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 吳俊 江嵐
摘 要:目的是探討課程思政融入高職護理專業課程《預防醫學》的途徑與效果。方法是通過將128名專業為護理的學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在專業課中融入課程思政,對照組予以常規教學。從學生成績、教學滿意度、學生自我效能感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結果為兩組學生構成具有可比性(P>0.05)。試驗組學生的成績較對照組更好(P<0.05),對教師的教學滿意度評價優于對照組(P<0.05),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較對照組更好(P<0.05)。結論為課程思政融入預防醫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專業課學習的興趣更濃,職業認同感增強,對疾病預防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課程思政 高職 護理 預防醫學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4-204-02
在2016年的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門專業課都要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前進,相互協同。這一論述指明了在高校各專業課中,需合理融入思想政治的內容,即“課程思政”[1]。這是一種嶄新的方式,它讓學習者在專業課中“潤物細無聲”地接受思想政治的內容,既能夠讓專業課更人性化,又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專業、職業有更強的認同感。思政內容到底應該如何科學融入專業課程中,是現階段研究的熱點。本文即基于此對護理專業《預防醫學》課程進行改革初探,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實驗內容
(一)實驗對象
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本校19級專業為護理的兩個班學生共128人。納入標準:錄取方式為高考,已完成1年基礎課程學習的護理專業、全日制普通專科學生。排除標準:不愿配合調查,中專對口升學大專,辦理休學、退學、長期請病假者。兩個班整體隨機分成對照組、試驗組。其中對照組學生共66名,女生63名,男生3名,年齡為17~20歲,平均年齡(18.31±0.66)。試驗組62名學生,女生60名,男生2名,年齡為17~20歲,平均年齡(18.26±0.75)。兩個班在年齡、性別方面具備可比性(P>0.05)。兩組學生使用的教材均為北大醫學出版社郝曉鳴等主編的《預防醫學》,授課計劃與課時量均相同。
(二)教學方法
1.對照組:采取常規方式教學。
2.實驗組:把“課程思政”融入教學計劃。制定教學計劃過程中,相關老師集體備課,整體設計該課程。本課程共30學時,我們根據內容整理為四個知識模塊:預防與保健、生命與健康、統計與流行病的應用、傳染病控制和預防。具體見下表1。
實驗組教學過程(以傳染病控制和預防為例),課前:通過課程平臺發布自制的微課視頻,同時上傳抗擊“新冠”疫情的白衣戰士和“東北抗疫斗士伍連德”兩個視頻,布置作業:對于抗疫中的白衣天使們,你認為她們有哪些高尚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學生線上提前預習知識點,預習后完成作業并上傳。課中:老師根據作業情況確定重難點并講解。針對兩個“敬業奉獻”案例,老師提問:在沒有實驗室的前提下,伍連德博士為什么要在冒著生命危險解剖尸體進行實驗?他堅持把死亡者遺體全部焚燒的目的是什么?在疫情中犧牲的抗疫烈士們為什么會感染疾病?從這兩個案例中,你對“敬業奉獻”的理解是什么?圍繞上述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再請組代表陳述觀點,使敬業奉獻精神融入傳染病防控事業中。老師點評并作最后總結。課后:在學習平臺上布置實踐作業:尋找身邊那些默默無聞的抗疫“英雄”們,寫下他們的故事上傳至平臺,下次課前分享。
(三)評價方法
從綜合成績、教學滿意度、自我效能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綜合成績:平時表現(40%)、期末考試(60%)。教學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在學期末教師手動發放進行調查,分別從知識掌握、認知態度、情感體驗、思政意識四個方面進行評估。指導學生現場填寫,共發出130份問卷,填錯兩份作廢,收回128份,問卷均有效,有效率100%。自我效能評價采用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來實施,通過問卷星發放給學生進行填寫,采用五級評分,分別為十分不符合1分、不符合2分、一般3分、契合4分、十分契合5分。量表總分范疇為22~110分。Cronbach α(克朗巴哈系數)為0.82,此表信度和效度均比較好[2]。
(四)統計方法
統計軟件采用SPSS26.0,數值資料的統計描述采用(±s),統計推斷用t檢驗;分類資料采用率來做統計描述,統計推斷采用卡方檢驗。
二、實驗結果
(一)兩組成績對比
表2結果示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并且試驗組學生綜合成績高于對照組。
(二)兩組教學滿意度情況比較
表3結果示兩個組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23),并且試驗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三)兩組學生自我效能量表情況比較
表4結果示兩組學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并且試驗組學生在對待學習方面的自我效能更強。
