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碧玉
【摘? ? 要】小學是學生初接觸科目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狀態、能力等。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要擔好引路人的角色。語文作為主科目之一,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并有切實的可實行措施。本文將以閱讀為主題進行探討,分析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希望能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問題? 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05
語文貫穿我們整個人生,遣詞造句、語言優美,對于各行各業而言都具有很大的作用,這也對我們的語文學科素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學作為打基礎的階段,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以及方法教授都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教師就要學會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多開發、多創新。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其中極其重要的版塊之一,下面就將以此作為探討重點進行分析。
一、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授課方式單一。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主要依托于課本與黑板,小學生年齡尚小,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樣就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效果,比如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學效率低下等等,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2.練習方式單一。在學生的思維里,一提起閱讀,就是讀文章、總結中心思想、仿寫句子和分析作者情感。固定的模式化練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做題水平和速度,但同時也導致學生閱讀時不再那么認真,也不再認真體悟。模版的出現給語文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好處,切實提高了學生的成績,但背后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需要教師予以重視。
3.自主性不足。小學生年齡尚小,還不能充分認識到閱讀在今后學習中的重要性,學習時總會產生“為家長、為老師學習”這樣的錯誤思想,因此很難做到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在課下也不會有自主學習的想法。顯然學生自主性不足對學習效率影響頗大,關于這方面教師在教學改進中應當予以重視。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進措施
1.豐富課堂內容和教學形式。小學生初次接觸語文科目時對科目的印象會保留下來,并影響他們今后的學習。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要起好開局作用。讓學生對語文充滿興趣,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豐富課堂內容和教學形式來實現。
一直沿襲過去的教學方式一定會被時代淘汰,教師應該學會與時俱進。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創新課堂內容來實現。針對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閱讀,通過學生扮演角色等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主人公的心情,通過演對手戲讓學生實現思想、情感上的碰撞,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其次,教師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如應用多媒體,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也逐漸顯現出來,教師可以應用此設備展示或播放一些與文章相關的背景知識,生動的畫面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理解文章也大有幫助。此外,教師可以將課堂創設在教室之外。例如,《春》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描寫內容栩栩如生,但是如果學生沒有親眼見過這樣的景色,可能就無法完全理解:春天到來的時候,真的有這么多變化嗎?教師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帶學生到校園或野外進行實地觀賞,當抽象的文字演化為面前的實物,相信學生能得到更好、更深的理解。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教師也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緊跟時代潮流,改進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內容,這樣才能長久地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2.重視練習,展開多樣化練習。知識的鞏固依賴于多次練習,語文也不例外。重復刷題,多做練習題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方式,但長期下去,學生很容易變成機械式學習,對以后的發展不利。在學習新知識時也可能認為有模式可以依循,從而導致懈怠。作為教師,要杜絕這一情況的發生,就要將練習重視起來。首先,要讓練習多樣化。例如學習散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自己的理解與體悟;學習詩歌時,教師可以布置以相似主題為中心讓學生進行仿寫,通過這樣個性化的作業形式,可以開發學生更多的才能和潛力,也能使學生的閱讀真正學有所用。還可以組織學生對這些作業內容進行交流,達到彼此之間的合作學習。其次,教師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課內閱讀畢竟是有限的,學生如果能重視課外學習,對閱讀學習也有很大幫助。一是學生不會再害怕閱讀文字,二是也能見到更多的描寫手法和表現方式,能幫助學生達成更好的理解。教師推薦課外閱讀書目時,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避免出現反向效果。
學生在練習中可以實現對知識的查缺補漏,從而更好地完善自身能力和知識體系,教師要充分抓住、抓好這一教學機會,做好布置與監督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學生自主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對任一學科的學習都具有重要意義。這一能力如何培養,應該成為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在閱讀教學中,通常教師會采用預習這一手段,這是一種良好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學生初步預習時往往不得其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逐步幫助學生構筑這一學習能力。學習一篇新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進行朗讀,對音節等進行矯正統一;然后可以布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理解文章,第一遍閱讀從文中找出對應的答案,第二遍閱讀試著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不懂的地方提出問題,嘗試讓另外的學生進行回答。按照這樣的步驟進行教學,學生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流程,預習時會有更明確的目標,能更好地對文章進行梳理,從而更準確地理解文章和作者,而這種正面效應反饋回去,學生又能更主動地自主學習,從而達成一個良性循環,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學好小學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如何發揮積極正面的作用,是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本文以閱讀教學作為切入點,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改進的舉措,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內容和形式、重視練習、提高學生自主性的方式實現改進。教師要學會發揮自己所能,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效率為出發點,不斷進行教學革新,這樣才能切實地幫助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1]鄧志華.淺談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20(5):23-24.
[2]鄭祥梅.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