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


【摘要】目的:討論病毒性肝病患者診斷中以臨床檢驗生化指標的效果。方法: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病毒性肝病患者80例,歸為研究組;同期受檢健康者80例歸為對照組。兩組均行生化指標檢驗,比較兩組的指標結果。結果:研究組的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淋巴細胞計數高于對照組,白細胞、白球比、血小板計數、白蛋白、中性粒細胞計數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檢驗生化指標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異常生化指標的反應,利于臨床參考鑒別,值得肯定。
【關鍵詞】臨床檢驗生化指標;病毒性肝病;診斷;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272
病毒性肝病一般因病毒感染所致,在臨床中十分常見[1]。患此疾病者,通常會出現明顯的肝硬化,對患者機體健康有著較大的負面影響。目前,我國受人口、環境等因素影響,已經成為了病毒性肝病的高發國,并且又受乙肝病毒教育宣傳廣度不足的影響,多數患者均在病情嚴重后才發覺就醫,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間[2]。因此,為保證病毒性肝病治療的有效性,必須及早進行疾病的診斷篩查,把握最佳的治療黃金期,實現患者健康安全的保證。生化指標則為肝病篩查中的重要內容,可對疾病起到顯著的判斷作用。鑒于此,本文將選取臨床檢驗中的生化檢驗展開研究,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病毒性肝病患者80例,歸為研究組;同期受檢健康者80例歸為對照組。所有資料對比,結果顯示:P>0.05,符合研究指征。具體資料如下表:
1.2方法
兩組均行生化指標檢驗。受檢前12h禁水禁食,并于次日清晨抽取5毫升空腹靜脈血,并保持每分鐘3000r的速度進行離心分離,取上清液作為生化檢驗。生化檢驗以生化儀器AU5800進行,測定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ALT)、總膽紅素(TBil)、淋巴細胞計數(lymphocyte)、白細胞(WBC)、白球比(A/G)、血小板計數(PLT)、白蛋白(ALB)、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rophil)8項。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生化指標。含ALT、TBil、lymphocyte、WBC、A/G、PLT、ALB、Neutrophil八項。
1.4統計學檢測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x±s)與計數資料(%),分別應用t、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的生化指標比較
研究組的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淋巴細胞計數高于對照組,白細胞、白球比、血小板計數、白蛋白、中性粒細胞計數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
3 ?討論
病毒性肝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和多發,并且有著強烈的傳染性,并以緩慢發展、長期病變為特點[3]。而此疾病中,病毒入侵為關鍵的發病因素,若診斷不當或治療不及時,則會加劇肝纖維化、硬化與肝癌的幾率,既危害健康又威脅生命。當肝細胞受損較為輕微時,細胞漿中的酶類、蛋白質物質則會進入血液,使得細胞發生變性,若肝細胞嚴重受損后,相關的細胞器也會受損故障,危害程度也會更深,與此同時,臨床治療的難度也將隨之提升,不利于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證。而生化指標檢驗通過對各項指標結果的分析鑒別,有助于肝功能情況的實時掌控。其依據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1)肝臟損害后,肝細胞中的活性物便會深入血液,使得血液中活性物濃度上升;(2)患肝臟疾病后,肝臟的合成功能便會隨之下降,部分血清物質的濃度也會降低;(3)部分物質會經肝臟代謝,而肝臟受損后,代謝功能便會減弱,血清中滯留物增多,濃度則對應升高。由此可知,上述原因與肝損傷的聯系十分緊密,并且其損傷程度將對血清物質濃度的影響也較大,故將生化指標作為敏感檢驗指標十分適用。
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健康人群與病毒肝病人群的生化檢驗發現,肝病患者的ALT、TBil、lymphocyte指標均高于健康者(P<0.05),WBC、A/G、PLT、ALB、Neutrophil均高于健康者(P<0.05),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肝細胞受損后,血液中便會接收膽堿酯酶、亮氨酸脫氫酶等物質,使得個別生化指標升高,而個別蛋白酶又會同血液相融,并發生相關的反應,造成蛋白水平的下降。因此,通過生化指標檢驗可有效鑒別出病毒肝病的狀況,臨床價值頗高。
綜上所言,臨床檢驗生化指標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異常生化指標的反應,利于臨床參考鑒別,值得肯定。
參考文獻:
[1]雷巧,譚先隆,周雁, 等.臨床檢驗生化指標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醫藥前沿,2020,10(24):116-117.
[2]郭瑾.臨床檢驗生化指標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臨床研究,2020,28(9):153-155.
[3]趙月清,田曉燕.臨床檢驗生化指標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