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姣姣 張薇 韓曉慧


摘要:目的:分析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促進踝關節鏡患者功能恢復的作用。方法:篩選在我院接受關節鏡手術的踝關節骨折患者126例做為研究對象,時間2019年3月~2021年3月。用數字分組方法將患者分為優質組(開展優質護理模式)和常規組(常規護理方法),觀察兩組術后關節功能恢復效果、生活質量、并發癥和焦慮情緒。結果:優質組與常規組相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且AOFAS評分更高;優質組相比術后康復階段生活質量和焦慮狀況均優于常規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明顯提高踝關節鏡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效果,改善手段骨折影響的生活質量,減輕康復期間的焦慮情緒。
關鍵詞:踝關節鏡;優質護理;功能恢復;生活質量
踝關節是機體重要的承重部位,生活中也容易發生關節脫位甚至骨折。踝關節骨折在骨科較為常見,幫助患者有效的復位和固定,減少并發癥,是康復效果和預后的保障[1]。踝關節鏡目前對踝關節骨折關節損傷的評估和治療凸顯了優勢,在踝關節鏡術后給予患者高效護理,對促進關節功能恢復尤為重要。研究分析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促進踝關節鏡患者功能恢復的作用,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篩選在我院接受關節鏡手術的踝關節骨折患者126例做為研究對象,時間2019年3月~2021年3月。用數字分組方法將患者分為優質組和常規組,每組各有患者63例。優質組內有34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1.01±5.12)歲;其中29例左側踝關節,34例右側踝關節;受傷原因:交通意外25例,扭傷27例,11例砸傷。常規組內有32例男性、31例女性;年齡32~60歲,平均年齡(42.83±5.54)歲;其中30例左側踝關節,33例右側踝關節;受傷原因:交通意外23例,扭傷28例,12例砸傷。將兩組患者的基礎信息進行對比,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確診后實施關節鏡手術。圍手術期將常規的護理實施于常規組,重點是密切關注傷情,遵醫囑用藥并做好護理,予以體位指導和并發癥預防。優質組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模式,主要方法:
持續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術前宣教重點是讓患者正確認識自身傷情,了解手術配合要點,為患者講解關節鏡手術的優點,說明手術疾病流程,告知進行哪些方面的準備。術后宣教以提高患者康復依從性為重點,示范各個階段的要付技巧,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方面疑問。發放健康資料,內容包括康復鍛煉圖解、康復期食療方法等。考慮影響患者情緒的因素,進行個體心理疏導,多關心患者,在交流時體現出對患者的關心。重視幫助患者減輕應急情緒,利用好暗示方法、注意力分散方法,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術后康復鍛煉階段,患者也可能會感到乏味,使得積極性降低,要對患者的不良心態進行積極干預,同時糾正錯誤的康復認知。
加強術后護理,麻醉未退時注意觀察各項身體指標。加強對患肢和手術部位的觀察,保持切口局部清潔、干燥,通過應用肝素、穿彈力襪的方法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注意評估肢體腫脹程度,予以對癥處理。加強疼痛護理,給予及時的安撫,指出疼痛是骨折和手術后正常現象,減輕患者的顧慮。通過局部冰敷、體位調整、按摩等方法,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根據醫生建議囑科學應用止痛類藥物。
根據患者術后康復情況、身體整體狀況指導康復計劃。術后當天指導患者處于正確體位,鼓勵其進行趾間與跖趾關節的伸屈運動。術后2d后指導患者在床上做健側肢體踩單車訓練,直腿抬高訓練,預防肌肉攣縮。出院時為患者制定有延續性的康復方案,在不同階段讓患者能夠進行正確、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逐步過渡到部分負重以及負重練習,直至康復。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3個月幫助患者進行AOFAS評分,評估踝關節功能改善情況。用QOL量表評估康復期間患者的生活質量;用HAMA量表評價患者的焦慮程度,7分以下代表無焦慮,7分及以上分值越高焦慮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2.0統計學軟件統計對研究中數據資料進行處理分析,()表示計量資料,完成t檢驗;χ2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的差異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AOFAS評分
優質組與常規組相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且AOFAS評分更高,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康復階段生活質量和焦慮狀況
優質組相比術后康復階段生活質量和焦慮狀況均優于常規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踝關節由距骨以及脛腓骨的下端組成,日常發生骨折的風險較高,主要是承受暴力損傷導致,這一類型骨折損傷機制較為復雜,關節內骨折較為多見[2]。傳統的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對于關節內病變較難準確掌握和正確處理,給術后發生關節僵硬、慢性疼痛留下了隱患。關節鏡技術在近年來應用廣泛,參與踝關節手術也凸顯了能準確診斷也能有效治療的實用價值,踝關節骨折治療中應用關節鏡技術,可以在治療過程準確評估關節內損傷程度,在處理時也不必切開,通過有效的清創和徹底的灌洗,也有利于術后關節功能康復[3-4]。關節鏡手術后,患者仍需要較長的時間康復,也同樣面臨疼痛、水腫、僵硬等不良狀況,同時因為術后制動、擔心預后和傷情本身的影響,會讓患者精神狀態不佳,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情緒,會影響康復積極性和效果。因此,護理工作高效率、針對性的開展對患者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護理服務給予患者更多人文關懷,讓患者身心都獲得最大程度的康復。傳統的骨科護理,更多考慮的是病情的護理,有時難免忽略患者對舒適度、安全性、人文關懷方面的需求,難以獲得最高的滿意度評價。
綜上,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明顯提高踝關節鏡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效果,改善手段骨折影響的生活質量,減輕康復期間的焦慮情緒。
參考文獻:
[1]趙麗君.探討70例踝關節骨折術后疼痛的護理要點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21,29(3):75-76.
[2]周維.在踝關節鏡下治療距軟骨損傷的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4):51-52.
(聊城市東昌府人民醫院 山東 聊城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