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玉嬌 隋曉瑩
【摘要】 通過對旅游文創產品的現狀進行研究,發現旅游文創產品發展的有利時機,并且找到了旅游文創市場的現存問題。運用旅游文創產品與旅游業互相帶動、相互促進的發展思路,展開對旅游文創改革方案以及對旅游文創的設計。
【關鍵詞】 旅游文創;產品設計;市場需求;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1-0068-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大連交通大學2020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10150212)。
一、研究背景
疫情的發生使游客活動范圍受限,旅游業受到重創,從而也迎來了旅游文創重新洗牌的大好時機,為研究與探索提供了大量的時間。
信息越來越發達,大量網紅都爭先恐后地想通過各種新奇的點子吸引大眾關注度。獲客成本和難度都在不斷增加,大量景區更是面臨著缺少吸粉渠道的困擾。旅游文創產品傳統的銷售方式和陳舊的商品款式都是銷售的痛點所在。經典的元素日漸大眾化使游客很難感覺到地方特色,需要攜帶的紀念品也降低了旅游的體驗感。
對于以冰雪之城聞名的哈爾濱來說旅游好像有了季節性限制,而大多數的人都不了解哈爾濱除了冰雪之外更多的特色。哈爾濱有“建筑藝術博物館”的美譽,但是哈爾濱人也未必會清楚到底都有哪些建筑藝術。社會發展的國際化和建筑的現代化使哈爾濱獨特的異域風情變得有些模糊。本研究項目將通過與時俱進的旅游文創產品來明確哈爾濱不可替代的特色,增加更多游客對哈爾濱的向往,從而帶動旅游文創產品的銷量。
二、目的意義
冬季的哈爾濱十分受大眾游客的向往,更是有人把哈爾濱的諸多景區寫入自己的旅游打卡清單。但是俗套的旅游紀念品和陳舊樣式的擺件已經逐漸不受大眾的歡迎,與此相對比的是與該景區有關的、設計新穎又有一定實用性的旅游文創產品。
哈爾濱有冰雪文化、紅色文化、金源文化、歐陸文化等豐富的地方特色文化。在旅游領域中,文創產品不僅可以豐富旅游體驗還可以提升旅游檔次宣傳該景區的傳統文化特色,使游客深入了解景區的當地特色。旅游文創是對當地文化的一種提煉,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印記,讓購買者了解城市或景區的發展歷史。
旅游文創商品銷售量高,旅游文化產業將驅動地方文化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率。但是現在的旅游文創商品由于不重視設計創新,習慣拿來主義,使其發展日益衰落。新穎的旅游文創產品不僅能吸引大眾喜愛,而且對景區起宣傳作用,同時游客絡繹不絕的景區也會為當地的旅游文創產品帶來十分可觀的銷量。
三、設計思路及創新點
結合新時代人們的精神及物質文化需求,本研究項目通過對旅游文創產品展開創新性的設計做出符合大眾審美的、滿足人們精神及物質文化需求的新時代旅游文創產品。
整體思路如下:
提煉景區的元素符號,通過一定的趣味環節以及傳統工藝設計景區獨特的旅游文創產品,以此增加游客的精神滿足感和體驗感。
把手工DIY與旅游文創產品進行結合是很好的創新點,它可以充分滿足游客的體驗感。如果項目發展得好,本研究項目還實現原材料上的創新,比如游客可提供自己的頭發或者智齒等,更加能夠體現出它獨一無二的設計理念。本研究項目也增加傳統工藝中最近興起的羊毛氈風等多種小眾工藝使這些工藝得到發揚與傳承。游客可以依據詳細的指導說明自己動手制作獨屬于自己的旅游文創產品。
四、發展策略
本研究項目對游客想要購買的旅游文創產品進行調查,發現69%的游客想要購買DIY手工旅游文創產品;51%的游客想要購買以當地的景區特征以及風俗文化衍生出來的旅游文創產品。如印有冰雪大世界、萬達冰燈大世界、海爾濱大劇院等地方標志性圖案的相關周邊旅游文創產品;73%的游客想要購買哈爾濱特色食品,如哈爾濱紅腸、冰糖葫蘆、馬迭爾冰棍等;61%的游客想要購買可以自己動手制作的DIY手工旅游文創產品。由此,探索出如下四點在哈爾濱推廣旅游文創產品的新思路:
(一)增加藝術體驗旅游文創
1.創辦旅游文創產品手工制作體驗館
金磊磊藝術家創新性地提出藝術體驗衍生品,如由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術所衍生出的文化活動。如以琉璃為制造工藝結合白色的羊毛氈打造冰雪文化、上京窯燒制瓷器等。
為了改變陳舊的商品款式和傳統的銷售方式,本研究項目將在哈爾濱設立旅游文創產品手工制作體驗館,游客可選擇一種民間手工藝進行制作,制作出獨屬于自己的旅游文創,在享受異鄉風景的同時體驗親自制作手工的樂趣。
2.生產哈爾濱建筑系列的樂高
哈爾濱的建筑樣式非常多樣,它同時存多種建筑風格,有俄羅斯式、哥特式、拜占庭式、美國式、猶太式、日本式、中國傳統式的典型樣式等等。獨特的中華巴洛克式更是哈爾濱特有的建筑樣式,它們在一起和諧地相互襯托彼此獨特的魅力。
本研究項目準備與時俱進地推出關于哈爾濱多種風格建筑的一系列樂高,讓大家知道哈爾濱到底有哪些建筑藝術。讓活動范圍受限的人們在家也能陶冶情操,并且體會到哈爾濱的建筑藝術之美。為了增加儀式感,最高位置的樂高零件上可以提供刻字服務,讓游客完成模型的組裝時有滿滿的儀式感。
(二)依托本地特色
1.與哈爾濱當地的匠人合作
文旅龍江,匠人匠心。哈爾濱匯集了眾多能工巧匠,例如“手繪哈爾濱旅游第一人” 孫嘉駒。他們生在哈爾濱又是在家鄉長大的手藝人,十分了解哈爾濱當地的特色,建筑特點,風俗文化。新藝旅游文創商鋪可以與這些匠人進行合作,走個性化發展道路,創作特色鮮明的旅游文創產品。
2.挖掘特色產品
