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為例,探索了在翻轉課堂下生物學科探究性實驗的教學模式: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設計實驗方案;課堂討論交流,完善設計,完成實驗。將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置于課前和課中進行,促進師生、生生交流,積極互動,拓展課堂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生物學科素養。
關鍵詞:翻轉課堂;探究性實驗;教學實踐
生物學科的實驗教學,習慣于在課堂當中講述實驗原理和實驗過程,學生在實驗室完成實驗、書寫實驗報告,教師做批改。這種教學模式,主要表現為教書,很少體現育人。生物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高中生物學科素養,其內容有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作為實驗學科的生物,學生實驗就是一個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很好載體。教材有多個探究性實驗,如何進行“探究性實驗”的教學,達到育人的效果,本文擬以“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為例,探索在翻轉課堂下生物學科探究性實驗的教學模式。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是指將原本教學內容的順序打亂,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及邏輯關系,來對教學順序進行合理安排。課堂只能作為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網絡的合理利用可以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用微課等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學習,加強對問題的思考;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翻轉課堂中,把教為主導改為學為主導,可以提升理科思維的訓練,把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的科學探究有機結合,提升學科素養。線上教學的引入,翻轉課堂模式應會多應用。
2探究性實驗
教材實驗有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每種實驗設計,都要遵循對照、單一變量、等量和可重復原則;自變量、因變量的設置,無關變量的控制都需要重點考慮。與驗證性實驗相比,探究性實驗最大的特點是“實驗沒做,結果未知”,因此,在設計探究性實驗時,需對結果進行預測,應把多種可能都進行描述,書寫表述時分類討論即“1.如果......(現象),則......(結論);2.如果......(現象),則......(結論)。”最后通過具體的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3翻轉課堂下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的教學實踐
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完成一個真實的探究過程。實際情況是老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背實驗。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從翻轉課堂的角度,對“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這個實驗做了嘗試。
3.1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設計實驗方案
教師把教材的實驗內容制作為微課(也可為導學單),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并設計實驗方案。
3.11微課設計思路
展示不同環境條件下,農作物減產的真實情境,強調農作物的減產主要是因為光合作用受到了影響,提出問題:1.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有哪些?2.它們為什么會影響光合作用呢?3.影響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什么?請設計實驗探究相關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要求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注意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分別是什么?考慮自變量的設置,因變量的選擇,無關變量的控制等)。把微課發布在釘釘、QQ等平臺,供學生學習。
3.12學生觀看微課,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課前在網絡平臺上自主觀看微課,根據題目的指引,思考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原理,自主設計光照強度、CO2濃度、溫度等對光合作用影響的實驗方案。
3.2課堂:討論、交流并完善探究實驗方案,完成實驗得出結論
在老師指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討論各自設計的實驗方案,修改并完善各自的實驗方案。在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相關方案進行分析和評價,如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的自變量是光照強度;因變量是植物的生長狀況,因變量的選擇得考慮實驗操作中的可行性,可修改為單位時間內上浮的小圓葉片數;無關變量有溫度、CO2濃度等,實驗中應控制相同。
3.3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創新,培養學科素養
在各小組完善自己的實驗設計后,老師提出問題:能否設計一個裝置,同時探究多種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影響呢?引導討論,該裝置如何同時實現多個自變量的設置、無關變量的控制。最后師生交流得到思路,把裝置設計為箱子,光源置于箱底,燒杯在箱頂以光源作為圓心擺放成圓形,各燒杯到光源距離相等,光照強度相同,可以同時探究除光照強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如CO2濃度可以在一組燒杯內放入不同濃度相同溫度的NaHCO3溶液,溫度可以在一組燒杯內放入相同濃度不同溫度的NaHCO3溶液;設計在縱向以圓心為起點同時等距擺放多只燒杯,由于與光源的距離不同,達到改變光照強度的問題,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一個裝置一次實驗達到多個探究的目的。
經過學生設計、老師引導討論完善、學生動手操作及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當環境條件發生改變時,光合作用速率會發生改變,不同因素的影響有差異。
4 課后反思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課前自主設計實驗過程,有足夠的時間獲取信息,并進行分析與思考,對學生的科學思維進行全方位的鍛煉;課堂教學中,經過小組的分享與討論,可以改正錯誤,認清不足;深入的討論與交流,理解了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等的設置,拓展了實驗思路和創新精神,培養了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提升了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謝惠燕,吳佐建.翻轉課堂視覺下的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析[J].學苑教育,2018,(10):69.
[2]康林.基于翻轉課堂下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應用探究[J].東西南北:教育,2019,(24):332.
貴州省黔西第一中學?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