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華 蘇飛
摘 要: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是全域旅游理念指導下旅游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方向。本文以賈汪區為例,分析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過程中文旅融合、農旅融合和體旅融合3個方面的做法成效,指出旅游融合發展在未來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及方向,并從融合類型、融合深度、融合人才3個方向提出融合發展具體舉措。
關鍵詞:全域旅游;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19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縣域尺度全域旅游發展路徑研究—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徐州市賈汪區為例”(2019SJA0969)。
旅游產業融合是指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或者旅游產業內部不同行業之間發生相互滲透、相互關聯的關系,最終形成一個新的產業形態[1]。隨著全域旅游實踐的深入,旅游產業通過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了從封閉的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的轉變,即突破了傳統旅游產業發展的瓶頸,又帶動和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全面協調發展。賈汪區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在創建過程中旅游產業融合得到了一定發展。
賈汪區在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創建過程中,堅持融合發展理念,積極推動旅游與相關產業相互融合,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繁榮發展。目前,賈汪區積極探索旅游與文化、旅游與農業、旅游與體育的融合發展。
(一)旅游與文化融合
賈汪區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導下,探索與文化融合的形式,主要表現為旅游與生態文化、旅游與民俗文化兩個方面。
賈汪區屬于傳統煤礦區,由于煤炭資源已枯竭,2011年被認定為國家資源枯竭城市,通過對原有采煤塌陷區的綜合治理,走出了一條旅游與生態文化融合發展之路。賈汪區潘安湖景區原為權臺礦和旗山礦采煤塌陷區域,在環境污染嚴重及煤礦資源逐漸枯竭的情況下,當地政府出臺一系列環境整治措施,采用“分層剝離和交錯回填”技術修復生態環境,聯通多個塌陷地原有的水塘,再引入附近河水形成開闊水面,將潘安湖改造成風光優美的人工濕地,成為年接待游客600萬人次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級濕地公園[2]。潘安湖景區生態環境整治的成功經驗是旅游與生態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
香包是賈汪附近區域重要的民俗文化產品之一,在民間廣為流傳,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馬莊香包具有較強的影響力。馬莊香包選用絲綢布料,通過添加薰衣草、藿香、薄荷、紫蘇、桂皮、菖蒲等20多種精心挑選的中藥材,以平針繡、回針繡、鎖鏈繡、直線繡、貼布繡等精湛的工藝手法,搭配不同的色彩,將諸多富有傳統文化意義的紋飾和圖樣展現出來,成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3]。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秀英的帶領下,馬莊香包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初馬莊香包文化產業園建成,較好滿足了游客了解香包的歷史傳承、文化科普,體驗香包的制作過程,成為馬莊村重要的特色旅游項目,類型多樣、品種多樣的香包深受游客喜愛。馬莊香包的成功開發是旅游與民俗文化融合的成功典范。
(二)旅游與農業融合
賈汪區通過旅游延伸農業的產業鏈、增加農業的附加值,豐富了鄉村旅游的業態,形成了以龍須河生態園為代表的觀光農業區、以磨石塘村為代表的休閑農業區、以馬莊村為代表的田園綜合體、以紫海藍山文化創意園為代表的田園藝術景觀體驗區、以唐耕山莊為代表的家庭農場、以茱萸養生谷為代表的創意農業體驗區、以錦鯉文化產業園為代表的集錦鯉養殖、觀賞、展銷等為一體的農旅融合平臺等豐富的農旅融合業態。
從鄉村旅游規范發展規模和層次來看,賈汪區目前已經擁有6家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區、7家江蘇省三星級鄉村旅游區,規模居徐州市首位;賈汪區的馬莊村和磨石塘村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賈汪區在2017年成功入選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
賈汪區通過積極承辦江蘇省鄉村旅游節、江蘇省首屆早熟草莓品鑒節、江蘇省首屆石榴花節、江蘇省首屆錦鯉文化節暨第二屆全國錦鯉大賽等節事活動,大大提升賈汪區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助推賈汪區農旅融合發展。
