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3-012-02
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后疫情時代背景下農村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路徑進行研究。后疫情時代背景下農村學校體育存在體育師資素養明顯不足、專項疫情體育課程效果較低、體育教材的利用程度不高等問題。后疫情時代背景下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路徑主要有加強農村學校體育師資培養、完善農村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和健全農村學校體育作業機制。
關鍵詞? 后疫情? 農村? 學校體育? 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民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受到不利影響。這些影響以農村地區最為嚴重。學校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村發展空間更為狹小。城市地區尚可依托先進的科技手段來保障學校體育的正常開展,但廣大農村地區的學校體育卻已“名存實亡”。疫情下農村學校體育所顯露的諸多弊端嚴重制約了農村教育的整體發展,因此,通過探討后疫情時代下農村學校體育發展面臨的困境,并積極尋求走出困境的對策,以此保障農村學校體育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穩健發展。
一、后疫情時代背景下農村學校體育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素養明顯不足
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是學校體育教育開展的基礎和關鍵,其在后疫情時代顯得更加重要。對于欠發達的西部農村地區而言,體育教師數量少、年紀大、學歷低、負擔重,在疫情防控期間正常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實屬不易。并且,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體育教學模式是形勢所趨,線上課程勢必會用到智能設備或移動網絡,這對于廣大農村地區的老教師來說并不容易。由于在農村地區中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的缺失,使得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課程理念和實踐皆處于落后狀態。這對于后疫情時代學校體育的正常開展存在無窮隱患。同時,體育師資力量不足是農村學校的普遍現象,教師的學歷相對較低,且部分為兼職教師,無論是在薪資待遇還是職稱評定都與“主科”教師相差甚遠,從而導致體育教師的積極性不高。這些教師對當前改革修訂的體育課程標準也沒有進行深入理解和領悟,嚴重阻礙了疫情期間或者是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體育課程的正常開展[1]。
當前農村學校體育教師依然強調課堂、教材和教師的中心地位,在理解“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關系上還存在一定的誤區。體育教師在課程結構上還是以準備、基本、結束三部分為主,這不僅限制了體育課程結構的發展,還阻礙了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究其原因,這與體育教師的自身能力存在密切關系[2]。雖然在疫情期間進行了諸多關于學校體育的線上和線下培訓,但很多培訓“流于形式”,即使體育教師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但由于學校自身軟硬實力的欠缺而導致理念無法落實。同時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培訓都是各個學校的優秀教師參加,而這類教師普遍人到中年,存在“一勞永逸”的想法,這使得培訓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
(二)農村學校專項疫情體育課程效果不理想
疫情期間,一線體育教師、專家紛紛提出要構建專項疫情體育課程,開展線上教學。這對于我國偏遠貧困的農村地區來說實施難度較大。從線上課堂的硬性要求來說,智能設備、流暢網絡是其必備品,但大多數農村家庭還不能給學生完全提供這些條件[3]。農村體育教師的現實情況只能保證體育課時的完成,但在課程內容、教學方式、鍛煉指導等方面都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更嚴重者對待體育課程就成為了“看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的”態度,簡單的布置體育作業,而無教學互動。如此直接導致農村學生于疫情后期出現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都下降,視力不良率持續增加,一個個都成了“小眼鏡”和“小胖墩”。
處于疫情后期的農村地區由于學校防控設施較差,專業醫務人才欠缺,體育課程無法有效開展,容易出現“一個哨子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的現象。經歷了疫情,農村學校體育課程開展面臨著多方面的阻礙,如防控疫情政策的要求,學校領導的囑托和施壓,學生體質的下降等。一些地區在疫情后期開展的體育課程過程中,體育事故的發生率再次提高。這些問題均會影響體育課程的正常進行。有些學校為防止體育傷害事故的出現,便減少了鍛煉強度,取消風險性大的體育活動,甚至選擇停止體育課的手段。如此因噎廢食的錯誤行為給后疫情時代的體育課程發展帶來了阻礙。
農村體育教師對于體育課程的評價方面,大部分還是以考核學生的運動能力,得出運動成績為主,忽略了對學生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檢查。殊不知,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并因生活方式、飲食營養等條件的不同呈現出較大的個體差異[4]。在評價的方式上,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處于核心地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學互評沒有得到很大的重視。如此容易導致一些“人緣好”的學生獲得較高的成績,這顯然和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強化體育評價,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享受樂趣的要求和目的不相符。
(三)農村學校體育教材的利用程度不高
