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慧瓊
摘要:在我國社會新形勢的發展下,高校教育也在進行調整與優化,通過結合我國現有國情,創新出新的教學方案,并以此為基礎開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前階段,立足“三全育人”視域下,怎樣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模式,成為高校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盡管當前我國正在不斷推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舊存在一定問題,需要結合現下實際情況進行整改。對此,本文研究了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三全育人視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當前階段,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需要充分結合我國建設發展形勢,應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將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放在第一位,并堅持完善教學體系,構建高效的教育模式,通過專職與兼職相互聯系,在黨政雙管齊下的管理下,不斷優化、完善高校學生自我教育體制。在此背景下,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更加順利,在教育目標的明確指引下,有助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不僅有助于拓展學生學習發展視野,還可以有效升華學生心靈,使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為學生后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三全育人”內涵與特點簡述
1.1內涵
“三全育人”,具體指三方面內容:一是全員育人;二是全程育人;三是全方位育人。其指導思想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根本目的為整合社會與高校兩方面資源,以此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并構建高效、系統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同時,“三全育人”的中心為全方面培養高素質人才,應立足“德智體美勞”等方面,以此發展學生成為我國未來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當前階段,“三全育人”已經成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針。
1.2特點
針對“三全育人”的特點而言,其分為三大特點:①思想性。三全育人方針的根本目的為培養人才,具體又分為培養哪些人、培養目的、培養方法,這其中的內涵極為豐富,是我國新時代下開展思政工作的指導方針,也是有效落實各項思政工作的重要舉措,同時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幫助,是其領導方針,也是科學依據。②整體性。“三全育人”視域下,其整合人資物力的作用不容忽視,且有效改變了單一化的育人模式,使其更加全面、系統,并在整體上提升了育人的實際內涵,使其上升到思想政治教育層面。同時,有效拓展到了育人過程與內容等方面,旨在調動育人主體積極參與,實現更為廣泛的育人工作。不僅如此,實現了資源互補與渠道完善,使育人機制更加協調系統,實現了全方位的工作體系,可以開展多部門一同參與的管理工作。③時代性。追溯“三全育人”的起源背景,是在我國教育飛速進步的新時期下所誕生的。因此,不論是“三全育人”的起源背景,或是其開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與變化,都具有強烈的時代性。當前階段,是互聯網信息時代,各種新媒體正在不斷普及與發展,因此以“三全育人”為指導方針的高校思政教育,對學生后續全面發展、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2.“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2.1思想整治教育工作主體積極性不高
針對當前情況而言,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大部分專職輔導員的日常工作繁忙,需要負責的工作任務較多,如班級管理、統計上報等,還需策劃學生各項專業活動。而針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暇顧及,存在有心而無力的情況。同時,受到高校考核與獎勵機制的影響,高校教師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不足,自然影響其開展效果。總之,目前部分高校既沒有充分調動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且不具備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秀人才。
2.2缺乏完善、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除了缺乏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外,其活動開展形式有待完善。這其中,一些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存在形式單一枯燥、內容簡單等不良問題,需要高校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同時,由于高校部分新媒體管理者素質水平不高,進而導致高校平臺缺乏優質教育內容。此外,在新媒體運營者的更換下,無法使各個平臺有效聯動,盡管其覆蓋面較廣,但未能充分發揮出相應的作用與價值,導致高校缺乏完善、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2.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對分散不夠統一化
通常情況下,大學生在進入高校后,會在初期接受相應的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但其中存在一個明顯的弊端,即大學生在剛入校時接受的教育相對密集,但中間教育不夠深入,到了畢業時又草草開展相應教育的情況。在此背景下,大學生受到的教育與管理不夠持續化,存在斷層的現象。同時,高校專職輔導員、學業導師等教師間的教育相對分散,沒能形成統一平衡的教育整體,進而導致學生的發展情況不佳,且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3.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策略
3.1遵循全員育人教育優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其一,高校應建立科學的教育機制,并立足根本加強一眾教師與管理者的參與積極性,通過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養,為順利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準備。在此過程中,高校應在整體上加強黨委領導的重視度,通過完善高校頂層設計,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并大力開展培訓工作,加強教育者的綜合素質。這其中,應先加強對高校輔導員的培養工作,應不斷提高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使其明確自身責任,形成良好的擔當意識,以此增強高校學生管理質量。此外,高校應建立人才發掘機制,并最大化激勵、發揮出現有人才的自身優勢,高校需要制定激勵機制,以此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其積極參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后,高校應立足整體設置思想政治隊伍培養機制,應確保教育工作具有充足的后備軍,以此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穩定、順利的開展。
3.2充分發揮社會資源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幫助
立足“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不僅需要最大化提高校內教育質量,還需借助社會資源給予幫助,實現“開放辦學”。同時高校應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互結合,可以借助社會中的一些重點思政教育資源,如革命根據地、各大革命講解區等,或聯系優秀的企事業單位,定期開展多元化的講座,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參觀,通過此種方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此外,高校應高度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可以選擇一些在校成績優異的青年學生作為榜樣,通過宣傳、表彰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僅如此,高校可以開展學生骨干培訓工作,以此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不斷加強個人綜合素養,可以嚴格約束自我行為,以此加強高校思政教育水平。通過此種方式,在校內與校外“雙管齊下”,為全面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奠定基礎。
3.3進行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堅守陣地,不斷拓展教育渠道,實現良好的教育建設效果。當前階段,在互聯網與各種媒體的沖擊下,高校需要結合大學生的自身特點,不斷加強課堂教育工作,應打造高效的思想理論課堂,使其成為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穩定陣地。同時,高校需要注重教育師資隊伍的情況,應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與教育水平,可以立足優化課堂模式、拓展教育資源等方面,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思政教育中,將思政教育理念深深植根到大學生心中。此外,高校可以設置思政教育導師機制,最大化發揮出思政教育課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并鼓勵教師與學生在線上線下積極互動,以此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
3.4通過拓展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其一,高校可以在校內加強思政教育宣傳工作,如設置校園廣播、校內宣傳欄、校內網站等,在多方面加強宣傳力度,使校內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同時,高校可以加強校園新媒體平臺的運營管理工作,應加強相關管理者的專業素養,使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拓展傳播媒介的覆蓋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其二,高校可以開展多元化的校園活動,應注重豐富活動形式與內容,以此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在整體上加強大學生“德智體美勞”教育工作。這其中,高校可以圍繞校園圖書館開展,將其作為重要的教育陣地,在校內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還可以立足教室、公寓等陣地,激發學生的勞動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不僅如此,高校還需關注校內社團,可以將其發展為大學生的實踐陣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各項活動,并嚴抓學生的德育素養,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度。最后,高校需要重點落實愛國主義教育,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舉措,應設置相應的實踐課程,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做好鋪墊。
結束語:
總結上文所述,立足“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并適當整改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結合我國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明確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此外,當前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對高校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為高校開展教學指明方向,更有助于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對此,高校應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鼓勵教師開展多元化、多維度、深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學生后續良好發展給予重要幫助。
參考文獻
[1]高祥,王志梅.“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路徑[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20,40(05):92-96.
[2]張慧勤,劉小飛.課程思政理念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探析[J].科技資訊,2020,18(30):110-111+114.
[3]毛劍,岳金霞,趙放輝.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體系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73-74+77.
[4]蔣繼華.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高校“三全育人”長效機制構建研究[J].林區教學,2020(10):5-7.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