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旺珍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滲透著許多對于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等各方面的教育內容,而這同時也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管理過程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兩者在本質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將小學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有效的結合起來,往往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有效結合的重要意義出發,對其提出了一些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習興趣?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06-177
引言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重點科目,也是對小學階段學生進行價值塑造的重要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涉及著眾多的思想教育相關內容,充分利用好這些內容,將其與班主任管理相結合起來,將能夠極大降低班主任的工作強度,基于此,本文講就小學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結合提出一些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有效結合的重要意義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認知程度和社會閱歷都有限,其價值觀和人生觀正處于有待塑造和培養的階段,充分的將學科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統籌,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當中,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小學階段的班主任往往工作較忙,工作量較大,工作內容繁重,對學生的管理時間與精力都有限,如果能夠充分的將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活動有效的結合起來,不僅能夠起到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減少班主任不必要的管理精力的浪費,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班主任的工作內容,從而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達到減負的作用。同時最重要的是,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往往貫穿著對小學生優秀傳統文化和優秀價值觀念的傳輸教學內容,能夠為學生培養正確的行為和意識觀念,往往可以對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起到輔助作用,學生在正確的認知下,行為往往會受到約束,不會做出太過出格的事情,從而減少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管理量。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有效結合的策略
(一)借助語文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小學語文課本教材選材過程當中,往往注重對于學生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樹立和塑造,有許多的教材內容,多涉及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除了需注重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傳授之外,還應該充分地借助語文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樹立遠大的的的人生理想,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接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道德體系對于學生的熏陶,健全和發展學生的思想道德,確保學生的思想能夠在正確的軌道上航行,從而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也便利班主任的管理活動。
比如,在教學《鐵杵成針》的過程當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之后,并在對文章的主旨及思想了解之后,應該充分的抓住此時機,對學生展開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養成堅持不懈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當中不怕苦不怕累,要勇于攀登知識的高峰,吃得苦中苦,才能成為人上人。通過這種方式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與建設,同時學生在養成堅持不懈的良好學習習慣之后,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幫助和促進作用,這與班主任的管理活動是相契合的,屬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項內容,這樣就達到了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結合。。
(二)“故事式”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大多是通過許多有趣而富有深意的小故事,來達到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塑造和培養的目的,這些小故事往往符合學生當前的思維形態,對于學生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學生在通過對小故事的閱讀之后,在學習和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行為與思想的同時,也往往能夠觸發對于自身的思考,從而起到必要的糾錯作用[1]。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正確的認識到這種故事式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存在的優勢,積極利用這一優勢來對學生進行“故事式”的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應該多加注重在進行“故事式”教學過程當中,多加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對于每個故事都能從自己的角度形成獨特性的思考結果,從而對學生起到該有的啟發作用[2]。與此同時,教師除了對學生講述課本上的小故事之外,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述小故事,并對這些小故事發表一些屬于自己的看法。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培養的目的,同時也便利班主任的工作管理。
比如,教師在教學《黃繼光》這一篇文章內容時,在引導完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之后,可以讓學生發表意見,講講他們對于黃繼光英雄這種行為的認識,在學生發言之后,教師對其進行統一的總結。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的中心主旨以及黃繼光這種精神,來講述與之相關的其他故事,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樹立正確的思想,便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三)主題班會與綜合性學習相結合
教師在進行管理活動的過程當中,往往需要通過開班會,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而單純性的班會形式,往往會讓學生產生枯燥感和厭惡感,甚至對學習活動產生抵觸。而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學活動的進行,往往是圍繞一定的主題展開的,而這一主題在很多時候與班會的主題是相契合的,往往兩者能夠達到共同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嘗試將綜合性學習過程與主題班會相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夠對學生起到該有的教學作用,同時又能夠豐富班會的形式與內容,提高學生的興趣,減少學生的抵觸感,有利于班主任管理活動的進行[2]。
比如,教師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篇文章時,文章的主旨與中心內容是“理想與信念”,這與班會的主題是相契合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用主題班會的形式來進行語文教學,通過這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減少了特地安排開展主題班會的時間,減少了不必要的精力浪費,為班主任的管理活動開展帶來了便利。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的教學,不僅在于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傳授與學習,同時更重要的在于對于學生思想及行為方面的教育,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價值觀和人生觀,為學生的未來掌握正確的方向。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除了讓學生能夠適應與遵循學校制度安心學習外,更重要的目的,同樣是對學生思想及行為進行相應的教育,兩者在本質上是相互契合的,所以將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管理有效結合起來,才能夠極大程度的促進對學生的各方面的教育,從而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康麗萍. 小學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工作結合的有效性分析[J]. 才智,2020(09):2.
[2]滑小偉. 談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教育現代化,2019,6(37):254-256.
廣西百色市德保縣榮華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