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瓊
摘要:餐飲行業是我國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制度的不斷優化,餐飲行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對餐飲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我國餐飲管理專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專業困境,需要我們及時改變策略,實現突破。本篇文章主要敘述新公共管理視角下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發展的困境以及突破策略。
關鍵詞:新公共管理;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困境;突破策略
新公共管理理論是我國市場經濟在不斷發展,現在企業管理在不斷進步的情況下所倡導的一種理念,新公共管理的適應性與效能性較強,通過使用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能夠分析出各個行業競爭的機制以及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具備的優勢,并利用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和顧客的消費喜好作為導向來提升服務業績,為我國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的突破提供了相關的思路。
1.新公共管理視角下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發展的主要困境
目前,我國現代餐飲業的發展需要專業能力較強、知識理念能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但隨著我國旅游業和服務業發展的興起,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的發展面臨著一定的困境。其實主要原因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餐飲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優化的空間
近年來,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還存在優化的空間,學生在學校需要學習兩年半的理論課程,再加上校外半年的實踐課程,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具有創新性,同時不太符合我國現階段行業發展的要求。雖然學校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實習機會與時間場所,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校外實踐課程,但是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缺乏一定的默契,高職院校沒有明確任務的指標,忽略了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同時企業并沒有將學生當做在職人員,而是交給學生一些簡單、鍛煉性不強的工作,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過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未能夠真正的適應社會工作。
1.2課程結構有待完善、師資隊伍有待提升
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的學生需要通過實踐課程來培養自身的職業素養,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看重學生的理論基礎,忽視了學生對實踐課程的需求,在課程設置上也是理論課所占的比例較多,而實踐課僅僅是為學生創造情景,學生在實踐課上并沒有真實的情感體驗。除此之外,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為高校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的課堂內傳授知識,并沒有積累充足的企業實踐經驗,因此,讓理論知識基礎較強的教師去擔任實踐課,會使教師崗位的匹配嚴重錯位,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1.3考核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的考核沿用傳統的模式,考核評價體系并不完善。餐飲管理行業對人才綜合實踐能力要求較高,教師在考核中不能將卷面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而是應該綜合考量學生的知識儲備,善于改變考核的形式,從多個方面出發,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方位考核。
2.新公共管理視角下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的突破策略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理念的不斷深入以及相關體系的不斷完善,“互聯網+行業”逐步被教師與學生認可。將互聯網技術作為出發點的創新創業為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的發展提供了突破思路。
2.1在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滲透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通過真實的創新創業項目,使學生能夠了解到行業發展的需求以及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能夠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逐步鍛煉自身的能力,逐步具備職業素養。除此之外,學生在參與項目過程中還能夠明確專業知識的側重點,降低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的壓力。
2.2加強“互聯網+行業”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互聯網+行業”能夠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實際工作中的案例,通過真實虛擬相搭配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明確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標準,從而實現“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將新課程改革的方法作為指導,培養應用型人才”主要目標。例如,高職院校在餐飲管理專業發展設計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中國傳統飲食文化”、“餐飲管理項目設計”等相關的發展主題,讓學生能夠應用理論知識進行模擬經營,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完成創新創業項目的計劃書,并抓住機會帶領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在大賽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碰撞,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靈感,同時,大賽還能夠考驗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餐飲管理專業的考核標準,從而實現實踐性的戰略教學目標。
2.3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加強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的學生生理和心理還處于發展的階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校有責任去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實踐期內的成長與轉變。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加強與企業的溝通,科學地為學生制定實習的要求,同時根據學生專業的性質安排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實踐崗位,保證學生的作息時間,做好勞動保護,勞動安全等工作,并積極與企業進行協商,支付學生相應的勞動報酬。為了使學生能夠進入工作角色,縮短適應期,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實踐進度,定期檢查與指導學生的實踐情況,保證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有所收獲。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我國各自院校課程建設與改革有一定的幫助,根據實際的職業崗位需求,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的教師應該加強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明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之間素養的發展。在教學中融入新公共管理理論,需要教師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利用行業的教學資源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優良職業道德,動手能力較強的應用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段瑤.新公共管理理論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
[2]黃應龍.新公共管理理論視角下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路徑探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
[3]鄭曉潔,郝志闊,蔡宗平.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新絲路,2018,(2):73-74.
[4]蘭田.高職院校餐飲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17,(023):77.
[5]袁琳.對高職院校餐飲服務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