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鐵花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一直是令同學們以及教師頭疼的問題。很多低年級學生在上寫作課時無話可寫,面對主題良久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學生的詞匯積累不足,無法順利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作為小學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斷進行詞匯的積累,同時能夠將積累的詞語靈活運用在自己的習作當中。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詞匯積累、習作應用
前言: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習作教學而言,我們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于習作的日清,同時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詞匯上的積累,讓同學們在習作時做到“有話可寫”。在本文中,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fā),分別就如何促進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詞匯積累以及如何幫助學生更好的將所學的詞匯運用到習作當中做出了闡述,希望能為廣大教師同仁提供一點新的教學思路[1]。
一、激發(fā)興趣? 積累詞匯
(一)形象直觀? 理解詞語
詞匯的積累需要深入理解詞語的含義,才能真正把它記入心底。而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理解能力不足以完成一些晦澀詞語的認知工作,初步建立的知識體系也不足以支撐他們記憶一個個生詞。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教師對詞語進行重新解構,將其以一種學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為他們呈現(xiàn)出來,使得學生形象直觀的理解生詞。以“山腳”、“山腰”、“山尖”等一系列詞匯的教學為例,我們可以先用人來進行類比。請一位同學上臺,然后分別指著這位同學的腳、腰部以及頭頂來與這三個詞匯一一對應,讓學生體會三個詞匯的不同點。緊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座完整山巒的圖片,然后參考和人身體的對比讓學生分別指出三個詞在山巒中的對應位置。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從而完成詞匯的積累。
(二)有效運用? 關聯(lián)詞語拓展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詞匯的積累很大一部分是依賴于關聯(lián)詞語的擴展。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詞語能讓他們進行體系化記憶,便于積累。因此,教師在教完課本中的一個詞語后,可以適當為學生進行補充教學,幫助同學們加深記憶。以“傷心”一詞的教學為例,我們在講完這個詞后,可以延伸教學它的近義詞,如“難過、悲傷、憂傷等等。通過這樣的拓展教學,學生既能理解這一系列詞語的意思,加深印象,還能掌握一些新的詞匯,完成生詞的詞匯積累。除此之外,在講解一些定式詞語時,我們也可以適當為學生進行補充。以“亮閃閃”的教學為例,這是一個很典型的“ABB”式詞語,教師可以為學生接著講解“白茫茫、紅撲撲、懶洋洋”等詞匯。學生不僅會對“ABB”式詞語更加了解,還能掌握一些新的詞匯[2]。
二、詞匯積累? 運用策略
(一)結合生活 句段積累
低年級小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閱歷的積累不足,在進行習作練習時總是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為了提高學生的詞匯積累應用能力,也為了提升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從引導學生寫心情日記開始。通過讓學生對一天心情的描繪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幫助孩子塑造寫作信心,讓他們意識到寫作并不是一件多么苦難的事情。剛開始學生在寫心情日記時可能不知道要怎么寫,我會建議同學們先以詞匯的形式來簡單記錄當日的心情,如“開心”、“難過”等。在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可以讓孩子們慢慢從詞匯擴展到一句話,然后兩三行等等。習作練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首先要通過心情日記來讓同學們愛上寫作,為他們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3]。
要想習作有趣,必須打通生活與學生作文的通道。首先,要使低年級學生樂于習作,情緒高漲,力求在教學之中找到學生的興趣點。于是,在教學中,我不時時機的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尤其應從一年級開始起步,對剛入學的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尤為重要。例如:在教學中,讓學生利用課前5分鐘的時間講、演、說生活中,身邊有趣的事物、事情,練習學生說完整話。那次,在冬季快要來臨之際,我讓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變化,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親身體驗天氣變冷,動物、人、植物等的變化,感受下霧、樹葉飄落后大自然中神奇而美妙的變化。然后,在課堂中,讓學生大膽地表達出來,把自己家中同小伙伴之間發(fā)生的有趣的事物一起與同伴分享。此刻,孩子們在表達中就毫無顧慮,愿意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課堂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學生想說,愿意說,他們都迫不及待地急于表達,美美看到此景,我認為在課堂上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交際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認識事物和說話的能力。同時,又為中年級的讀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中,我在教學中抓住有利時機,讓學生利用課堂上五分鐘的時間運用平時積累的詞語并把自己想說的話記下來,逐步使其變?yōu)橥樀脑拰懴铝司褪亲魑摹_@樣一來,學生真正把記錄生活當做一件快事。
(二)特定詞匯? 習作(寫話)練習
很多小學生在面臨寫作時一籌莫展,不知道從哪里寫起,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寫什么。其實小學低年級的習作都是非常簡單的,以同學們平常的詞匯量完全能夠支撐起一篇小習作,但是孩子們就是不知道該怎么寫。這其實是學生對詞匯的積累以及掌握程度還不夠深,不能做到將其靈活運用在自己的寫作當中。因此,我們在學完詞匯后,可以有意識的鍛煉學生的詞匯應用能力,讓他們能主動將其運用在日常寫作當中[4]。例如,在學完“山尖、山腰、山腳”等詞匯后,我們可以讓同學們描寫一段自己爬山的經過,要求要用到這三個詞語。通過這樣的練習,不僅為沒有寫作題材的學生提供了主題,還能讓他們意識到以后再寫相關主題時,可以用到這三個詞匯,鍛煉了他們的詞匯應用能力。
結語: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與工作都有著很大的幫助。而詞匯的積累就像是打地基,對于學生的習作能力提升至關重要。在本文中,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提出了幾點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為我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莫彩鳳. 小學語文低年級詞語積累與應用教學策略分析[J]. 信息周刊, 2019,1000(020):221-211.
[2]莫彩鳳. 小學語文低年級詞語積累與應用教學策略分析[J]. 信息周刊, 2019,1000(020):211-211.
[3]劉拴來. 小學語文教學中詞語的積累與有效運用[J]. 文淵(高中版), 2019,1000(005):234-235.
[4]何翠翠. 小學低年級寫話與中年級習作教學銜接研究[D]. 伊犁師范大學, 2020,23(687):78-79.
河南省商丘市行知學校 4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