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雨
【摘? ? 要】在新時期,強調教師的教學活動一定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可以在課堂上更加充分地感受到知識的魅力。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創新和完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84
近些年,教學生學會學習,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已經成為現代教育領域中十分重要的課題之一。因此,在基礎教育改革方面,教師必須要對這方面進行研究和實踐。但是,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如何才能夠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
從實質上來說,教師及時轉變自身的角色,其實是提升小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為教師就是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但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不再只是單向授業的角色,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新課改強調,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和真正的主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進來。而且,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引導,也需要他們自身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讓學生可以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培養他們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從而更好地學習相關的知識。由此可見,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在新時期,要想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那么教師必須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來創設相關的教學問題情境,讓學生可以在思考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更深層次的教學觀念。當然,教學活動的開展不能夠只停留在表面,還需要加強對學生思維方法的指導。學生只有在自己原本認知結構的基礎上與他人的觀點進行碰撞,才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完善的知識體系。
三、指導學生學以致用
所謂的“學以致用”,就是指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該在實踐中進行合理應用,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處理實際問題。如果只學不用,就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與實踐情況脫節,從而無法充分體現知識的價值。在實際情況下,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可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還可以提升他們的智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方說,在學習“平行線”的內容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平行線,如課桌線條、斑馬線等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理論知識,還可以聯系數學和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總而言之,數學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基礎科目,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數學的邏輯性比較強,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還需要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和完善,幫助學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