(三)旅游與體育融合
隨著全面健身時代的來臨,體育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健身休閑方式,受到許多的游客青睞,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賈汪區依托當地的自然資源,積極開發了滑雪、漂流、攀巖、航空飛行等體育旅游項目,有序推進了旅游與體育的融合發展。
賈汪區體育旅游項目依托地形主要集中在賈汪東南部山區,其中大景山景區擁有滑雪道、雪圈道、雪地摩托等多個雪地運動項目,是目前江蘇省內規模最大的滑雪樂園,也是設施最先進的滑雪教學基地。大景山漂流集旅游和探險為一體,極富趣味性和刺激性,是華東地區首條松林峽谷奇幻3D漂流,深受游客喜愛。督公湖航空飛行房車營地是江蘇省首家綜合性航空運動基地,推出國家標準滑翔傘、動力傘、熱氣球、動力三角翼、輕型飛機等航空體驗項目,同時建設了翱翔騎士文化村、ATV全地形車場地等設施,形成了以航空項目為突出特色,兼顧多種趣味運動體育旅游聚集地。風之谷戶外運動公園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戶外人工攀巖場所,擁有跨度150米的巖壁行走線路、高度68米的攀巖專業賽道、68米高巖壁速降道等攀巖設施,同時配套設置了山地自行車越野場、鐵道攀登場、紅軍體驗營地等體驗性項目,形成以攀巖為主題,戶外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體育旅游聚集地。
同時,賈汪區通過積極承辦省運會、江蘇省航空模型公開賽、世界滑翔傘定點錦標賽、華東地區拳擊爭霸賽、山地自行車俱樂部聯賽、區全民運動會、區全民健身運動會等體育賽事活動,大大提升賈汪區體育旅游的知名度,有力助推賈汪區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
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導下,賈汪區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已初見成效,但如何實現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功后的旅游高質量持續發展,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是最為重要的路徑之一,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提升。
(一)旅游產業融合類型
“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旅游產業發展的思路[4]。賈汪區在現有的旅游與文化、旅游與農業、旅游與體育融合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資源條件,還可以進一步發展旅游和工業、旅游與康養的融合。
(二)旅游產業融合深度
賈汪區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還停留在表面,對文化內涵挖掘不夠,缺乏科技和創新的支撐。
馬莊香包產品主題豐富、類型多言,但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可以賦予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首先,馬莊香包對傳統中醫藥中的保健養生文化的挖掘不夠;其次,馬莊香包的紋樣和造型設計以傳統題材居多,對于徐州本土歷史文化符號的深度挖掘和整理方面特色不夠突出。
賈汪區在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過程對科技的應用不足。在旅游與生態文化的融合發展中,缺少基于高科技的生態效應展示;在旅游與農業的融合發展中,缺乏基于現代農業科技的創新性體驗以及智慧化信息服務;在旅游與體育的融合發展中,缺乏科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系統以及智慧化賽事管理系統的支持。
(三)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缺乏高素質人才
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作為一種新業態,需要具備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跨行業的知識、創新性科技應用、資本運作與管理等方面的新型高素質旅游人才,傳統的旅游人才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高素質旅游人才的短缺,成為制約各地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瓶頸,賈汪區也不例外。
(一)拓展旅游產業融合類型
1.積極發展旅游和工業的融合
賈汪區作為曾經的煤礦工業基地,礦井工業資源遺存豐富、曠工文化載體遺存較多,像權臺礦、旗山礦等目前已經關停的采煤工業遺址是賈汪區重要的歷史見證。要充分挖掘賈汪區的煤礦工業歷史文脈,通過實物展示、場景還原,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設游客的體驗環境、豐富游客的體驗感受,增強游客對煤礦工業文化的認知感,實現賈汪區全域旅游發展的新亮點。
2.大力推進旅游與康養產業的融合
賈汪區在成功實現由“百年煤城”轉型為“徐州后花園”之后,應充分發揮賈汪區的生態資源優勢,從溫泉康養游、禪修康養游、生態康養游等方面著力打造康養旅游產業,促進賈汪區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