三、討論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信息接收量日漸增多。但是這些信息良莠不齊,他們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受到蠱惑,從而在意識形態上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尤為重要。常規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在思政課堂上完成,可思政課的課時有限,可能走進效果不理想的困境。如今,在“課程思政”思想的引導下,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政內容,能有效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起到良好的作用。通過本教學改革實踐,我們得出以下啟示:
(一)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的途徑要合理
如何讓學生從心理上對課程思政的內容產生認同,并內化為成長的意愿和對職業的認同,需要我們在專業課中合理融入思政的內容。我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改進:一是專業課教師加強自身修養,轉變教學理念。課程思政不是某一個學校某一個教師要學習的內容,而應該是廣大高校教師的共同需求,老師們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全面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才能在專業課中合理融入。二是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就要注意進行總體規劃,把思政的內容融入整個課程。課程思政重在挖掘專業課中的育人元素,專業課假如缺乏思政教育的引領,其課程的職業引導、價值觀引領功能就會減弱[3]。因此,我們需要把課程思政的內容作為一個必備內容設置在教學目標里,并根據目標來合理設置課程思政內容的融入。同時,改革教學方法,采取更受學生歡迎的信息化、案例式、情景模擬教學法等,“一味說教”不僅難以達到效果,還會讓學生對思政內容產生抵觸。最后,教學評價體系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價值觀、專業認同、職業觀的塑造。比如說預防醫學課程,我們采用模塊化教學,分成四大模塊,每一個模塊分別對應一個思政主題,在這個主題之下,我們再根據具體的知識點來進行合理的融入。因此,學生就不會覺得融入的課程思政內容很突兀、生硬。
(二)融入思政內容的專業課更受學生歡迎
通過我們教學實踐發現在專業課當中合理融入課程思政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馮寶晶等認為,如果專業課與思政內容做到無縫對接,那么,兩者相輔相成、同向同行,便可達到既引領“思想價值”又傳授“知識技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3]。我們在專業課中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故事,使他們認識到護理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因此學習起來更有興趣、主動性更好。比如講解廣大白衣天使臨危受命抗擊“新冠”疫情事例時,很多學生深受觸動,他們對自己的專業肅然起敬,對專業的認同感更強。同時,還能直觀地認識到傳染病的防治對人類的健康起到的重要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課程成績得到提升,對老師的教學方式更滿意,自我學習效能感更好。在課后“一對一”訪談中,學生普遍認為:“這樣的課程內容有血、有肉、有意思”;“很希望自己也加入抗疫大軍”;“通過課程中穿插的故事,使我對所學專業的了解更加有深度和廣度。”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很好地解決了思政課太枯燥、專業課缺乏靈魂指引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大力提倡。筆者就課程思政融入護理專業《預防醫學》課程教學進行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介于精力有限、時間倉促等原因,還是不夠全面。未來可在以下方面進行完善:尋找更多更好的切入點;增加教學評價的方法;對實訓課的思政內容融入需多加關注。
[項目名稱: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元素融入高職預防醫學“課程思政”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XHJ20BZY033]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 張建,王穎婉,武秋林,譚玉華.PBL聯合情景劇視頻教學法在社區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23):67-69.
[3] 馮寶晶.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面臨的困境與提升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20(20):76-79.
(作者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5)
[作者簡介:洪燕,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預防醫學與護理學教學。]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