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艷
摘要: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即要求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隨著新課程的運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地位,而教師已不是課堂的主角,主要任務是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激發 ?引導 ?培養 ?實踐
教師如何激發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呢?關鍵在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每節課都要根據各自不同的重點,精心創設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氣氛,哪怕一幅畫,一個小故事…..只要有的放矢,創設情境,就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了。下面我就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巧用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同樣精心設計一個好導入方式,往往能使學生對學習興趣聚增,使學生處于精神最佳狀態,為教學做好鋪墊。
1、故事導入:一年級最喜歡聽故事,教學單韻母“a o e”時,我就根據教材特點講這樣一個故事“這是一個美麗的村莊,綠草如茵,小溪緩緩地流。有一天,太陽公公還沒爬上山坡,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在溪邊練習唱“a"字歌,美麗動聽的歌聲被大公雞聽到了。大公雞也跟著唱起來,它們的歌聲引來了一只大白鵝,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在水中偏偏起舞。它跳著跳著,發現了自己在溪水中美麗的倒影,便情不自禁地哼起歌來。幾只剛學會游泳的小鴨也趕來參加它們的音樂會呢?”當學生聽得入神時,相機出示“a”和課文的小姑娘頭部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每個小朋友爭先恐后舉手回答,我就指名其中有一個回答,他說,我發現“a”的第一筆和小姑娘的臉蛋相似,第二筆和小姑娘的辮子相似,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2、兒歌導入:兒歌內容單一,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讀起來瑯瑯上口。在教學中我也非常重視這方面的運用,在學習聲母“g k h”我就和學生一起讀讀與課文有關的兒歌,如“哥哥有只小白鴿,小白鴿呀愛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聽了笑呵呵。”學生讀得很有興趣時,我就相機出示要學的聲母“g k h”,這樣學生就不覺得漢語拼音枯燥無味,學習起來就覺得輕松愉快,就會主動去研究,去發現。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創設特定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每位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努力探索的內驅力。在教學中首先應當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生一旦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就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為課堂理想的教學效果提供了前提條件——學生熱愛學習,主動學習,從而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模擬場景,創設情境
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色彩艷麗,語言生動形象,可視、可感、可說、可演性很強。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特點,介紹背景內容等,或語言描述,或運用多媒體展示精彩場面,或現場表演,讓學生身臨其境,對課文運用精妙的語言描繪的場景、刻畫的人物、抒發的情感、闡述的哲理產生興趣。對這些場景、人物、情感、哲理如何用精妙的語言表達產生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學習《小熊住山洞》時,我就讓同學們扮演各種小動物來感謝小熊一家。沒想到學生會演得比我設計的更精彩,從而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2、讀演結合,創設情境
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一節課只有十幾分鐘是最集中注意力的,可以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說話的欲望。老師過多的提問,繁瑣的分析顯得多么不合時宜,在教學中我經常把表演引進來。利用表演的直觀性、形象性等特點,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產生以說為快之感。例如,在教學《四季》中,我反復示范,不斷啟發,孩子們怎么也讀不出冬天雪人頑皮的味道。于是我讓學生再看插圖,想象雪人的樣子,讓學生來扮演詩中的大雪人,他們戴上頭飾,挺著個大肚子,興致勃勃地演起大雪人來。透過詩句,孩子體會到的雪人的樣子,真是千差萬別。有的讀出清脆的雪娃娃的聲音,有的讀出了渾厚的雪人爺爺的聲音……在饒有趣味的表演中,雪人那頑皮的樣子,那驕傲的神態已經深深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現代教育十分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學習內容是感興趣的,學生自然會樂意去學。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這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教師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智能結構,有目的地把學生引向目的地。為了更好拓展學生的創造思維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自主學習的能力,力求探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策略,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什么是自主學習呢?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這里所講的“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以張揚學生個性為宗旨,以促進學生更積極地、更主動地、更好地學習為目標,是學生“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其核心在于“自主”,突出表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決定學什么,自主確定學習目標;自己決定怎么學,自主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自己決定評價學,自主監控或調適學習過程,并對學習結果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這樣,通過自主學習,有效地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
結束語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必須著重培養這種語言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言實踐。那種師講生聽的教學模式必須改變,應多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動起來。學生在課堂上動腦或動口、動手,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相互配合,能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生成新的知識。
在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在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的環境中輕松學習,做學習的小主人!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在豐富多樣的自主學習中獲得充分釋放,讓課堂真正煥發生命活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潘偉.讓思維更加靈活——小學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研究[J].課外語文,2021(06):35-36.
[2]陳妙希.以趣引領,以法奠基——探究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價值與路徑[J].課外語文,2021(06):129-130.
[3]白崇陽.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1(02):72.
廣西省百色市平果市第七小學 53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