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桂萍
【摘? ?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的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習慣、打下物理知識基礎的關鍵階段。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去吸引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關注,讓他們都能夠參與到學習當中來,從而提升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 有效性教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086
要想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將學生看作是課堂的主人,并且始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課堂上,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好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可以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從而愿意積極地參與其中。因為,從實質上來說,學生的積極參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有效性的情況。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自己的觀念,充分意識到學生在物理課堂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他們可以更好地學習。
一、聯系生活,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
初中物理這門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系。在初中這門課程中,很多的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并且都可以在生活當中應用。因此,為了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教師應當充分地重視到初中物理課程的這一特點,并且合理應用,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收獲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要實現這一目的,積極地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教學情境,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
簡單來說,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教學情境就是在課堂上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常識之間聯系起來,再提出相關的問題將學生引入到問題情境當中,以此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當然,若是學生對于某一問題的好奇心特別濃烈,那么教師只需要在他們思考的過程中給予一點提示,不要過度提點,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探討、思考、分析以及判斷。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鍛煉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境化教學已經成為了當下十分高效的教學模式。若是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特點來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則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和求知欲,讓他們可以在快樂的氛圍當中掌握知識,并且提升自己的能力。
具體來說,在初中物理課程當中涉及到的某些知識點,其實我們是很難在生活當中接觸到的。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創設模擬情境來滿足基本的教學需求。例如,力的作用,這個詞匯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但是卻很少見到這種場景。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結合生活當中的常見現象來進行演示,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掌握到這些知識點,這樣也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的興趣,從而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二、改進物理實驗
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實驗是重中之重。很多知識點只是憑借教師的講解是很難理解的,并且聽起來也十分枯燥。針對這些知識點,只有在學生親自通過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去展現相關的物理現象,并且找出其中包含的物理規律,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從而提升他們的物理能力。但是,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之下,一些物理教師單純地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并不會花過多的時間讓學生去自己動手操作實驗,而是自己簡單地為他們開展演示實驗,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操作和講解去理解知識。這樣雖然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學生卻無法真正體驗到知識的探究過程。要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學生對物理課程產生興趣,其實是很難的。從某個層面上來說,物理這門學科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物理知識在涉及,比方說,走路、騎車等。這些看起來比較平常和隨意的生活現象,其實都包含著十分豐富的物理知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巧妙地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改進物理實驗,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身探究物理知識的機會,比方說,借助鉛筆和手指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研究乒乓球在地上的彈跳運動來研究“能的轉化”,等等。這些與生活實際有緊密聯系的實驗不僅可以為學生帶來一定的親切感,而且更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改指出,在現代教育活動當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去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去學習,去全面地探究和分析物理知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活動中,凡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或者是動腦思考的,教師都不應該包辦代替,而是需要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積極思考。為了更好地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教師必須要積極突破傳統的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要將學生真正看作是學習的主人,樹立起“以學為中心”的觀念,在課堂上積極地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究、分析以及思考。讓學生可以在自己獨立思考或者是與同學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相關的知識,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四、注重即時反饋
在課堂教學中,練習與反饋都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充分地把控好這兩個環節有助于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一般來說,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這兩個環節都會安排在課堂教學快要結束的時候。但其實,這兩個環節也是整體教學活動當中的組成要素,可以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練習和即時反饋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意識到自己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針對某些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困難的學生,則需要及時引導他們。注重練習和即時反饋,可以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具有自我反饋糾正功能的系統,從而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的教學最為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到物理知識并且得到發展,而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就是達到這一教學目的的關鍵。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樹立起先進的教學觀念,不斷去創新和探索,積極地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羅長海.淺析新形勢下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學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0(05):73.
[2]湯曉鋒.探究新形勢下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學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9(09):169.
[3]劉鯤.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電學習題有效性教學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3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