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 陳思奇
摘要:長征時期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這一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經歷了重要的發展創造了寶貴的經驗及啟示。在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實際情況注重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注重在黨內和軍隊中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黨內團結教育、紀律教育和階級友愛教育,從而有力的保證了長征的勝利。長征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說從形式上和內容上給予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以啟示,是黨百年歷程中重要的歷史經驗之一。
關鍵詞:長征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經驗
一、長征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1.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黨的民族政策、群眾路線方針和以遵義會議為代表的反“左傾”教條主義等是這一時期黨的主要路線方針政策。對此的宣傳以報刊為主要方式,輔以更加通俗、大眾、多樣的方式同時進行,以此來爭取軍民對黨的政策的理解與支持。《紅星報》、《前進報》、《戰士報》等是這一時期的主要宣傳報刊,《紅星報》刊載的《軍委縱隊黨的干部會議決議案》就號召要擁護黨的正確領導和作出的正確決議。各級黨員干部、指戰員、政工人員和紅軍戰士也積極的深入到群眾中軍隊中去,以貼標簽口語、發放印有黨的路線方針的小冊子等方式進行直接有力的宣傳。這種方式不僅使得黨和軍隊內部理解了黨的政策,堅定了對革命前途的信心,而且使得文化水平較低的群眾也能很好的認識到黨以及紅軍為人民服務的性質。此外,召開會議傳達黨的方針政策是最為正式的一種方式,但也可以靈活變通,如1934年總政治部發出的《關于實現創立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的訓令》就要求政工人員要以黨員會議、軍人大會甚至是化裝演講等一切有效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對紅軍戰士進行黨中央總方針和當前任務的宣傳和解釋。
2.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斯諾曾在《西行漫記》中對紅軍擁有的堅定理想信念表達了肯定與贊揚。長征路上道道雄關險關,理想信念堅定與否,直接關乎長征勝利與否,因此在紅軍中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都說紅軍長征路途艱辛不易,可以從下述兩方面得到證實。自然環境方面,紅軍長征過程中,途經了20多座磅礴的山脈,其中有5座是持續多年凍結的雪山,如烏蒙山和夾金山等;渡過了30多條湍急洶涌的河流,如大渡河和金沙江;走過了危險而廣袤的濕地,這些濕地面積寬廣且海拔極高。面對這等嚴酷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由此帶來的給養補充的困難,紅軍戰士中理想信念的動搖是非常容易出現的。敵軍方面,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以及國民黨軍隊已經布置好了的封鎖線,使紅軍中大部分人感覺到前進道路上十倍于自己的敵人,紅軍內部中逐漸蔓延籠罩著失敗主義的情緒。為了鼓舞士氣,保證長征的勝利,黨開始有針對性的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紅星報》就發表了《我們在反擊中的勝利》,號召紅軍各員要“同一切對于目前的行動表示懷疑、在前進中所發生的困難面前表示投降無辦法,悲觀失望,以及逃跑開小差,甚至個別投敵的現象,做堅決的斗爭。”此外《告全體紅軍指戰員書》的發表,也從不同程度解釋了目前所面臨的情況,從而表明政治工作的重點在于振奮士氣,扭轉失敗主義情緒,堅定理想信念。
3.黨內團結教育
長征的偉大勝利離不開黨的領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尤其要注意黨內團結,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黨的活動。這一時期政治局的大多數人轉到了反對“左傾”錯誤的立場上,遵義會議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長時間的統治得以終止。加強黨內團結的一個主要事件還表現在抵制張國燾的分裂主義。1935年中央政治局在兩河口作出了一個重要決議,即統一北上,建立川陜甘根據地,但是張國燾卻以種種理由拒絕北上直至發展到要另立中央的程度,甚至還自恃紅四方面軍人數優勢企圖做出“紅軍打紅軍”的荒謬之事。針對張國燾的種種分裂紅軍和黨的行為,政治局通過了《關于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與張國燾分裂主義進行斗爭。在進行這種斗爭時黨堅持了正確的原則和方針,堅持采取治病救人懲前毖后的方針對張國燾進行說服教育,同時也借助戲劇的形式在反分裂主義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政工部所創作并匯演的《兩大主力會合歌》就是反對分裂主義的重要表現。
4.紀律教育、階級友愛教育和民族政策
長征的勝利需要紅軍鐵一般的紀律、友愛平等的氛圍和針對不同的實際情況而實行的民族政策。這一時期黨制定了嚴格的軍隊內部的紀律和群眾工作的紀律,其中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紀律教育的典型表現。在進入遵義之前黨制定了城市紀律,教育紅軍不能拿群眾一點東西、不能侵占群眾的利益。同時長征中的階級友愛教育也是當時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點,如《關于收容工作的訓令》就指出要妥善的安排無法跟上部隊的老弱病殘者,對于痊愈歸隊的戰友也要開歡迎會。階級友愛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干部和紅軍戰士的平等,形成了“上至總司令下至兵士,一律平等”的局面,如周恩來同志在等待毛澤東同志過瀘定橋的時候就親自維修了橋上幾塊斷裂的橋板,黨和軍隊的干部以身作則是一堂活生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在長征過程中,紅軍會經過許多少數民族地區,因此這一時期關于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尤為重要。遵義會議后,總政治部發布了《關于少數民族的指示》,要求反對大漢族主義,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要給予尊重,要把少數民族同胞團結到一起,建立民族自治政權,同時也要在少數民族群眾中積極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以便讓他們理解到黨和紅軍的性質。最廣為流傳的要數紅軍進入大涼山后,劉伯承與少數民族部落首領小葉丹的歃血為盟。長征時期形成的這種既有鋼鐵紀律又有階級友愛的環境,極大的增強了紅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民族政策的宣傳教育也取得明顯成效,少數民族人民能理解到黨和紅軍的政策并予以巨大的支持,從而為紅軍的順利進軍創造了條件,也粉碎了國民黨企圖通過宗教和民族問題扼殺長征的陰謀。
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上述四個方面且是圍繞紅軍的勝利進軍而展開的,黨和軍隊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團結友愛并紀律鮮明的氛圍以及對人民群眾的關心使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成功實現偉大戰略轉移。長征時期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重要時期,為后來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進行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歷史經驗及其啟示
