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玲
摘要:初中語文的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閱讀文章,學會中文的語言使用,提高語言技能,更關鍵的是需要讓學生體會到中文中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初中語文課本的文章,多為名家所寫,由國家專家組精挑細選。這些文章不論內容還是構思都非常值得學生去學習,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審美。本文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審美能力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生;語文教學;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257
在傳統的語文教育中,語文老師通常把知識的教育作為教學過程的重點,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中文基礎的語言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但是現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審美教育逐漸占據更大部分,其中不只包含語言能力的提升和運用能力,也包括指導學生形成優秀的審美能力。然而,在高科技的當代社會文化開始快餐化,文學備受冷落,大眾審美發生了劇烈變化,圖像成為人們感知這個世界的主要內容,但是這樣的環境不利于大眾審美的提高。尤其對于初中生正處于建立自己審美觀念的關鍵時刻,如果建立了快餐式審美,將會影響其一生的審美觀念。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就至關重要。但是,基于教師本人的素質和教學思想能否合理的將審美教育與語文教育結合是很大的問題,下文主要從實現初中語文審美教育的意義和實現途徑上出發。
一、當代文學審美教育的文化意義
1.1培養審美想象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中,語文教師一般會介紹課文背景之后教授課文主要內容,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給學生留下的想象空間極其微小。在注重審美教育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于文學作品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閱讀后讀者要進行個人想象。文學作者一般會在作品中留下空白點供讀者通過審美想象,來填補這些空白,從而挖掘新的意向。因此,進行文學審美教育是中學語文教育中的前提,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在閱讀后進行充分的想象,可以進行自我創作,學生在進行一定的自行想象后,就會產生自己獨特的審美。
1.2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
審美鑒賞不同于直觀感受,它帶有主體在創造性事件對被鑒賞者內涵的全面把握和理解。在如今這個快消時代,每天大量的信息包圍著人們,現實社會中各種信息錯綜復雜,審美對象變化多端,增加了人們審美鑒賞的難度。初中生正處于審美能力的成長階段,因此,這一階段的審美教育非常重要,而語文教育就是審美教育的主要陣地。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注意為學生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點,尋找一些真實的藝術家和文學家,將他們的作品帶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欣賞到高雅的文學藝術,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
1.3為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塑造完美人格,使學生全面發展
審美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識教育,而是滲透在各個領域內的一種教育。它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培養人的健康正確的審美觀念,使學生能夠樹立進步的理想,幫助學生在各種審美活動中美化自身,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審美活動不是一般的功利活動,它脫離了社會生活中的低級品味。社會上充斥著種種毒害人心靈的文藝作品,給審美教育帶來負面的影響。初中生正處于文化知識少,審美能力不足的階段,感受不到社會中美好事物和文學藝術的強大魅力,分不清優秀的文學作品和劣質文學作品。因此,加強審美教育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就是語文課本中的文學著作來感染學生,全面提高其審美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初中語文審美教育如何實現的策略
2.1課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在課前準備好全方位的文學介紹資料,對課文要進行深入的了解研究,為學生介紹作者的背景經歷等人生經歷。在課堂中,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能體會到文中的思想觀點,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例如,在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中朱自清的《春》一文,在講述這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導入其他關于春天的文章。比如介紹一些關于春天的詩歌,并讓學生自己提出一些關于春天的文學作品或者背誦一些關于春天的古詩,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心目中的春天進行簡單的描寫敘述。之后可以導入朱自清的這篇文章,選一位學生進行朗讀,使學生可以體會到這篇文章中關于春天的氣息和作者如何渲染春天的氣氛。在這一系列活動之后,教師可以正式進行講解,并對文中的語句進行詳細的分析。通過對語句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不一樣的審美觀念,使學生了解到細微事物也可以擁有優雅美麗的生命。
2.2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現今網絡發達,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東西非常多,而學生正處于情感的主觀色彩濃厚的階段,容易沉醉于節奏快色彩亮麗的審美對象中,也就是極易沉迷于快餐文化當中,那么他們就很難自覺地對審美對象形成那兩個美產生審美感情,因此教師必須學會引導學生去發掘那些深層次的美感,而這些深層次的美感往往存在于文學作品中。初中語文課本中,選取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經歷了時間的磨礪留存下來,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無論是詩歌還是小說,都有其獨特的美,而這些美都需要人靜下心來認真體會才能得到。
2.3提高個人審美素質,提升教師修養,豐富教學語言
審美教育要求相當高,需要教師本人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而這一素養是作為一名優秀的中學教師必備條件之一,但是這也考驗一個教師的文化底蘊。所以教師本人必須要不斷地提升個人修養,做到多讀書讀好書。
例如,七年級上冊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著名文章。對于七年級同學來說,他們并不了解魯迅先生本人,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對魯迅先生進行詳細的講解。教師可以通過先播放一段關于魯迅先生的視頻資料或者為學生讀一段關于魯迅先生本人的人生經歷等引入本課的主要內容。之后,介紹魯迅先生的所處時代背景以及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生活經歷,使學生對魯迅先生有一定的理解后,再介紹魯迅先生作品的特點。這樣學生就能明白為什么魯迅先生作品的特點是犀利諷刺的。
【結束語】綜上所述,本文對初中語文審美的幾點思考,主要提出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進行現實生活中的審美教育提出了幾點關于審美教育實踐的策略。希望教師可以注重學生的審美想象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利用語文科目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
參考文獻
[1]崔春燕.試論初中語文素質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審美觀[J].知識文庫,2020(20):153-154.
[2]李煜.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散文百家,2019(06):73-74.
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青云中學 山東 泰安 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