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梅
[摘要]新媒體時代下,我國科技期刊正在穩步向前發展,但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使得科技期刊的轉型之路困難重重。我國科技期刊要想做大做強并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深刻把握好媒體融合的實質,努力探索和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大力推進數字化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文章主要介紹了新媒體時代下科技期刊轉型升級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轉型升級的思路和方法,以期為我國科技期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科技期刊轉型升級;思路方法
一、科技期刊在新媒體時代下存在的問題
新媒體時代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統紙媒向電子媒介和互聯網媒介轉變。隨著傳播方式的變化,人們的閱讀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信息的獲得從傳統科技期刊、報紙等轉向瀏覽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傳統科技期刊實力較弱、規模相對較小,同時人員自主學習意識較差,不能滿足更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和讀者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的習慣。
(一)讀者閱讀方式多元化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閱讀習慣的改變。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同時信息呈爆發式增長,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很難抽出大段的時間進行閱讀。利用碎片時間進行互聯網閱讀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方式。
(二)科技期刊實力較弱,出版形式單一
就目前國內科技期刊形式而言,科技期刊的數量眾多,但不能形成一個整體,大多處于分散的狀態。一些科技期刊發行量較低,實力較差,很難持續發展。雖然進入了新媒體時代,但是科技期刊的傳播方式仍然比較傳統,不能實現與讀者以及作者的及時溝通。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很多科技期刊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但是其只是將科技期刊的紙質內容機械性地搬到網站上,當讀者閱讀到難以理解的內容時,不能實現講解和演示。
除此之外,科技期刊的出版方式也比較傳統,大多沿用作者投稿、專家審稿、編輯編稿等出版流程。這種出版方式很難實現編輯、作者、讀者的有效溝通,通常都是作者發來什么內容的文章,科技期刊就出版什么內容的文章,沒有了解讀者的真正需要??萍计诳l表還有比較嚴重的缺點就是周期太長、版面有限,這就導致很多時效性強的論文不能得到及時刊發。
(三)編輯人員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夠
由于目前的編輯人員大都畢業于單一的大學專業,甚至并沒有從事本專業的對口工作,導致編輯人員的專業性不夠強。編輯如果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或實踐經驗,將很難適應實際工作。編輯如果沒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就不能判斷出文章的專業水平。因此,編輯人員的專業素養決定了科技期刊的水平。為了提高編輯人員的專業水平,從業人員除了掌握本身所學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加強自主學習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提高自己。現階段的各家媒體或科技期刊都普遍缺乏既有專業技術水平,又有編輯能力的高度復合型從業人員。某些科技期刊不得不出高價聘請一些專業學者負責外審,這種業務外包式的現象使得編輯人員沒有前進的動力,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科技期刊的長遠發展。
(四)缺乏足夠的盈利手段
我國科技期刊受到傳統辦刊思維的限制,出版流程比較單一,根本無法實現編輯、讀者、作者和專家的相互溝通和交流。一些作者無法理解雜志對來稿的要求,而專家無法理解作者的思想,如此一來,很容易導致一些優質稿件流失。在盈利方面,我國的科技期刊也是依靠訂閱和發行作為盈利手段,科技期刊只是一個內容的提供者,而沒有將自身打造為一個知識交流平臺,這點和國外科技期刊有很大的差距。新媒體時代下,我國科技期刊要想實現自己盈利手段多元化,讓自己更好地生存,就要充分進行數據化轉型,實現數字化盈利。
(五)科技期刊行業發展不均衡
