,我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詞中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嘗試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來感受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了詞中所表現自然美以及作者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最后,我引導學生歸納了學習古詩詞的方法,期望學生能夠擁有品味詩人遣詞造句妙處的能力,讓學生交流了學習心得。這樣,我通過聯系創作背景,點燃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理解,且優化了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切實提升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
三、注重誦讀指導,刺激學生情感
聲音可以刺激學生的聽覺系統,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基于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可以注重對學生進行誦讀指導,讓學生從有聲地傾訴中體會到古詩詞的音韻平仄之美,從而刺激學生學習古詩詞知識的積極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詩詞的學習狀態當中,達到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目的。
比如,在展開《石灰吟》這首詩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在導入環節,我要求學生自由誦讀,行間巡視對學生進行了個性化的誦讀指導。接著,便根據學生誦讀的不足之處做了系統的梳理,對整體學生做了全面指導,向學生介紹了有關詩人于謙的資料。然后,我給予了學生反復誦讀的時間,使學生充分熟悉了詩句內容,進而向學生介紹了關于石灰的一些知識。之后,我引導學生分析了詩作,令學生了解到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使學生受到了熏陶,真正走進了詩人的情感世界。最后,我希望學生能夠有詩中所表達的精神,讓學生交流了學習收獲,要求學生融入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做了齊聲誦讀。這樣,我通過注重誦讀指導,使學生從詩詞的音韻美中產生了積極的學習情感,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參與熱情,從而幫助學生對這首詩有了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切實達到了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目的。
總而言之,策略的可行性與否還在于學生的進步與成長的程度高低。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始終需要保持尊重學生的教學態度,從而依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身心特點創建如以上應用信息技術、聯系創作背景、注重誦讀指導等合適的古詩詞教學策略,使學生對古詩詞有充分的理解,最終留下深刻的印象,實現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益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智婷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0):257.
[2]李榮.基于信息技術環境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7(07):251.
[3]劉振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9):178.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越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