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筱娜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要全方位培養各行各業創新創業人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對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職業院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創新創業教育是其應有內涵。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做好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快構建相應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并加快推廣應用,進而及時發現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興辦人民滿意的高等職業教育”。
關鍵詞: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332
引言
縱觀世界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史,其發端于 20 世紀 70 年代初,標志事件為 1973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麻省理工學院籌建創新創業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而“雙創”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飛躍發展始于兩次全球教育大會,即在20 世紀中后期召開的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研討會和世界高等教育大會。自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眾多學者開始聚焦和重視高等學校開展“雙創”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世界范圍內的“雙創”教育由此開始了歷史性飛躍,全球學者尤其是教育學類學者開始了對“雙創”教育的更多關注和探究。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雙創”教育起步較晚,
始于 1997 年清華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創業計劃大賽”。隨著畢業生就業難和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國家級層面的問題出現,“雙創”教育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李克強總理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后,“雙創”一詞更成為“網紅”詞匯,之后其又被寫入 2015 年政府工作報告予以推動。
一、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應用
根據國家與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有關促進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部署,運用本文構建的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可建立由政府創新創業主管部門的相關人員、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管負責人、創新創業教師、企業創業精英等共同組成的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組織,并對各項評價指標進行評價(打分),實現了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以增強評價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如果上述人員不包括被評價職業院校的校內人員,則為外部評價,如果評價活動僅由校內人員實施,則為內部評價。本文在實踐檢驗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時,采取了內部評價(校內教師自評)的方法,即將評價指標及標準分發給同一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管負責人、創新創業教師,由其根據自身認知狀況,對本校創新創業教育各項指標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而后,由研究者對獲取的評價結果實施匯總并進行綜合評價。
二、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濟南市兩所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現狀評價結果,經與相關工作負責人訪談,總結出山東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存在的 五個共性問題。
(一) 創新創業認知仍然存在誤區
當前,職業院校的學生創新創業的學習愿望與參與意愿比較強烈,但創新創業教育實施規模還不能滿足具有創業意愿學生的需求。從學校層面來看,創新創業教育并非一定要求學生自己創立公司,凡能夠在參與公司創業或在創業公司中學習實踐也可稱作創業行為。職業院校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一些應用性的項目,例如通過參與物聯網、電商等商業活動,實現自身創新創業素養的提升。
(二) 創新創業教育基礎依然薄弱
2014 年,國家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后,職業院校乃至本科院校等各層次高校開始規模性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部分學校普遍面臨著校區分散、學校規模有限、創新創業環境與教學資源缺乏的現實困境。此外,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還沒有真正成為一門學科,盡管有個別開設創業方向的碩士或博士研究方向,也都依托于教育學或管理學實施,創業教育學位或創業企業管理學位還停留于設想,創新創業教材亟待完善統一。而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在 20 世紀 50 年代就創辦了創業學科,開始培養創業研究方向的碩士或博士,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三)專業創新創業教師極其缺乏
調查結果顯示,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導師、具有創業經歷的教師比例明顯偏低,其中部分教師不具備教授創新創業知識的資質。充足的專業化創新創業教師與創業導師是引導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的關鍵。如果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導師通過創辦企業讓學生參與其中,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創業流程與創業知識,另一方面還能幫助學生獲得相應報酬和學分,讓學生學到的創新創業知識能夠真正應用于創業活動中。
(四)創業資金支持體系不盡健全
無論是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還是教師開辦企業,或組織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比賽,都需要必要的資金支持。但在具體實踐中,學生能夠真正實現創業并拿到融資維持正常運營的仍占少數。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要通過政策進行扶持,沒有專門針對職業院校學生設立創新創業引導資金,未能建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資金支持體系。因此,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很難突破單一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中去。
(五)創新創業激勵制度亟待完善
當前部分職業院校落實國家有關激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明顯不夠。實際上,各級地方政府依據國務院相關知識精神,制定很多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但部分高職院校以耽誤正常教學、影響教學秩序為由,對教師創新創業既不支持,也不鼓勵。即使部分職業院校鼓勵教師科研工作,其內容也限于各級政府科學研究管理部門發布的項目指南,并將其稱之為縱向科研項目。創新創業的實施關鍵在于參與主體的內在意愿。
結論
因此,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進一步強化檢查督導工作,引導職業院校進一步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支持政策,建立教師創新創業激勵制度,將創業成果、創新創業貢獻等作為職稱評定、職位晉升的重要考評指標,引導更多的教師投身于創新創業活動和創新創業教育中來,進而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
參考文獻
[1]吳雪,黃小龍.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績效評價模型構建[J].高等理科教育,2019(03):38-45.
[2]涂繼亮,陶秋香.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與科技創新服務功能相關性分析及評價模型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37(08):153-160.
[3]吳雷雷.基于可拓學優度評價法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模型的構建及應用[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7,19(05):82-85.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