1.要結合具體工作展開,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結合具體工作展開,不能為了思想政治工作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時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長征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好的做到了與實際相聯系,充分發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效用。為了更好的傳達黨的方針政策,結合黨和軍隊內部知識水平的高低不同,甚至人民群眾的文盲問題,既采取文字宣傳,又采取化裝演講等方式,力爭使絕大部分人都能或多或少的認識到黨的路線方針。針對理想信念不堅定的問題,黨積極對紅軍戰士特別是紅軍指戰員進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改變悲觀的想法,認清當前的形勢,堅定革命光明的前途。針對黨內出現的分裂主義,黨有針對性的進行黨內團結教育。針對長征過程中出現的種種民族問題,黨在宣傳教育上積極表明自己的性質以及同以往國民黨的不同,在實踐中給予少數民族充分的尊重。可以看出,根據當時出現的各種情況和問題,緊緊結合具體工作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條重要的經驗及啟示。
2.要始終堅持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
在長征這個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剛剛開始形成的時期,黨就意識到對思想政治教育領導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各說其話、各圓其事,否則黨和軍隊內部必然是分化分裂的,只有大家的思想統一了,政治方向一致了,黨和紅軍內部才能扭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而要形成統一的思想和一致的政治方向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在長征期間經過頻繁的戰斗,基層骨干和黨組織均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打擊,總政治部提出在連隊上建立黨支部,并且在此基礎上積極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說將支部建在連上有力的保證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軍隊中的有效開展,與此同時在這一時期,黨也重視紅軍的集體領導和民主制度以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實際的效用,堅持黨的領導必不可少。
3.要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態度
在黨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浮于上層,要牢牢的扎根于工農紅軍之中,要站在群眾的方方面面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結合群眾的實際情況選擇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達成思想的、政治的上下一致,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堅持群眾路線。長征時期的群眾路線體現在:在群眾中嚴格執行紀律以實際行動來宣傳紅軍的良好形象;積極深入群眾中以說服教育、言傳身教的方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幫助少數民族建立自治政權以爭取他們對紅軍的幫助,當時紅軍就分別在川西北和康北建立了兩個藏族自治革命政權。正是這一系列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黨和紅軍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由于黨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黨和軍隊的性質才能被理解,黨和軍隊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并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4.要注重運用多種載體和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必然要借助一定的載體,采取恰當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在思政教育中具有極大的橋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貫穿思政教育始終。因而為了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效果,選擇最恰當的載體和方式必不可少。在長征過程中,除了利用理論教育這個最一般的方法對黨員、戰士、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以外,還借助刊登文章、發放小冊子、張貼布告、編寫歌曲戲劇等多種方式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針對當時的教育對象大多為未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勞苦大眾,采取了各種方式以深入淺出的方法進行路線方針、理想信念的教育。長征時期,各種各樣適合當時情況的載體的運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5.要始終圍繞著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展開
長征時期,黨和紅軍的目標就是保留紅軍主力,粉碎國民黨企圖消滅紅軍的陰謀,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那么隨之而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應該圍繞這個目標而開展,即在思想理論上為了長征的勝利做好思想工作,使全黨內外都能跟隨黨中央的領導,遵照黨中央指示,牢固思想陣地,齊心協力走好長征路。因此這時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論是在軍隊內部要求戰士遵守紀律、堅定理想信念還是在群眾中宣傳方針政策都是圍繞著提升軍隊戰斗力、增進人民群眾的理解而展開的。只有當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圍繞具體的目標而開展的時候,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發揮思想武器的作用,才能最終沖破國民黨的圍堵,完成戰略轉移任務。
總之長征時期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獨特的內容和方式,使其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同時也為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此后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不斷進行了完善。
參考文獻:
[1]張玲,李仕波.長征精神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J].法制與社會,2018(28):186-187.
[2]劉鵬波.長征精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J].現代交際,2018(15):143-144.
[3]王慧娟.長征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思[J].學理論,2018(07):228-230.
[4]王守花,李曉蘭.論紅色文化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以長征精神為例[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17,17(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