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馬
隨著啟東市“三段四模塊”教學模式如火如荼地推行,初中體育陽光體育教學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奔跑于綠茵場上的園丁們秉承“健康第一”的新理念,以“強健體魄、高效達標”為導向,全面貫徹《中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不僅關注學生生理機能的健康發展,而且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體育行為與體育習慣。筆者借此契機,就如何踐行初中陽光體育淺談一些體會,期盼廣大同仁予以斧正。
一、創設愉悅情境,激發參與熱情
陽光體育課堂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宗旨是逐步實現教學相長目標。但在傳統化體育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實際上是一種“主仆”關系教師熱衷于“注入式”開展教學活動,而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教”與“學”之間形成了幾乎不能逾越的鴻溝。俗話說:環境塑造人。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靈活創建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既讓學生掌握新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因此,在室內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創設聲情并茂的氛圍,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例如:筆者在執教“前滾翻”一課的導入時,為了形象化的體現“團身”的姿勢的功效,就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如下生動畫面。在斜坡40度的路面高處,讓一個圓形物體和正方形物體同時往下滾動,最后正方形的物體遠比圓形物體滾動的速度慢。由此,同學們輕松得出了“球形物體更容易滾動”的結論,也很自然地聯想到訓練前滾翻時也應該確保“團身”姿態,否則不能有效提高前滾翻的質量。類似的教學活動操作簡便,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有所獲、感有所歡。
二、注重心理輔導,構建和諧樂園
提高初中陽光體育效率主要完成兩大目標:一是高度培養學生體能和技能;二是不斷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的培育。其中,培育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有利于提升抗挫折力,樹立必勝信念,降低心理焦慮和壓力,優化人際交流結構,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當下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普遍存在著任性嬌氣、自私狹隘、依賴性強等不健康的心理行為。必須對學生加強心理健康輔導這是每一個教師必須正確面對的挑戰。
筆者在組織男女學生參與1000/800米跑步項目訓練時,激勵、引導學生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生理上的畏懼,嘗試兩步走策略,幫助學生自覺養成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優良品質。
第一步,全方位了解學生的生理差異,分層次適度布置學生的訓練難度與強度,盡量杜絕過大或者過小的現象,力爭使學生的訓練量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在控制學生訓練強度時務必體現科學化的原則。可以把平時的體育訓練與體育考試的標準聯系起來,逐步實現訓練過程、結果與考試標準協調發展。
第二步,注重學生中長跑的訓練效果,使他們真正懂得“笑到最后才是贏家”的真諦。在訓練過程中堅持合理的訓練量之上。同時,注重平時的專項訓練,提高學生的爆發力、意志力和沖刺力。緊密結合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及時調整訓練指標、力度和強度,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田徑運動水平保駕護航。
三、嘗試體育競賽,培養團隊精神
合作與競爭既是一對矛盾,又是“孿生兄弟”。在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競爭。而踐行陽光體育離不開體育競賽活動,否則既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也不能提高體育基本技能。因此,嘗試體育競賽活動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徑。
我校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校本化實踐活動,通過校園藝術節、體育節等陽光體育專題形式,舉辦別開生面的體育競賽,打造了濱海特色的陽光體育新模式。如,在每一個學期期中考試以后開展的“體育節”活動過程中,筆者配合教務處和體育教研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運動。拔河、籃球、足球等體育競賽項目已經成為“濱海”特色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發動七、八年級學生參與投擲沙包、立定跳遠、跳大繩、釣魚跑、投擲實心球、花式踢毽子等個人比賽項目。筆者不僅為活動的開展獻計獻策,而且利用自身參與指導的機會幫助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為開啟“陽光體育”新局面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實踐證明,“陽光十足”的趣味化體育競賽活動,除了讓學生切身感悟到參與體育比賽的無窮樂趣,還培養了他們勇于競爭、積極向上和團隊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陽光體育是全面貫徹國務院頒發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相關文件的具體措施。但愿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想學生體育訓練所思,給學校陽光體育所需,為構筑濱海特色的陽光體育大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