在整個科技期刊市場,一直存在嚴重的發展不均衡現象。核心科技期刊處于行業的壟斷地位,而普通科技期刊因為要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以及其他新興媒體的沖擊,銷量已經在逐年下滑,不能持續發展的科技期刊不在少數。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新媒體環境的沖擊,我國普通科技期刊要不斷發展,面臨更多的發展難題和挑戰。在專業領域,大部分是一些小眾化的科技期刊,這些小眾化的科技期刊來稿有限,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因此,普通科技期刊想要生存下去,并做大做強是困難重重[1]。
(六)優質論文外流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科技期刊起步較晚,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一的科研論文產出國,但仍然沒有在國際上影響力較大、具有品牌價值的科技期刊。以《柳葉刀》、Science和Nature等雜志為代表的國外知名科技期刊也仍然是我國優質論文首選的刊物。因此,在2013年,科技協會牽頭啟動了“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逐步加快了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的步伐,使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競爭力也在逐漸提高。新媒體時代下,我國科技期刊更要把握住新媒體技術在傳播上的應用,縮小和國際科技期刊的差距,努力和國際科技期刊站在同一起跑線,爭取實現彎道超越。
二、科技期刊在新媒體時代下的轉型思路
在困境面前,科技期刊只有緊隨信息化技術發展以及新媒體時代的步伐,才能走上一條自我發展的道路。新媒體時代下,日益發展的信息技術為人們帶來了更大的信息量以及更便捷的閱讀方式,也為科技期刊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滿足讀者的閱讀習慣,我國科技期刊需要認清信息化的時代潮流,以加快知識的傳播速度。
(一)運用大數據技術,注重廣告投放
傳統紙質科技期刊盈利能力不佳的很大原因是自身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大,科技期刊對于新媒體廣告投放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新媒體時代下,科技期刊需要加強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并增強經營模式的創新性,靈活運用各種媒體渠道,逐步調整經營模式,使科技期刊能夠更加緊密地和市場對接,解決科技期刊發展與市場脫離的問題。科技期刊要全力打造以紙質期刊為主干,以官方網站、微信公眾平臺、自媒體平臺等為分支的全媒體傳播模式,使廣告實現一次加工,多介質、全方位傳播[2]??萍计诳木庉嬓枰鰝鹘y科技期刊的思維,更加大膽地走向市場,調查潛在客戶,獲取和維護客戶資源,讓客戶效益最大化。對大部分廣告商而言,只要科技期刊的閱讀人群和廣告商的經營方向一致,他們也愿意在科技期刊上投放廣告,如此一來將會形成正向循環,進一步實現科技期刊的高品質發展。傳統科技期刊需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對讀者的瀏覽內容和軌跡進行測量分析,準確把握好用戶的需求,實現對用戶偏好內容的定制,并增大對應廣告的投放量[3]。
(二)提高新媒體人才的綜合素質
首先,我國科技期刊出版機構需要培養出復合型的編輯和出版人才,向從業人員灌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思想,積極傳播正能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和學習各種先進的專業技術知識,并樹立起信息化思維,以期為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其次,科技期刊出版機構要形成重視學術的文化氛圍,編輯與專家之間要加強溝通,爭取實現“編輯學者化”,提高編輯人員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素養,打開編輯的知識面,提升編輯的學術判斷力和思維敏捷性,使編輯可以擁有更多的底氣來面對新媒體時代下的挑戰。最后,科技期刊出版機構要打造出一支擁有創新意識、專業素養、配合默契的編輯團隊。新媒體時代下,編輯僅靠“單打獨斗”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發展,只有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才能使科技期刊在時代大潮中屹立不倒。
(三)構建立體化的傳播網絡
科技期刊所代表的是某一個專業或領域內的前沿研究水平,其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將最先進的知識技術呈現給讀者。因此,科技期刊必須重視自己的選題、審稿以及出版,切實保障好科技期刊內容的權威性。對于投稿,編輯要嚴加審核,尤其是涉及技術的科技期刊,更是要層層把關,對實驗數據、研究理論以及結果分析部分認真審核,確保文章質量達標。除了文章質量,科技期刊還應該把握住自身的定位,要使用現代人通用的行文方式以及閱讀習慣進行排版。例如,字體的選擇、封面的裝幀都要凸顯自身的深度與厚度??萍计诳惨鶕煌襟w的傳播特點進行有機地融合,切實把握住新興的傳媒方式,可以使用微博、微信公眾號、廣告以及新聞等進行內容的“再創新”,努力突破單一媒介的限制,協同線上和線下的資源,建立輻射性的傳播渠道[4]。
(四)更新出版理念
