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DTI、ASL成像對缺血性腦梗死的診斷價值。方法:甄選2020年3~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缺血性腦梗死的患者60例,根據門診就診單雙號,隨機分組,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每組各為30例。兩組患者均使用磁共振DTI、ASL成像檢查,比較實驗組(梗死區)和常規組(健側區)FA分數,以及(ADC)數和(CBF)數值。結果:實驗組患者的FA分數,以及(ADC)數和(CBF)數值小于常規組,數據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缺血性腦梗死的患者中,采用磁共振DTI、ASL成像進行診斷和分析,對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方案依據,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缺血性腦梗死;診斷;磁共振DTI;ASL成像
前言:在臨床中,腦梗死被稱為缺血性的卒中。患者患有腦梗死的原因較多,多是由于局部的腦組織的區域發生供血方面的障礙導致的腦組織供血受到一定的影響,致使患者的腦組織發生缺氧性的病變從而引發壞死,在臨床中出現神經性功能出現損傷[1]。在腦梗死患者的發病機制中可分成,腦血栓,或者是腦栓塞和腔隙性的腦梗死。腦梗死最為常見的類型為腦血栓。導致發生腦梗死的原因依次為高血壓和吸煙,或者為腰臀比過大,當患者發生飲食不當,以及缺乏體育鍛煉等因素都會引發腦梗死。腦梗死的生理過程指的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生局部的腦組織缺血引發的壞死。本研究通過對磁共振DTI、ASL成像對缺血性腦梗死的診斷價值實施探究。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甄選2020年3~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缺血性腦梗死的患者60例,根據門診就診的單雙號,隨機進行分組,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每組各為30例。實驗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為(58.0±7.3)歲。常規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為(56.5±5.5)歲。兩組一般資料互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有頭痛等癥狀。②當患者進行磁共振成像時,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③經由頭顱磁共振的查看時,顯示為梗死單側受累的情況。④患者無磁共振檢查禁忌癥,患者無精神障礙,可以配合檢查。
剔除標準:①患者合并為腫瘤,以及其他神經性系統疾病。②在患者進行磁共振前接受過臨床治療。
1.2方法
兩組患者采用磁共振的成像系統進行常規檢查,磁共振的彌散加權成像,以及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檢查,其T1WI的參數調整為:重復時間為1750毫秒,回波時間控制在24~26毫秒之間,視野控制在24×24的面積中,層厚保持在5厘米,其間的間隔保證在1.5厘米。其T2WI的參數為:重復時間為所需時間為4756毫秒,回波時間控制在115~117毫秒之間,視野控制在24×24的面積中,層厚保持在5厘米,其間的間隔保證在1.5厘米。DWI參數為:重復時間為所需時間為3000毫秒,回波時間控制在69~71毫秒之間,視野控制b 1 000 s·mm-2面積中,層厚保持在3毫米,層間距為0毫米,次數為2次,時間保持在8分鐘。ASL參數為:時間為4658毫秒,層厚保證在3毫米,其間的間據保證在0豪米,時間為4分鐘左右。通過掃描后將數據傳送至放射科回收站。
1.3觀察指標
對原始的圖像進行處理,在DTI,以及ASL中觀察患者病變的具體的范圍,在進行相關處理后,對畫出鏡像健側區獲得各項異性分數,以及彌散的系數和患者腦血流量進行記錄。對相關圖像由2名放射科的醫師進行分析,分析后統一檢查意見。
1.4統計學處理
SPSS 25.0為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說明數據比較存在差異性。
2結果
2.1兩組患者相關參數對比
在FA,以及ADC和CBF中的參數,實驗組低于常規組,數據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
3討論
缺血性腦梗死在臨床中的癥狀主要根據患者發生腦梗死的部位有直接關系,患者若發生小腦梗死,癥狀以頭暈為主要表現,還會發生共濟失調,走路不穩,檢查體檢是發現有眼震呈現陽性,雙上肢指鼻不準,雙下肢跟-膝-脛試驗呈陽性,四肢肌張力可能會偏低,病理征一般呈現為陰性[2]。如果是額葉或顳葉發生梗死,在肢體癱瘓的基礎上,會有精神障礙的情況出現,主要表現為胡言亂語,患者出現幻覺,以及有妄想癥狀,有時還會伴有失語,聽不懂家人講話或者自己無法表達。
在臨床中,使用磁共振DTI是根據水分子的隨機性,對樣本像素中的水分子的體現的不同狀態進行成像的,常常應用在腦血管的診斷中。其圖像可以在腦實質中反應水分子的彌散情況,還可以對大腦內的白質纖維素進行追蹤[3]。在患者局部的腦組織發生缺血或者缺氧就會導致患者的腦組織出現壞死,損害腦神經元,致使水分子聚集在細胞中,這種情況對臨床診斷增加難度,影響檢測和治療。磁共振DTI可有效對患者進行早期診斷。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FA分數,以及(ADC)數和(CBF)數值小于常規組,數據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缺血性腦梗死的患者中,采用磁共振DTI、ASL成像進行診斷和分析,對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方案依據,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章飛. DTI各參數在急性缺血性腦梗死預后判斷中的價值[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9, 030(009):1539-1541.
[2]李杰, 李穎, 吳立梅,等. 多參數ASL成像聯合MRA成像對判斷TIA后腦梗死的價值研究[J]. 中國醫學裝備, 2019, 016(011):87-91.
[3]張軍. 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時相判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4(22):91-92.
(保定市第一醫院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