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要:目的:研究氣管切開術后聲門下吸引的護理效果。方法:研究起止時間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研究對象為接受切管切開以及聲門下吸引治療的40例患者,對選取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對策進行記錄,根據治療結局分析護理效果。結果:統計數據顯示,經有效護理選取患者均未在治療期間出現相關性肺炎,均順利恢復健康并出院。結論:氣管切開術后聲門吸引期間做好護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相關性肺炎,保障患者的安全,縮短術后恢復時間,幫助患者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關鍵詞:氣管切開;聲門下吸引;護理對策;護理效果
氣管切開在臨床上主要用于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可以達到疏通呼吸道,避免患者長時間處于低氧狀態而危及生命安全[1]。值得注意的是,氣管切開術后聲門下吸引容易出現誤吸的情況,造成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增加其心理負擔與經濟負擔?;诖?,氣管切開術后聲門下吸引需要做好護理工作,確保滯留物有效清除,預防誤吸所致的相關性肺炎[2]。本文以4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查閱與選取患者相關治療資料的方法分析護理對策及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起止時間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研究對象為接受切管切開以及聲門下吸引治療的40例患者,組內包含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分布在22-42歲間,平均值為(35.83±2.14)歲。
1.2方法
1.2.1聲門下吸引
選取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氣管切開與術后聲門下吸引,聲門下吸引器與中心吸引裝置相連接,控制壓力為80~100mmHg,持續吸引。
1.2.2護理對策
(1)壓力:穩定的吸引器壓力是保證聲門下吸引安全的關鍵,過大的吸引器壓力會直接造成呼吸道粘膜被吸附住,影響到引流效果,也增加患者的不適感,情況嚴重時會造成呼吸道粘膜損傷,表面出血。如果吸引器的壓力較小,分泌物將無法被有效吸出,吸引效果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吸引器的壓力控制在80到100mmHg之間,以獲得最理想的吸引效果。
(2)體位:為預防誤吸等情況,聲門下吸引期間需要注意控制患者的體位,在患者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將床頭抬高30到45度,引流管開口位置在氣囊上方,如果患者處于半臥位狀態,此時滯留物都集中在引路管路的開口位置,引流效果得到保障。間斷性的引流管清洗時,需要將床頭高度降低至10度以下,避免分泌物和沖洗液因重力而下滑到下呼吸道內,造成相關性肺炎。
(3)沖洗:沖洗過程中要注意沖洗液的使用量,一般情況下每次的沖洗液用量要控制在3到5毫升之間,推注的速度、壓力都要嚴格控制,護理人員需要特別重視最開始6個小時的沖洗。
(4)吸引管護理:保證吸引管時刻處于通暢狀態尤為重要,相關護理人員在術后聲門下吸引期間要注意做好有效巡視,交接班時將相關注意事項重點做好記錄,患者每日的吸引量、排痰量以及痰液的性質等都要嚴格監控,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5)基礎護理:護理人員從事護理工作時需要注意保持溫和的語氣,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同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操作時配戴無菌手套、口罩等,操作后及時清潔雙手。注意督促和幫助患者做好口腔護理工作,使用氯化鈉溶液來清洗口腔,頻次為每日兩次,以預防感染事件。
1.3觀察指標
對整個治療及護理過程中選取患者發生相關性肺炎以及恢復時間等資料進行記錄,對比分析護理效果。
2結果
整個治療及護理過程中,選取患者均未出現相關性肺炎,均順利恢復健康并出院,出院時間在15到21天間,平均值為(18.32±1.04)d。
3討論
氣管切開主要用于呼吸道阻塞患者的治療,術后往往要搭配聲門下吸引來吸出分泌物,避免分泌物造成呼吸道感染,引發各類不良事件。但聲門下吸引與多種肺炎疾病相關,需要重視其護理工作,將各類危險因素有效杜絕,以保證吸引效果,幫助患者順利恢復健康。
合適的壓力、正確的體位、合理的清洗和吸引管的護理對于術后聲門下吸引均具有直接影響,也是造成相關性肺炎的關鍵因素,臨床護理中針對以上問題確定有效的對策,搭配正確的中心吸引裝置,調整好吸引裝置的壓力;幫助患者更換體位,沖洗時降低頭部高度來減輕沖洗液回流等問題;抓住重點做好沖洗工作,同時嚴格控制壓力、速度;實時監控吸引管的情況,發現異常問題并及時處理[3]。研究結果顯示,經過開展有效的護理對策,選取患者在治療護理期間均未發生相關性肺炎,順利恢復健康并出院。
綜上所述,氣管切開術后聲門下吸引的護理工作尤為重要,抓住重點內容并做好預防護理,可以有效減輕相關性肺炎,幫助患者順利恢復健康并出院,綜合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郭凌翔,竇英茹,朱慶捷,等.ICU氣管切開術后患者行聲門下持續負壓吸引加間斷沖洗的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07):150-152.
[2]蔣瑩,劉芳.重癥監護室患者行氣管切開術后并發肺部感染的護理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23(12):11.
[3]鄭丹.ICU患者行氣管切開術后并發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017(030):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