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競瑩



【摘要】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的歸宿,要求著單元教學整體化、連續化。強調逆向視角的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教學設計方法恰好為單元整體教學提供了有效路徑。本文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單元為例,按照UbD教學設計思路,注重從學習結果入手,整合零散的知識與技能,明確單元目標統領教學,設計評估方法檢驗學習,劃分單元課時確定任務,建構知識內容的框架,進而達成深度理解,實現應用遷移,發展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整合;UbD教學設計方法
【正文】
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強調知識點從理解到應用,重視知識點之間的聯結及其運用。因此教學設計從一個課時變成單元整合已是必然,UbD教學設計模式為單元整合設計提供了有效路徑。UbD從字面上理解是理解為先的教學設計,從實質上理解則是一種以明確的學習目標為起點,強調以終為始的逆向思考,注重從學習結果入手,以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本文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單元為例,按照UbD教學設計思路,整合零散的知識與技能,建構知識內容的框架,進而達成深度理解,實現應用遷移,發展核心素養。
一、單元目標統領核心教學
(一)單元前后概念梳理
小學階段的整數除法計算的整體知識結構從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有余數的除法)”開始,到三年級下冊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最后到四年級上冊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共分為3個階段。
本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原理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相同,只是試商的難度加大,不僅和除數十位上的數有關,而且還和除數個位上的數有關,計算過程比較復雜,有時需要試商兩三次才能求出恰當的商,因此試商的方法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除此之外,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是與之前的計算認知有區別的。在加法、減法、乘法豎式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都是以計數單位拆分數再計算。比如計算268÷2,是將被除數拆分成“200+60+8”,再分別除以2。而本單元的除法計算需要將除數看成一個整體,不拆分計數單位,這是第一次出現,其實是算理問題,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UbD單元目標確定
UbD教學模式的宗旨是理解為先,核心理念是讓學生了解學習目標,運用了逆向設計的原理。基于以上模式,在教學的第一階段,筆者充分了解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教材單元課時內容以及學生的已有經驗基礎,通過橫向多版本教材對比分析、縱向梳理教材內容安排,制定單元整合目標。如表1所示。
二、評估方法檢驗學習增量
UbD教學模式涉及的評估方法有:課堂交流評價、課后測驗、及自我評估等。如何確認學生己經達到相應的程度,教師需要對此做好相應的評估標準及時反饋。因此對于學生學習任務表現設置關鍵評估標準,保證評估的一致性與準確性。具體如下表所示:
三、單元課時確定目標任務
(一)單元學習序列活動安排
對比教材,人教版教材學習采用“口算除法——筆算除法(商一位數、商兩位數)——商的變化規律”的單元學習序列活動,北師大版教材采用“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商不變規律——常見的數量關系”單元學習序列活動,并沒有按照“商的位數”編排,而是貫穿“定位—試商—調商”的思維主線設計例題,解決商是幾位數(定位)、如何試商(步驟和方法)、調商的重難點。這樣的整合使學生整體架構筆算除法,深化對筆算算理的理解,掌握筆算算法。
(二)學生現實經驗起點調查分析
筆者進行了一次教學前測,結果發現:學生口算計算的正確率為97.3%,每道題的正確率均超過了95%,表示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學生有著較高的學習起點。但容易在計算過程中負遷移了“筆算乘法”處理因數末尾0的方法,會出現了“商在十位”,“商與除數的乘積寫成9”,“余數繼續除”等錯誤產生。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不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比如“同頭無除試商8、9”和“除數折半估商5”,試商也是一大難點。
(三)整體單元課時任務材料設計
【參考文獻】
[1]威金斯,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閆寒冰,宋雪蓮,賴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崔允漷.學科核心素養呼喚大單元教學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19,(04),1.
[4]於青.基于UbD模式的教學設計與實踐——以異面直線所成角及其度量為例[J].中小學數學,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