教材是組織教學、實現培養目標最重要的課程資源。調查研究發現,當前農村和城市在體育教材的使用上存在較大差異。疫情期間,在農村地區的體育線上課中教師給學生講解教材內容時的效果不甚理想。日常教學中,農村體育教師寫教案的情況很少,更不用說在體育課上講解教材內容。體育教材上所包含的諸多內容對學生深入了解“體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農村體育教師基本上都忽略了這一點。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目標更難以實現。
另外,通過此次疫情可以發現農村學生在健康教育方面的缺失。根據政策要求,學校已經將體育課改成體育與健康課,但當前農村學校的體育教育還是圍繞體育項目展開的,忽略了健康教育內容的教學。這勢必會給學生帶來健康知識和能力的缺陷,阻礙了學生健康知識的獲得和健康習慣的養成。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內容占比較少,培育學生良好的健康素養勢必會大打折扣。部分體育教師會由于天氣或者場地原因將室外體育課改成室內課,開展健康教育課堂,向學生講授一些健康與衛生保健知識。但在上課期間,學生很少打開體育教材,基本上是聽老師講或寫自己的作業,健康教育效果不佳。這對于疫情后期正確利用體育教材和傳授學生健康知識帶來了深刻的教訓。
二、疫情時代背景下農村學校體育發展路徑
(一)加強農村學校體育師資培養力度
疫情后期,為加強農村學校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優化體育師資結構,首先要努力做好農村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實行“地區式”的培訓形式,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的總體素養。教育部門要適當增加農村教育投入,重視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再教育工作,提高體育教師的學歷,更新體育教師的理念,從而為更好地完成學校體育的任務奠定堅實基礎。其次,在“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下,體育教師需承擔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雙重任務,改變農村地區教育思想落后的局面,提高健康教育在學校體育中所占的比例,并在充分利用體育教材的基礎上體育教師也應拓寬自身健康知識,增強實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同時,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師培訓目標和模式,融入健康素養教育課程。最后,要建立農村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培育能勝任體育和健康教育的復合型教師,以期為實現“農村教育現代化”做出貢獻。
(二)完善農村學校體育課程建設
體育課程是學校體育的載體,其開發和實施對于農村學校體育來說十分重要。雖然其在疫情期間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但我們應以此為借鑒和契機,不斷完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建設,重視專項疫情體育課程的開發,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身心健康奠定基礎。首先,要以農村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等健康教育模式。其次,在后疫情時代要加強學生的健康教育,使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為此,應淡化學校體育的競技色彩,強化“健康”理念,實現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真正融合。再次,應將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使其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水平,為此農村學校體育要拓寬體育知識和能力的傳授,構建體育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同時在體育教學中穿插滲透健康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習慣,實現體育多元化健康教育功能。最后,農村學校應制定健康教育學習評價標準,課程要求要符合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特點,在目標上要使學生“跳一跳,摸得著”,提高學生參與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布置家庭體育作業
在后疫情時代,實現課內課外一體化的呼聲高漲,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布置家庭體育作業。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于9月表示“要把文化課的作業減下來,體育課的作業加上去,這樣才能確保學生掌握運動的技能”。2018年的《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工作方案》中將體育家庭作業置于政策上,要求合理安排家庭體育作業,鼓勵廣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體育家庭作業的形式也是各種各樣,如邯鄲市邯山區要求學生根據運動APP的要求完成當天鍛煉內容,家長負責視頻錄制并將其上傳;北京海淀區的部分學校則實現了“私人訂制”家庭體育作業,在學生運動的過程中家長也學習到了一些獨到的鍛煉方式,這對于促進家庭體育和學校體育的聯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廣大農村地區的現實情況,如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大多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使得在一些教育理念和方式等方面和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異,這也是阻礙農村地區家庭體育作業順利布置和完成的原因。
因此在布置家庭體育作業時,體育教師要充分考慮農村家庭生活環境的現狀,根據體育學科的特性來布置符合學生能力的、科學的、安全的體育家庭作業。作業的內容和形式要具有針對性,并要依托網絡和電話等方式實現鍛煉指導的“現場化”,讓“體育家庭作業”真實落地。
在后疫情時代背景下,學校體育及相關部門要不斷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的素養和能力,完善農村學校體育課程建設,緊跟教育潮流布置家庭體育作業,從而化疫情危機為契機,以使農村學校體育盡快走出困境,邁向蓬勃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