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摘要: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成為了世界經濟形勢的主宰,科學技術水平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穩定增長,國際間的交往的不斷深入,媒體這一媒介成為了當今促進各國交流與知識等共享的重要途徑。而對于媒體的公共管理工作則是國際間公共管理進行創新中的關鍵部分。本文就針對當前社會化媒體時代背景下其公共管理的開放式創新進程進行研究,使其更加高效的應用于國際公共管理中。
關鍵詞:公共管理;開放式革新;社會化媒體;
隨著當今社會現代化水平的發展,我們追隨著世界全球化、經濟、科技以及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我國也步入了大數據的時代。在信息化大數據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開始發展起來,人們也由最初獲取信息的渠道從報紙、電視、廣播等轉化為了計算機互聯網應用。在這個網絡新媒體盛行的時代,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使得人們更加依賴于從媒體中尋找當下各類信息數據,這也對媒體的公共管理體系提出更大的挑戰。
一、 社會化媒體對公共管理創新的作用
1.1 社會化媒體改變了公共管理的環境
所謂的社會化媒體,就是指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社交網絡上建立的信息大數據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人們可以實現各類信息等資源的共享以及交換。在發展初期,這一平臺主要供人們生活和娛樂,以及一些信息的交流;后來擴展到了廣播等公共宣傳領域提高其信息的交換程度;再后來就是為各個企業提供商業合作平臺,到現在其中還涉及到了我們當下要講的公共管理。因為現在國際交往的日益密切,各個國家及其政府想要獲得更多更及時的消息都要通過這一渠道,這也使得政府部門開始設立自己的網站等,加快了媒體的社會化進程。對于我國而言,政府總體上對社會化媒體的利用程度不高,還不能完全發揮其最佳價值。而對于一些發達國家而言,比如像美國、英國等,他們對社會化媒體的發展更勝一籌,甚至出臺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加以完善,使其更加規范化。這一舉措為公共管理部門日后的社會化媒體進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1.2 社會化媒體為公共管理創新提供條件
所謂的公共管理理論,是指以政府為主導的各種公共服務部門、事業單位等進行治理的方式和能力。公共管理整合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并融合了政治、經濟、法律等各方面的手段加以約束。其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是現代化管理模式的一種。公共管理的主體一般專指政府及其相關組織,但隨著多元化發展,也包含了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加入。并且它只管理社會公共事務,不針對個體或某一企業,面向社會全體。除此之外,它不僅可以運用公共手段,還可以運用私有手段進行管理,涵蓋范圍較廣。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正在經歷有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階段。而為了更好地進步來說,對社會各個方面進行公共管理工作是經濟轉型的重要基礎,因為其關乎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以及各行業發展的競爭能力。但我國的公共管理創新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整體上還存在陳舊模式的束縛,并且帶有較為濃厚的計劃經濟和國有經濟的色彩,不能積極的順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基于此,社會化媒體的本質就是其是一個面向社會的平臺,起到了積極鼓勵人們的共享信息的需求,以及度知識獲取的便利,這也完全滿足了公共管理的要求,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式的媒體環境。首先,其解決了公共管理信息傳播受阻的問題,為其信息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網絡環境,同時有效提高了公共管理事務的透明性。其次,有效減少了對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阻礙,原來的公共管理主體單一,不利于公眾的參與,現在社會化媒體改善了這一問題,在公平民主這一方面進行了優化,使得人們可以更加便捷的參與其中。最后,隨著公眾參與感的不斷提升,同時促進了兩者間的緊密聯系,更好的拉近了政府和公眾之間的關系,開始朝著協同合作的方向發展。并且社會化媒體的實時性特征,可以更好的提高交流與溝通的有效性,有助于各方面的效率。
二、 政府公共管理下的新媒體
2.1 理性看待負面事件并采取正確措施
由于網絡化下的環境存在一定的虛擬性,一些信息在傳播上也存在缺陷。所以,政府在信息發布時一定要提高透明度,以及信息公開的長效性,這樣才能為群眾帶來更為準確可靠的信息,為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規范獲取信息的渠道,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2.2 信任群眾智慧并擴大群眾參與度
在新媒體背景下,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越發深入人心,他們也開始學著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但有利也有弊。政府應該積極了解群眾意見,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他們解決難題。所以政府要加強公眾對此的參與程度,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對社會未來發展的治理工作中,在付出的同時獲得更大的利益。積極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政治話題等可以提出適當的合理意見,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訴求,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2.3 健全法律和法規,構建績效評價體系
由于當下對于媒體公共管理方面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規章制度,使其在管理上缺乏約束力,也不能符合我們法制化國家發展要求。因此,政府部門應該積極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建設,保證政府信息的公開透明,這也為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在公共管理的視角下,我們對于媒體公共管理系統的健全和完善離不開獎懲制度的支撐。在進行新媒體的公共管理時,可以運用績效考核等獎懲制度對員工加以管理和約束,保證其的客觀公正。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可以提高管理人員的競爭意識,以及責任意識,更好的開展公共管理工作。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社會化媒體為我們媒體的公共管理有著更為積極的作用,在新媒體盛行的時代,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政府在公共管理上帶來一定挑戰。所以,只有進行不斷地改革窗型,積極與時代發展趨勢相適應,才能更好地了解群眾的需求,為滿足他們的利益而做出努力。借助其為國家戰略帶來的重大價值這一特點,為國家以及社會的發展貢獻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 鄭遠芹;;社會化媒體應對公共危機事件的傳播策略——評《社會化媒體中公共危機事件的傳播機制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年04期
[2] 孫華藝;;跳出“塔西佗陷阱”:社會化媒體時代政府危機公關的話語權重構[J];現代經濟信息;2018年07期
[3] 朱思鳴 建立傳媒安全防線 提升風險應對水平——評《社會化媒體與企業安全:社會化媒體的安全威脅與應對策略》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1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