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暢 劉暢
摘要:本文在介紹我國居家養老面臨挑戰的基礎上,分析了“互聯網+”給居家養老服務帶來的新機遇,通過政府、社工的共同合作,提出構建“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實現路徑,以促進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健康發展,適應互聯網+時代社會工作居家養老服務需要。
關鍵詞:互聯網+;居家養老;社會工作
目前,我國正處在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如何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成為全行業關注的熱點問題。將“互聯網+”與傳統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深度融合,有利于解決目前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中面臨的困境。
一、傳統居家養老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它指的是將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以優化各生產要素來實現產業轉型升級?;ヂ摼W+居家養老模式即以老人的需求為中心,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居家養老模式融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建立線上服務平臺與需求端對接,形成高效信息整合處理體系,從而為老人提供高效化服務。傳統居家養老模式存在的局限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養老資源的供求不匹配
在社工提供服務前,經常未能真正了解老年人的需要,老年人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缺乏自主權,無法得到真正有利的資源。養老服務的供需之間存在信息交流的障礙,造成養老服務的便利性和靈活性較差。
(二)傳統養老服務種類單一
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更注重給老人的物質生活提供服務,如送餐、清潔等,而缺乏對老人的精神慰藉,不利于提高老年案主的精神生活質量。
(三)服務隊伍建設缺乏
社會工作行業作為近些年來的新興職業,還處在發展中的階段,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員在各地的分配不均,也缺少專門從事養老服務方面的專業人才,且養老服務體系尚未健全,不足以提供老年服務對象多樣化的需求。
二、構建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模式的優勢
(一)有利于提高養老服務的靈活性?!盎ヂ摼W + 居家養老”即利用互聯網在信息的傳遞、處理、存儲等方面的優勢,借助與移動終端設備的結合,為老人提供包括基礎生活、健康管理、精神關愛等方面的個性化服務,從而解決目前居家養老服務信息交流不通暢、不匹配的問題,提高養老服務的靈活性。
(二)有利于拓展傳統養老服務。如讓社工人員利用信息技術,為老人打造健康管理系統,出現異常情況時,相關數據能及時傳遞給平臺與社工專業人員,以防出現危險情況。借助養老服務平臺及時收集反饋老人的各項需求,有利于娛樂活動的開展。如為老人建立社交平臺,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三)有利于建立社工人員獎懲機制。建立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將服務對象的需求與社工的服務結合起來,并讓老人給社工打分。養老服務中心可以利用平臺的數據結合老人的評價對社工的服務進行考核和監督,建立獎懲機制,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三、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需多方共同參與
(一)政府層面
第一,政府應制定“互聯網 +居家養老”的相關規劃,建立相關規范標準,制定完善法律法規,為新模式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二,政府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政府需投入資金支持,強化財政資金引導,集中力量支持互聯網技術的攻關升級和養老服務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
(二)社工層面
第一,招募和培養大量專業人員,并建立云評價機制,為社工人員建立完整的獎懲機制,促進社工隊伍健康發展。
第二,社工通過服務平臺,整合老年人的信息,形成網絡數據庫,通過數據分析優化養老資源分配。同時,社工人員可以進行一對一幫扶,通過線上平臺與案主的線下設備連接,及時溝通,為老年服務對象提供精細化的服務。
第三,服務流程。
1.接案。社工通過平臺了解案主的基本信息與需求,并將資料上傳到平臺數據庫中,確定案件的緊急程度并作記錄。
2.收集資料與預估。社工通過網絡數據分析,運用自身專業技能,利用大數據對案主信息進行預估,并撰寫預估摘要。
3.制定服務計劃。通過線上平臺與案主線下端進行交流,根據不同案主的特殊性制定計劃。
4.服務與治療。為老人佩戴相關電子設備,并連接專門的APP,通過線上實時監測老人的情況,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老人的需求,為不同的老年案主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5.結案與評價。平臺將整個服務過程納入績效機制,對社工的服務進行評估。社工將服務過程的相關數據存入數據庫中,供后續參考。
綜上所述,將“互聯網+”與傳統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相融合,可促進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豐富養老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效率。互聯網+社工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構建,需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平臺,通過線上平臺與需求端對接,及時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從而提供優質服務,并對管理服務人員實施監督管理、對平臺功能進行升級。“互聯網+養老服務為老年群體增能,他們通過互聯網進行知識和信息的獲取,主動尋找自己所需的資源,增進與不同群體的交流,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社會化程度。
參考文獻:
【1】黃楚新等.“互聯網+”意味著什么——對“互聯網+”的深層認識.《新聞與寫作》,2015年:1.
【2】梁海艷.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社區居家養老.《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 年 7 月第 39 卷:3.
沈陽大學?徐暢?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