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薛嬌
小學跳繩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主要體現在長期的訓練難以調動學生持續激情,集中原因在于現階段跳繩教學中缺乏對學生水平差異進行分組分層教學的目標。不同學生跳繩能力存在差異,但統一的目標對水平較高或水平較低的學生都存在偏差。因此,為增強學生跳繩興趣,教師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富有挑戰性的目標,結合學生學習能力和掌握速度,通過豐富的跳繩游戲,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實現目標的積極性。
1 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分層教學精準度
目前小學生開展的跳繩訓練主要以大班為主,教師對于不同學生技能掌握的速度快慢沒有深入的理解,同時由于學生跳繩基礎不同,導致后續訓練效果的差異也沒有得到實踐教學的關注。因此教師開展跳繩運動時,首先要從學生水平層次出發,針對不同學生,設置合理的運動目標,讓每個學生在有效的訓練中獲得目標達成的成就感,這對于小學生興趣的激發具有良好的實踐效果。同時教師在課程教授過程,還要注重學生興趣差異。傳統的跳繩教學難以長時間激發學生運動激情,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在跳繩中尋找興趣,教師可以設置趣味跳繩比賽,如多人搖繩、花式跳繩等項目,讓有學習興趣的學生主動參與,以此豐富課程教學模式,尊重不同學生興趣差異能使跳繩訓練內容更加充實,對學生主觀參與能動性的發揮也能起到促進效果。
教師針對水平不夠高的學生進行跳繩訓練時,可以以學生一分鐘跳繩數量和失誤度為依據,進行針對性教學,在前期訓練學生手腳協調能力,通過喊節奏的方式,讓學生逐漸熟悉手部搖繩和腿部跳躍的平衡;之后可以通過彈跳訓練的方式,讓學生適應快速跳繩的跳躍高度和頻率,對學生跳繩過程中身體素質的培養起到奠基作用。對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跳繩能力訓練時,教師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從普通的跳繩轉變為單腳跳跑步跳花樣跳繩,充分引導學生在多樣性的訓練中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訓練中都能有所收獲。
2 采用豐富的課堂方式,引導學生全面參與
在跳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方式設計,讓學生參與活動。基于不同學生對跳繩運動的興趣強烈度的不同,教師可以面向整體,嘗試讓學生感受不同運動方式與跳繩的結合所創造出的各種花樣,如單雙人跳繩體現出對小組默契性的培育,這樣能增加學生在多人跳繩中互動溝通的樂趣。同時為了讓學生適應不同跳繩隊跳躍感覺的差異,教師可以通過繩子的長短和粗細變化,讓學生進行測驗,最終找出適合學生訓練的跳繩類型,學生在這種參與性的教學實驗中能提高訓練的自主性,也能在跳繩教學內容的變化中感受到樂趣。同時為了體現出課程活動的豐富性,教師可以將水平不同的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在小組內通過多人跳繩比賽的方式,增強學生互動溝通技巧的交流效果。學生在比賽中能通過喊節奏的方式,將每個人的步調協調統一。這樣既能讓水平低的學生在高水平學生的帶動下找到跳繩訓練的自信,同時水平高的學生也能在與其他學生的互動過程中體現出個人跳繩指導的應用價值。
3 建立鼓勵評價模式,增強學生能動性
以鼓勵為主的跳繩教學模式是充分調動學生跳繩興趣的關鍵環節,也是分組教學下對不同學生能力差異合理評估、縮小教學整體性差異的重要環節。教師開展鼓勵式評價時,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手段。初學者容易出現技術上的失誤,在跳繩速度上也缺乏與其他學生的比較性,對于這類學生,教師便可以根據學生現階段水平,制定有效的訓練目標,激發學生訓練興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達到訓練目標。此外,教師可以通過鼓勵評價的方式,增強學生目標達成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持續訓練的主觀能動性。在鼓勵內容層面,教師可以從學生動作規范性、失誤率和身體協調性等層面進行設計,讓學生在訓練中針對個人優勢進行充分發揮。
同時,教師可以在小組跳繩比賽中給予學生鼓勵式評價。在階段性學習周期中,教師可以讓相同水平的學生進行跳繩技能測試,通過學生成績的比較,對進步突出的學生進行有效激勵,同時針對進步并不突出的學生,教師也可以通過契約學習目標的達成,使學生開展跳繩訓練的主動性得到增加。為了提高學生技能,教師要針對性地給予學生相關的跳繩技巧,讓學生在課后自主開展跳繩訓練時也得到明顯提升。
綜上可得,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給予不同層次學生合理的評價,對于學生跳繩潛力的激發和興趣的培養都具有實踐教學價值。
4 結語
在小學課外跳繩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能力水平,結合個人身體素質和興趣點的差異,豐富跳繩教學有效性,并通過建立不同的合作游戲環節,增加對不同水平學生能力變化的了解。同時,教師可以建立不同水平學生的目標契約學習模式,利用競爭和成就感激發學生的跳繩動力。此外,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層次的不同,進行科學的分層教學,真正讓跳繩作為一項學生喜聞樂見且愿意廣泛參與的課外活動,從而讓跳繩發揮對學生身體素質促進的最大效果。
(作者單位:青島市嶗山區育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