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祥森
【摘? ? 要】具備較好的英語交流能力一直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重要優(yōu)勢,為了能夠在初中階段更好地讓學生打下良好的聽力學習基礎,教師需要能夠依據教學改革的實踐方向,逐漸找到農村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不同問題。在完善教學條件,整合教學資源的過程中,也能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實際聽力教學問題,找到解決措施,從而在加強學生英語聽力基礎知識訓練的同時,讓學生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關鍵詞】農村初中? 英語聽力教學? 現(xiàn)狀?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131
農村英語教學一直是教學改革中的難點,為了能夠讓學生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將英語語言作為自身重要的知識結構內容,需要農村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重視英語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逐漸讓學生抓住英語聽力的正確發(fā)音以及語感,在不斷閱讀和訓練中,挖掘英語語言獨特的思維方式,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歸納和總結。在課堂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英語聽力能力,從而在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提升學生對英語聽力分析和理解效果,在不斷訓練中,自主朗讀,糾正發(fā)音,更好地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樹立聽力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形成。
一、農村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現(xiàn)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向前發(fā)展,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也應當走出自己的困境,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為學生構建適合的教學模式。農村初中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學生缺乏基礎英語能力,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也阻礙了學生聽力的學習進度,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從學生的實際需要考慮,造成了學生長期處于缺乏實際聽力興趣體驗的環(huán)境,消磨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在不斷讓學生進行日常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學習習慣。
(一)教師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有一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注重英語閱讀和課文內容的講解,并沒有將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部分,在教學設計中缺乏與學生積極溝通交流的環(huán)節(jié),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教師一味地進行基礎知識鞏固,不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在進行英語聽力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課堂上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造成大部分學生存在聽力學習障礙。
(二)學生的英語基礎差,難以表達
初中階段英語學習到達了思維理解的重要方面,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缺乏基礎的詞匯量,從而不能準確地辨別英語的讀音,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對英語聽力產生厭煩心理。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根本不與教師進行互動,從而越來越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聽力方面缺少練習的過程,造成英語聽力水平下降。
(三)學生缺乏聽力方面的技巧
農村學生在進行聽力練習時,沒有掌握一定的聽力技巧,從而不能抓住聽力的重點內容,出現(xiàn)了英語詞語混淆和聽不懂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按照漢語學習習慣進行詞語翻譯,從而造成跟不上英語聽力播放速度,無法進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二、農村初中英語聽力教學措施
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也應當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不斷完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英語聽力課堂教學設計,在不斷針對學生英語聽力實際問題進行有效解決的同時,也能更好地與學生進行積極的合作和不斷的交流,不斷豐富學生思維空間,進行英語聽力知識基礎鞏固,逐漸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改變學生已有的學習習慣,從而構建全新的英語聽力學習體系,讓學生敢于表達,不斷進行英語的創(chuàng)造和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對英語聽力繼續(xù)探索的求知欲。
(一)教師轉變觀念,激發(fā)學生聽力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應當以學生的成績?yōu)樽罱K的考核目標,而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聽力方法和英語發(fā)音,從而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表達自身的主觀觀點,發(fā)揮自身的英語聽力潛能。教師應當以學生的興趣作為重要的引導方向,不斷讓學生將聽力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比如在學習“What color is it?”時,教師應當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生活中不同顏色的物品進行積極的表達,其他學生猜詞,掌握重點詞匯的過程中,也能夠聽懂播放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聽力的興趣。
(二)改變不正確的發(fā)音,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當堅持對英語詞匯進行積累,能夠對英語發(fā)音進行矯正。教師應當從教材出發(f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改變,逐漸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交流和互動,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的基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從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好地理解相互表達的內容。比如在學習“How much are they socks?”時,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情境,從而在拓展學生英語思維空間的過程中,讓學生去自主探索英語學習內容。聽力表達的過程中,讓學生善于構建對話情境,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英語聽力的相互訓練,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三)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掌握英語聽力技巧
教師在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yè)英語知識以及教學能力的過程中,應當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與學生進行合作,從而提供更加符合學生需要的英語聽力學習平臺。在完整掌握詞匯詞義的過程中,也能夠準確地對發(fā)音進行訓練,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適合的聽力材料,在不斷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聽力詞語,更準確地把握聽力材料的主要內容,比如在學習“This is my sister.”時,教師針對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聽力訓練,引導學生對聽力中出現(xiàn)的家庭成員詞語以及重復內容進行積極的掌握,抓住英語學習的聽力技巧,為學生更深層次的聽力訓練和學習提供保障。
三、結束語
農村初中英語聽力教學應當依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及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在不斷夯實學生英語學習技巧和學習能力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激發(fā)和鼓勵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掌握聽力技巧,形成良好的聽力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政元.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探索:以河南省為例[J].黑河學刊,2012(1):109-111.
[2]苗翠霞.新課標下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