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通
中圖分類號:G848?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3-076-01
摘? 要? 棒壘球運動是綜合性強、特點豐富的體育運動之一,其綜合了許多項目的優點,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益,同時兼具較強的教育功能與社會功能,對青年學生的成長塑造,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具有長期教育意義。其中的軟式棒壘球在運動過程中需要參與者做出跑、跳、投和打等多種動作,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1]。為使校園棒壘球發展路徑更為具體和清晰,本文以校園棒壘球發展現狀為基礎,深入剖析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提出較完善的校園棒壘球發展路徑的方法。
關鍵詞? 中小學? 棒壘球? 發展路徑
一、校園棒壘球發展主要問題梳理
(一)項目認可度低
棒壘球是一項在外國較為流行的運動,現代棒壘球已有了近百年的歷史。軟式壘球屬于引進項目,由于沒有歷史文化的傳承,顯得基礎薄弱,國人對該項目的認知度較低,難以迅速普及[2]。在我國中小學校園中,教師以及學生對于該項目不能完全了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棒壘球在校園內的發展。另外,國內相關賽事較少也使得學生及家長無法關注到該項運動。
(二)場地設施不完備
場地是體育運動的最基礎要求,有了場地,該項目自然能得到高效推廣。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一些國家,每幾千人中就有一塊體育場地,而我們的棒球場主要集中在較發達城市的大學和運動隊的訓練基地[3]。對于體育資源相對豐富的高校來說都難以普及棒壘球運動,對中小學而言就更好似空中樓閣了。
(三)項目規則復雜
競技棒球、壘球比賽場地劃分復雜、比賽規則較多、對裁判要求高。棒壘球比賽規則的負責體現在比賽的局數、出局人數、跑壘員的人數和所在壘位、擊球員的棒次,以及幾擊幾球、投球的遠度和位置等多方面,是一項靈活運用規則并與技術相結合的球類游戲。由此使得教會中小學生這項運動并非易事。
(四)師資力量缺乏以及支持力度不足
就中小學體育師資力量來說,一個體育老師經常帶領多個班級同時上課,并且了解棒壘球運動的老師更是少之又少。對于學生而言,學校和老師都更重視他們的文化課成績,甚至經常出現文化課占用體育課的現象,使得學生的運動時間得不到保證。
二、校園棒壘球發展問題的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影響力度
為了能夠早日實現棒壘球運動的普及,社會和學校還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將棒壘球比賽的信息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進行宣傳。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青少年對棒壘球運動的認識,還可以加強家長、學校的重視程度,有利于實現棒壘球運動的普及。同時充分發揮學生棒壘球社團的作用,組織各類學校內部的棒壘球比賽,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并了解棒壘球運動[4]。
(二)教育部門與學校領導要對普及軟式壘球運動予以高度重視
要想在中小學中順利推廣軟式壘球運動,需要教育部門及學校領導予以高度重視,并在資金投入、人員培訓、組織管理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同時,中小學校在體育教學課程設計和具體安排上要對軟式壘球的教學與訓練給予足夠的時間,將棒壘球規則以及比賽流程講解給學生。此外,應引進專業棒壘球教練來校開展教學訓練工作,以使這項課程的教學得以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提高學生的棒壘球技能水平。
(三)充分利用了現有的教學資源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設備雖不專業,但也可以勉強使用,如田徑場。棒壘球和其他運動不同,對器材和設備的要求較高。因此,想要普及棒壘球運動,學校必須花費大筆資金購買相關器材。此外,最根本的解決方式還是加大對壘球市場的開發力度,進一步利用我國現有的契機和資源,廣開財路,尋求社會資金的廣泛支持,促進中國棒球的長期發展[5]。
三、結語
在我國棒壘球運動雖取得一定的進步與發展,但還存在一些無法短時間解決的問題,制約了棒壘球運動項目的發展。一項運動的發展在其起步階段的確有很大的難度,其中最關鍵的問題莫過于對開展該項運動重要意義的認識程度。棒壘球運動已經納入一些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中,其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身體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我國現在的棒壘球運動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國家體育部門也逐漸開始重視棒球運動的發展,如增加棒壘球教師的培訓渠道、對校外培訓班和社團教練的嚴格要求等,都是促進中小學生棒壘球發展的有利舉措。學校為了更好地開展棒球運動教學,需要做好教師培訓計劃,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訓練他們的爆發力和反應力,提高身體的靈巧性與敏捷性。在運動比賽中努力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培養他們勇敢機智、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另外,有條件的學校還要多舉辦比賽,讓棒壘球項目得以在比賽中被更多人知曉、了解、接觸,最終積極參與其中。
參考文獻:
[1]劉鏡偉.小學校園軟式棒壘球推廣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山西青年,2020(03):157.
[2]王獻英.軟式壘球在中小學校推廣的可行性分析[J].運動,2017(11):116-117.
[3]王鵬.新時代我國棒壘球運動SWOT分析及推廣戰略研究[J].武術研究,2020,5(06):141-144.
[4]王桂蘭,石杰.普通高校慢投壘球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05):84-86.
[5]梁洪.廣州市高校棒壘球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4(1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