哈爾濱的冬天是大家公認低溫嚴寒,可以根據它的這一特點結合新時代有趣的熱點問題。“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這個梗每年冬天都被大家開玩笑時頻頻提起。可以結合此梗打造出像哈爾濱紅腸一樣聞名遐邇的哈爾濱保溫飯盒、保溫水杯等具有保溫效果的旅游文創產品。也可以生產哈爾濱暖寶寶、熱水袋、秋褲、棉衣等具有保暖功能的旅游文創產品提供給“怕冷星人”。試問如果在寒冷的哈爾濱都可以保溫保暖那該有多顯著的效果呀!此類產品需求旺盛,也可采用多種銷售方式。不僅解決了商品款式單一和銷售方式傳統兩大痛點問題,還能夠增加對哈爾濱宣傳的同時,大大增加了旅游文創產品的實用性。
3.發展哈爾濱特色小吃
本研究項目將與其他地方的食品廠家進行合作,授權哈爾濱特色美食小吃的制作方法,使游客不只可以在哈爾濱吃到如師大夜市、蘇伯湯、馬迭爾冰棍、冰糖葫蘆等美食,還可購買塑封半成品回家之后稍微加工便可以在家體驗哈爾濱特色美食,以迎合游客的消費需求。
(三)利用新時代科技發展
網絡日益發達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及思維方式的變革。旅游文創產品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利用好新時代科技發展走在文創產品的前列,吸引消費者,刺激其購買欲望與需求。例如一個簡單的冰箱貼可能并沒有實際的功能,但是一旦其與新科技完美結合便可以產生出令人大為驚嘆的效果。
新媒體是新時代興起的、受大眾追捧的模式,突破了傳統媒體的傳播局限。許多商家及時發現并通過這些平臺推廣自己的產品收貨了大量的訂單,但是在哈爾濱通過這些平臺推廣自己產品的商家微乎其微,因為直觀地發現通過平臺推廣自己的產品獲得的利益與線下實體店獲得的利益相比聊勝于無,所以大部分商家還是只做實體店。可是就是游客不經意的網絡傳播才讓師大夜市廣為流傳出現在無數游客的景點打卡清單上。
由此要與時俱進,利用美團、小紅書、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對用戶進行準確的大數據分析。再結合一定的手段吸引大家進行網絡傳播,提高景區以及旅游文創產品的知名度。
(四)從設計心理和興趣點出發
本研究項目在旅游文創產品的銷售過程中加入了盲盒形式的的經營模式,盲盒并不是簡單在消費商品,而是在消費情緒與心理。人人都有好奇心,懷著碰碰運氣的想法去購買東西雖然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但很多年輕人還是愿意去嘗試以滿足精神快感。
對于繁重的旅途,輕便、便攜也是游客對于紀念品的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各種各樣的明信片讓游客眼花繚亂。本研究項目針對選擇困難癥提供刮刮樂形式的明信片,可以到城市的中心購買改刮刮樂明信片進行景點“刮”取,刮出某景點明信片后,到達該景點完成拍照打卡便可得到精致小禮物一個,各大景點的精美小禮物組成一整套。完成所有景點的打卡便可集齊整套禮品,而對于禮品的盲盒形式還是自我選擇模式完全可以憑借游客自己選擇。
(五)解決游客的后顧之憂
旅行路途遙遠,大家都喜歡行李輕便。即使沒有特別大尺寸的產品可能也無法輕松地塞進游客的背包,所以稍微買點東西便會造成大包小裹的現象,對于容易丟三落四的人來說實在是太讓幸福的旅游體驗掃興了!
為了不增加游客的攜帶負擔,店鋪可以提供到達一定的金額之后的包郵服務。也就是當游客離開景區再次踏上旅途,不會因為購買了旅游文創產品而增加任何的旅行負擔。避免了以前游客對紀念品大包小包的抵觸情緒,使旅游體驗感極佳。
五、結語
使哈爾濱特色與時代的新元素相結合,與時俱進的運用旅游文創產品與旅游業互相帶動、相互促進的發展思路,展開對旅游文創改革方案以及對旅游文創的設計。解決了游客活動范圍的受限、銷售方式傳統、獲客難度大、商品款式陳舊以及不便于攜帶等問題。希望可以將當地的風俗、文化內涵有效地傳遞出去;在文創產品的暢銷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帶動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率。同時也希望能為祖國在文創產品方面發展的不足奉獻出力量。
參考文獻:
[1]石長波,徐艷紅.黑龍江省生態旅游資源開發保護對策[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6):204+206.
[2]李捷.基于海昏侯墓葬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研究[J].數碼世界,2018,(10):68-69.
[3]孫海東.美學視角下人文旅游景區文創產品的設計策略研究[J].藝術科技,2018,(12):194.
[4]馬歡.淺析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對傳統文化發展的作用[J].明日風尚,2019,(5):35.
[5]申輝,王瑋.基于南京云錦圖案的文化產品創意設計研究[J].戲劇之家,2019,(26).
作者簡介:
龐玉嬌,第一作者,女,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大連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隋曉瑩,通訊作者,女,漢族,遼寧大連人,碩士研究生,大連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