出版理念是一個科技期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動力,科技期刊需要改變過去傳統的出版模式,積極采用“開放獲取”的出版模式。“開放獲取”的出版模式是一種基于數字化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出版模式,將文章信息傳播至APP、網頁或公眾號上。讀者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網絡中獲取到這些文章內容,將這些文章內容運用于日常的工作及生活中,進一步促進科學信息的快速傳播?!伴_放獲取”作為一種信息傳播模式,增強了信息的傳播能力,使信息可以快速地為人所知。例如,網絡科技期刊可以將一份科學實驗的數據、圖表等進行出版,對參與實驗的每個人所負責的工作進行記錄,保證了每個人的工作成果,也保證了整個系統的穩定運行。對科技期刊編輯而言,他們在科技期刊發展中處于主體地位,他們的思想意識直接決定了科技期刊是否能夠持續并健康發展。尤其是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下,科技期刊編輯更要認清大數據的重要性,清楚時代發展的趨勢,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致力于推動科技期刊的網絡化和數字化發展。對文章來稿,編輯要采用客觀公正的態度進行評判,堅守職業道德,全心全意地投入科技期刊發展中。
(五)強化創新思維,促進科技期刊轉型
21世紀是一個屬于創新的時代,只有積極創新才能不斷進步,科技期刊的發展也是如此。要想實現科技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就離不開創新性的思維,具備創新思維是科技期刊轉型升級的第一步。首先,科技期刊在選題和欄目組織方面要有創新性和主導性,形成自身科技期刊獨有的風格。其次,編輯在策劃選題時,要主動出擊,對外部環境進行充分把握,形成有助于自身發展的外部環境,挖掘出更多的人脈資源和市場資源。最后,科技期刊可以積極使用數字化技術,采用智能的編輯管理系統,對來稿的價值進行辨析,對作者的研究方向和知名度進行綜合考慮,從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以滿足讀者的需求,實現科技期刊長期可持續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創新思維不是突然之間就能擁有的,是需要在長期的工作、生活中不斷學習和積累的。編輯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這些想法的可行性,只有立足于實踐的創新思維才能夠產生有價值的選題。
(六)積極進行媒體智庫建設
大部分科技期刊都會有自己固定的讀者群體,但是因為傳統科技期刊的傳播限制,科技期刊往往只能滿足這部分群體的共性化需求,而不能將專業更細分下去。例如,化工科技期刊往往又可以細分為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醫藥化工以及材料化學等,傳統的科技期刊很難滿足讀者定制化、精細化的需求。媒體智庫建設就可以突破這一瓶頸,可以很方便地收獲到更多的專業受眾,提高傳播速率,可以使科技期刊從困境中突圍??萍计诳梢酝ㄟ^組建微信群、QQ群,創建在線論壇等形式,構建智庫作者、讀者、編輯群,讓大家在這些平臺上相互溝通、交流與信息共享,為作者與讀者搭建良好的互動橋梁,使作者與讀者在需求上產生共鳴。媒體智庫的建設還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產品外延??萍计诳挥镁窒拊谘芯繄蟾?、實驗數據、實驗報告的范圍,也可以從專業交流會議、專業培訓、專業論壇以及專業比賽等角度入手,打造屬于自身的具有影響力以及權威性的智庫產品,打造自身的品牌價值。
三、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下,科技期刊要以“內容為王”為核心思想,以“媒體融合”作為科技期刊的運營理念,緊跟時代步伐,增強大數據技術、信息化技術在科技期刊運營中的應用,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努力推動科技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實現傳統媒體的轉型和升級。要改變我國傳統科技期刊“小而弱”的現象,媒體融合就是一個必須堅持的道路。轉型升級的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緩慢而持續的過程。只有持之以恒地改進,才能保證信息的有效傳播,才能使我國科技期刊行業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得到解決,也才能使傳統科技期刊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并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愛東.學術期刊數字化發展趨勢下學報的改革取向[J].科技與出版,2011(10):77-79.
[2]覃圣云.媒體融合時代農業科普期刊轉型之路——以《農村新技術》雜志為例[J].傳媒,2018(24):42-44.
[3]周芳.大數據背景下編輯角色的轉型與重構[J].池州學院學報,2018(06):105-107,110.
[4]鐘建林.學術科技期刊媒體融合的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J].傳播與版權,2016(09):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