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立偉
摘要:農村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過農村教育工作應深入改革,農村初中學校應積極主動掌握教育工作主導權,并對初中教育工作提出優化路徑。在初中階段數學學習屬于基礎教育的重點部分,數學的核心素質和學生形成的理性思維對他們的未來生活至關重要。然而,在當前農村教育中,由于受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對突出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教育;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對策
一、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家庭原因影響農村學生
現在我國農村地區的家庭中很大一部分的父母都是外出務工,學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監督、輔導和習慣培養等方面的教育,導致了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意義和重要性認識程度不足,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也不高。農村中學的學生,所見所聞相對比較少,所學的知識全部作為書本的內容。再次,農村多數的家長由于接受過傳統的教育比較少,對于數學知識的意義和重要性也缺乏了認識,甚至存在"讀書無用論"的觀念,這些現象嚴重地打擊了我們的學生對于掌握數學知識的自信心。
(二)教師原因影響農村學生
首先,農村中學的數學老師們普遍存在著缺乏自我危機感與創新意識,部分老師敬業思想不足。教師們不能真正做到自己編制出適合學生實際的課程,課堂效率也不是很好,課后不能及時地做好教學反饋。并且,教師的課程教學方式陳舊落后,創新意識不足,無法合理地利用教育資源和現代化的教學器械。其次,數學課程由于理論枯燥乏味,抽象難懂,很容易激起小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習興趣。所以教材的編寫也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相對的滯后,無法激發出學生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由于教師的課程教學模式方法單一,照本宣科,導致了課堂上的學習氛圍沉悶。最后,學生培養訓練的數量少,知識面狹窄。學生手中除了自己為學校預訂的一本小說和練習冊外根本就沒有什么其他的資料,從而直接造成了教學效果差,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低。
(三)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農村中學普遍存在著學生的生源基礎較差、學習目標認識不明確、主動性差、學習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農村地區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比較死板,所以接觸到的社會實踐也比較少,課前大部分學生都不會主動地預習自己所學的新課內容,課后更是不能及時進行復習和反思。目前的數學課本側重于對學生的探索、歸納、應用技術綜合能力的訓練,這也是我國農村小學初中語文教學和對于學生的思維技能培養工作上遇到的一個短板。部分學生的厭學心態嚴重,面對各類科目項目日益增多、課程緊張的初中階段學習,許多同齡的學生都會對此有一些不適應,造成了不同層次的心理壓力,從而使他們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二、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對策
(一)對農村教育政策給予調整,加強對農村初中教育的投入
農村地區的教育工作作為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建設和現代化的重要關鍵,需要補齊我國農村地區高等教育工作中的短板,政府必須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并將政策落實到農村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時還要力爭政策具有可行性,而不是空口白話。同時,利用數學課堂資金盡量最大化地配齊數學所需要的現代化教育設備,使得數學老師有條件地進行自主創新性教學,促進了數學課堂的全面和諧地發展。
(二)提升教師待遇和職業素養
作為數學課堂的另一個主體,教師在課堂上的表達方式將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提高我國初中語文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根本關鍵還是在于轉變老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到我們初中學生的獨立性已進一步提高,對于問題的探索欲也進一步提高,教師首先要牢固地樹立和踐行現代化數學教育觀,在數學的課堂上以培養學生群體為主,滿足學生合理的需求。而教師要落實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學習運用現代教學設備,不要以“熟悉”的數學態度對待學生,更新數學專業知識,提高數學專業知識。而且,每一位數學教師都不應該因為農村教育條件的缺乏而降低學生的教學要求和期望。數學教學除了教師自身的努力外,政府和學校也應積極努力。學校實行民主管理,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使教師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數學教學中,而不為其他瑣事所困擾。成功的微妙之處在于懂得如何合作。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也是如此。選擇年級數學組長和項目組長,統一規劃數學教學,探索如何提高現階段的教學質量,確保農村初中生從數學學習中受益。
(二)轉變學生以及家長的傳統觀念
任何的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理念指導的。改變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現狀,除了政策、資金等支持以外,觀念的轉變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初中生首先必須要對自己的初中數學有一個正確的知識理解和正確認知,不僅僅應該把自己的初中數學學習視為初中是一場洪水猛獸,遇到困難便一直低頭想迎難而下,而是在這種環境經濟條件可以允許的特殊情況下,積極地自主思考和大膽探索,培養自己良好的初中數學知識學習生活習慣,掌握正確的初中數學知識學習指導方法。在全球經濟以及知識經濟的浪潮下,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還需要有創新思維能力,而從初中階段開始,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更上了一個臺階。于家長而言,務必迫切需要改變"讀書無用""數學無用"等觀念,與學校教師一同培育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核心素養,將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出來,成為未來的優秀人才。
(三)優化數學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在實踐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不能隨意照搬其他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目標,教師應該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優化課堂教學的目標,使其更好地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如,在我們講授"不等式及其解集"時,教師在備課時制定的教學目標就應結合已有的教學條件,將教學目標制定為:1.認識和建立理解一個分布式不等式。2.初步了解一個不等式在其中的兩個求和和可解集之間的基本含義,理解它們之間的存在差異和相互聯系。3.了解如何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求解集。4.用實際生活案例來轉化不等式。教學目標對于教學具有導向性的作用,優化了的農村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的教育理念,還充分符合了農村中小學生發展的特點,優化了數學的課堂氣氛,提高了數學教育的實效性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范永平.淺談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家長,2021(16):173-174.
[2]董志偉.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2021(21):22.
[3]王勤安.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學困生的轉化[J].當代家庭教育,2021(15):95-96.
[4]王春.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05):92.
[5]謝禹.農村初中隨班就讀學生的數學教學與管理[J].基礎教育論壇,2021(1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