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賽丹
摘要:“每節課上好怎樣可以讓學生的錯題少一些,怎樣把課堂上得更加真實有效”這對于廣大教師來說確實是一個大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應該把目光聚焦錯題,不要害怕讓學生“出錯”,或者說讓那些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來指導我們備課。我們能夠通過反思教學及作業中的錯題,讓我們把每節課設計得更有實效性,我們在備課之前可以收集相應課題的錯例,再對甄選后的錯題展開歸因分析以獲得更多地有關學生學習的障礙之處,然后根據分析結果進行有效備課。以錯題為導向進行常態課備課,使得教學目標更加明確,針對性更強,學習方法及策略引導更加合理到位,讓“錯題”錯得更有價值。對于數學教師來說,不失為一種兼顧經濟性與實效性的備課方式。
關鍵詞:錯題 備課 實效 價值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會發現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中經常會出現許多錯題,這些錯題迫使我們把學生課后留下來訂正或者在下一節課中擠出時間講解,如果出現大面積錯誤,我們還會對該內容制定出針對性很強的補上一課。把學生留下來訂正,占用了學生的時間,延長了家長的等待,學生家長都不高興,教師心里更不情愿;在下一節課擠出時間講解,報答案沒有效果,深入分析又將影響下一節教學任務的完成;補課,本該一節課完成的任務要兩節課完成,教師為同一內容要備兩份預案,既增加負擔又耗掉一節本就不多的數學課。
一、精心收集錯題
老師備課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學生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這么想,但教師往往苦于沒有渠道,不知道怎么去了解。而錯題就是學生思維的真實暴露,是學習知識后的第一反饋,它里面潛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
1、整理錯題
備課前,教師要克服主觀經驗,多角度調研,盡量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的錯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收集學生的錯題。
(1)文本研究法。教材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可能性差錯作了預測與提示。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文本,特別要對例題編排中的提示語加以揣摩。同時,要對教材練習編排中的判斷題、改錯題等加以剖析,了解學生的一般差錯。
(2)經驗借鑒法。可以通過了解許多學生作業、考試的情況,與其他教師交流,翻閱備課本的反思記錄,調閱備課組登記的錯題集、單元考試分析意見等方式,從過去的教學實踐中獲取學生的典型錯誤。
(3)前測實驗法。教師組織部分有代表性的學生,在提前預習、教師輔導等常態學習活動的基礎上,通過師生交流、前測反饋、學生自評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差錯及原因。
(4)角色估測法。教師變換角色,以學生的角色體驗教學重點、難點的學習過程,估測可能出現的學習差錯。
2、精選錯題
精選錯題,就是在收集到的那么多錯題里,去掉對備課無關緊要的題目。這些錯題都有以下幾種類型:
(1)審題性錯誤。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差異的,有些學生因為閱讀能力薄弱而導致在審題過程中顧此失彼,對問題缺乏全面的認識,不能正確處理已知的信息。
(2)習慣性錯誤。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產生的錯誤,如:閱讀習慣、書寫習慣和檢查習慣等。
(3)編排性錯誤。教材和教輔資料中有些例題、習題編排不合理,或超綱、或違反生活規律等等。
(4)心理性錯誤。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總會對自己有一種心理暗示,比如:做快點好出去玩;我一定要把它做對。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容易產生壓力而造成錯誤。
這些錯題對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影響不大,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和課后改作輔導時更多的關注和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來避免再出錯。
二、剖析錯題原因
教師要由表及里地對精選后的錯題進行研究剖析,從錯題中獲取有關學生學習的真實信息及教師教學的失策之處。通過對錯題進行分析,我們發現產生錯題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教師在備課時忽略了這三方面的因素。
1、剖析不到位導致理解性失誤
課備的好與差從本質上講是體現了一個教師的專業判斷力,體現了教師對重難點特別是教學的關鍵處的把握是否精準到位。如果教師誤判了教學關鍵處,就會導致一些抽象性的知識學生直觀體驗不夠;詳略不當導致本該重點突破的知識一筆帶過,造成學生理解性失誤而致課堂中或課后出現許多錯題。
2、忽視“相異構想”導致干擾性及定式性失誤
專家們將學生在學習科學課程之前形成的概念稱為前科學概念或簡稱為“前概念”,而把兒童圍繞“前概念”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有的錯誤思維結構稱為“相異構想”。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也存在著與此類似的“相異構想”:學生在學習新知時常受到相近、相鄰、相似的數學概念或知識的干擾,出現錯誤思維結構;或者,學生在學習新知時常常受到已有認知經驗的影響,產生定式思維,影響對新知的準確建構。這種“相異構想”對于他們的數學學習是一種很大的障礙。備課中如果不考慮學生的“相異構想”,將會產生很多的錯題,比如二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學生會認為平角不是角,二下《克與千克的認識》一課,學生會認為一千克鐵比一千克棉花重等。
3、知識缺失導致錯誤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如果對所學知識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就有可能導致新知建構困難,從而導致課堂或課后練習中錯誤發生。基礎知識是學生新知學習的支點,如果理解、掌握不到位,就會影響新知主動建構學習,影響問題順利解決,降低數學學習的質態。比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其基礎知識是各個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如果部分學生連這個都沒有掌握的話,那么在課堂中或課后作業中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
三、有效利用錯題
1、從錯題中發現教學重難點,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有些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絕大部分學生都是自己能看懂、學會的,但有些關鍵的知識點不理解,就會導致作業困難。如果我們根據該類型課的重難點展開備課,教學預案不僅臃腫,而且會因為效果不好,再花一節課進行補課。那么,教學該內容就要用上兩份教學預案才能達成目的。如果我們根據已有的錯題及經驗,就能以關鍵的知識點掌握理解為教學重難點,而那些絕大部分學生能自己看懂、學會的內容就讓學生自學。這樣的調整,不僅讓教學預案變得簡約,還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效。
2、從錯題中挖掘討論點,創設情境理清概念
學生學習新知時常常受到相近、相鄰、相似的數學知識的干擾,或者受到已有認知經驗的影響,產生定式思維,以致出錯。分析這些錯題,可以知道學生新知學習的模糊點、障礙點,教師就可以依據這些錯題創設問題情境,設置討論點,讓學生展開交流,暴露學生錯誤的想法,在思維碰撞中,讓新知識、新概念水落石出。
3、從錯題中精選題組,在課堂練習中提高解題準確率
錯題對備課最直接的作用莫過于設計教案(有經驗的老師都這么做),既充實預案的練習,又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嘗試錯誤,通過辨析與反思錯誤,獲得對所學知識、概念和方法的準確認知,從而提高解題的準確率。
錯題的出現是常態但也是一種思考的價值,而以錯題為導向的備課模式,能夠讓我們更快地摸清學生新知學習的障礙之處,從而對癥下藥,使得預案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針對性更強,學習方法及策略引導更加合理到位,對于廣大教師來說,不失為一種兼顧經濟性與實效性的備課方式。
參考文獻:
[1]楊玉東 教育要抓住教學中的關鍵事件 [J] 人民教育 2009、(1)
[2]黃畢年 奏響單元備課“七部曲” [J] 福建教育2011、(7、8)
[3]朱國平 錯例分析:研究學生的起點 [J] 人民教育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