目前,賈汪區龍山溫泉度假中心已經初步形成集溫泉洗浴、養生保健、商務會議為一體的綜合型溫泉度假區項目,還可以通過產品創新的形式,如推出“溫泉+親子樂園”產品、“溫泉+康養美容”產品等,助力溫泉康養游深度發展。
在禪修康養旅游產業方面,賈汪區可以充分利用茱萸寺“消災延壽藥師佛”為主題,結合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推出抄經、禪修、禪食、茱萸養生紀念品等體驗性禪修康養產品,達到清凈身心、療養解壓的功效。
在生態康養度假方面,省級度假區大洞山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人文活動環境。賈汪區可以依托其優勢資源條件,以生態為媒介,從住-食-閑-娛等方面出發,全面構建一體化生態康養產業,構建高品質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促進旅游產業融合深度發展
1.深度挖掘文化內涵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文旅融合過程中,加大對文化的挖掘就是豐富旅游的內涵,提升旅游的價值。馬莊香包作為賈汪區最為重要的文創產品,應深度挖掘其文化內涵,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新”的目標。首先,從原料選擇上來說,通過梳理傳統中醫藥中的保健養生文化知識,應用于香包原料的創新;其次,對賈汪區域本土歷史文化符號進行搜集和整理,以區域代表性的漢畫像石為重點研究對象,從圖案、紋飾、結構等方面汲取經驗和靈感,豐富馬莊香包的設計。
2.推進科技和創新的應用
科技是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引擎,創新技術是產業融合的直接推動力[5]。賈汪區應及時引進先進科技和創新理念,以促進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在旅游與生態文化的融合中,充分利用幻影成像、互動投影、全息立體成像、4D及5D動感影院等科技手段提升游客的參與度,讓游客對生態文化有深入的認知。
在旅游與農業的融合中,依托無土栽培、高架立體等現代園藝創新方法給游客帶來新的感受;基于現代生物科技培育新的農作物品種,體現不同鄉村旅游景點的差異性;依托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開發微博、微信、網絡營銷平臺,為游客提供導游、導覽、導購等智慧化服務。
在旅游與體育的融合發展中,可適當引入基于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支持的系列健康設備,游客可在體驗過程中將運動數據進行實時聯網管理或組隊在線競賽,兼顧了運動性和體驗性;可引入基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的智慧化賽事管理系統,實現賽事智能化運作。
(三)培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高素質人才
高素質人才是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谫Z汪區目前的實際情況,首先,賈汪區要加大對旅游融合業態精英人才的引進力度,吸引省內外旅游融合業態創新人才到賈汪區就業、創業,為賈汪區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培養和集聚一批領軍人物;其次,應充分利用徐州當地的優勢教育資源,與徐州高校合作,積極邀請徐州工程學院、江蘇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的旅游專家學者對賈汪區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進行理論培訓和現場指導;最后,可以組織旅游企業的管理層及部分員工分批次到國內知名旅游企業學習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先進經驗。
賈汪區在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以后,其旅游業已進入“大旅游、大融合”的高速發展階段。在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旅游與文化融合、旅游與農業融合、旅游與體育融合這3種融合形態,但還可以積極推進旅游與工業及康養產業的融合以豐富融合類型,通過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和應用科技創新技術促進其融合發展,并積極培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高素質人才,促進賈汪全域旅游發展更上一層樓。
[1] 程錦,陸林,朱付彪.旅游產業融合研究進展及啟示[J]旅游學刊,2011,26(4):13-18.
[2] 楊瑞東.城市發展轉型下的徐州采煤塌陷區整治與生態修復[J]山西建筑,2019,45(9):193-195.
[3] 馮梓月.民間工藝美術發展研究:以馬莊香包為例[J]漢字文化,2020,3(7):179-180.
[4] 楊志純.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從理念走向行動[J]藝術百家,2019,35(1):1-4.
[5] 衣莉芹.國內旅游產業融合研究述評[J]旅游資源,2013,29(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