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修權 劉偉麗 姜明明
摘要:通過對《配電網自動化技術》這門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培養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理論,通過理論強化實踐認知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創新創業實踐,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促進對課程更深入的掌握與應用。
關鍵詞:創新創業;配電網自動化技術;教學改革
1 研究背景
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越來越重視,習近平總書記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專門回信進行了勉勵。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升級轉型,對創新創業型的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創新創業型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應用型本科而言,應持續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不斷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1]。
世界主要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已就發展低碳經濟達成共識:以經濟發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進行轉變,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隨著新一代能源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能源發展面臨著重要轉型,新一輪能源革命應運而生。能源革命的中心環節是電力,以電為中心的變革創新成了新一輪能源革命的關鍵。所有一次能源都可以轉化為電能,各種終端能源都可以用電能替代,未來能源系統的核心一定是電力系統,而電力轉型的關鍵在建設新型的配電網[2]。
在新一輪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配電網的功能定位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除電力輸送、分配等傳統功能外,配電網還將是資源優化配置的載體。配電網自動化正是實現這一功能的關鍵技術。因此,配電網自動化領域急需高質量人才。
同時,《配電網自動化技術》是電氣類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在學生學習和就業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但課程本身涉及面較廣,知識點較多,基本理論抽象,工程專業程度高,理論和實戰很容易出現脫節。課程講述難度大,講的淺顯沒有實質性內容,講的深入學生理解程度差。因此必須要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研究。
2 教學現狀
2.1 理論教學
《配電網自動化技術》主要介紹配電網與一次設備,配電自動化饋線監控系統、電力用戶電信息采集系統、配電網自動化主站系統以及各系統之間的數據通信等內容。此課程目前制定的教學大綱和教案,知識面廣,知識點多,學生理解困難,學習積極性差。
2.2 實踐教學
《配電網自動化技術》實踐教學包含配電網一次設備的認知,配電網典型操作票試驗。兩個實驗都以驗證性為主,操作簡單,需要思考的內容較少,學生重視度不夠。學生只是流程性地進行驗證,缺乏主動思考,更談不上創新性研究。
3 課程改革
3.1 理論教學
以我國特高壓輸電及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為背景,討論新技術的應用及發展前沿,培養學生的深入思考能力及國際視野。為培養具備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電氣工程復合型人才,本課程擬在課程體系方面,加強與專業課程的接續性,讓學習者對專業理論的認知更加明確;在教學方法方面,加強重點知識的隨堂測驗,即時檢驗學習者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強化貫穿整個課程的學習,注重學生的創新性探索,挖掘學生的創業潛能。同時,教師在講授理論內容時,將“理論分析—實踐應用—創新研究”三個層面的教學環節依次深入,將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理念融入授課環節[3]。
比如,“饋線監控終端”是《配電網自動化技術》課程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也是配電網自動化系統中非常基礎、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講授此知識點時,首先,依據理論教學模式,通過概念描述、圖例示意、視頻展示,講解饋線監控終端的作用和功能,介紹不同饋線監控終端的類型和區別。
其次,依據實踐應用模式,引導學生思索我們想了解配電網的什么信息?這些信息如何獲取?最終實現什么樣的目的。強化學生對饋線監控終端在系統中作用的認知。
最后,依據創新研究模式,借助企業現有銷售的饋線監控終端產品,實現教學的“兩性一度”。先進性:通過現有產品實物展示講述饋線監控終端的系統組成結構和原理等,更加直觀具體,保持講授內容先進性。創新性:讓學生了解獲取最新動態的渠道和方法。以查閱企業饋線監控終端產品用戶手冊的方式,了解饋線監控終端的參數指標、功能介紹、安裝應用等信息,幫助學生擺脫只能通過參考書了解知識的局限。挑戰度:引導學生思考饋線監控終端在控制器、通信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及相關應用。實現教學環節依次遞進,引導學生對這一類知識點進行探究,激發創新思維。
3.2 實踐教學
《配電網自動化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以理實一體為原則,深入推進工學結合,實現教學過程與行業企業生產過程相結合,將“驗證—設計—創新—創業”四個階段依次深入,鼓勵學生自主化學習。在教學內容方面,加強實驗在教學過程的引導性、輔助性,分析歸納典型實踐工作任務,提倡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習者動手能力與創新思想的融入[3]。
首先驗證階段。培養學生直觀了解配電網一次設備結構功能和掌握典型操作票的基本操作技能,為后續動手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其次設計階段。一方面讓學生根據試驗要求,對比分析同類不同型號的一次設備之間的區別;另一方面讓學生思考不按操作票規范和流程進行操作產生的后果及影響。培養學生在試驗中綜合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創新階段,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共享平臺的虛擬仿真實驗,了解更多的配電網自動化相關的實驗,提出當前實驗方式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改進的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
最后創業階段。一方面鼓勵學生以配電網自動化相關產品為課題參加各類電子設計競賽,或者以配電網自動化技術為研究內容作為自己畢業設計的研究課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所學知識進行的拓展和應用。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和平臺,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學年綜合實踐、畢業實習等機會參觀配電網行業公司,學習最新行業動態和技術發展,激發學生未來從事相關行業的興趣。
4 總結
通過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現有企業產品和網絡虛擬仿真實驗擴展學生認知,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創新創業相關的改革措施不斷拓展對《配電網自動化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并不斷將成果反哺教學。既豐富了課堂又鍛煉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最終,通過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新華社, 習近平總書記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的回信.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8/15/c_1121487775.htm, 15 08 2017
[2]楊麗,姬鵬飛,趙志敏.地方應用型高校機電類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 南方農機, 2021, (11): 164-165.
[3]王楠,王蘊嶺,樊東亮等. 基于創新創業《高電壓技術》課改研究 [J]. 科技風, 2020, (02): 33.
[4]高教司, 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共享平臺. http://www.ilab-x.com/list,01 05 2021.
通訊作者:劉偉麗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山東濟南 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