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每當看到漬水桶中被傾倒的大量剩飯剩菜,我都無比痛心。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回響;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痛陳直指“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來告誡大家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需要每一個中國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作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要求。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餐飲浪費”現象作出了重要指示,號召“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習總書記的號召在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共鳴,一場號召全國人民珍惜糧食,對餐飲浪費行為說“不”的行動迅速在全國各地全面展開。
我曾經嘗試過讓同學們背誦珍惜糧食的相關詩句,開展了一系列珍惜糧食的主題班會。為了講述糧食的來之不易,我還請到了華中農業大學的教授為學生們開展專題講座,來講述糧食生產的艱辛歷程。“珍惜每一粒糧食”、“愛惜每一顆糧食”,同學們都能隨口說出這些大道理,可惜真正做到實處的同學只占少數。
如何將勤儉之風尚傳遞進同學們心中?又如何讓同學們在物資充沛年代了解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我陷入了思考。
在翻閱了我校關于“認同”教育的文章,與老教師攀談討論后,結合我校實際,我想到了一個好方法——開設“食”尚新“煮”張校園廣播電臺!
“你現在收聽到的是武漢市光谷實驗小學午間電臺,‘食’尚新‘煮’張欄目。大家好,我是今日的值班“星主播”304班胡莞瑩,今天我們將吃到玉盤珍饈的香鹵琵琶腿,色味俱佳的香芹土豆肉絲……”3月1日中午,迎著陣陣飯香,武漢市光谷實驗小學“食”尚新“煮”張午間電臺開播了。“星主播”胡莞瑩同學首先為同學們介紹了今日菜單,慷慨陳詞的語調,有聲有色的描述,讓大家單單是聽了菜單,就已經肚子咕咕叫,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我們今天吃的包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健康綠色菜品,它不但含有大量的水分,還富含了一些維生素和粗纖維……”“星主播”繪聲繪色地介紹著今日菜肴的營養價值,同學們在教室里邊打飯邊聆聽。等到用餐結束,“光盤小衛士”們將會依據各班同學的“光盤”情況,評選出珍惜糧食做得最好的同學作為第二天的“星主播”,面向全校同學播報菜譜,普及美食小知識,宣揚節約糧食的傳統美德。
讓勤儉節約成為同學們的一種習慣,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單憑外部的輸入和監督,同學們體會到的只是一堆沒有生命氣息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的知識教育,唯有喚起學生的主體性在其道德形成和發展中所起的積極作用,使其“知行合一”,最終真正促使學生道德理解與人生體驗,養成良好習慣。
怎么才能使同學們“知行合一”呢?有一次課間,我無意地聽到了同學們的交談:“我回家的時候,爸爸車上總是播放教別人做菜的電臺,我每次聽都覺得好餓啊!胃口大開!”“一樣的一樣的!所以我回家之后總能食欲很好!”學生們的對話讓我醍醐灌頂,既然同學們對吃東西那么感興趣,我也可以借助聲音的力量,激發學生的食欲,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促進道德體驗,使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經過周密的策劃,“‘食’尚新‘煮’張”校園廣播電臺開播了。每天的午飯時間,電臺會準時開播,值班“星主播”將依據提前準備的菜譜,為全校同學詳細介紹今日菜單,今日菜肴的營養價值,自己與美食的小故事,還教授同學們菜品的烹飪方法,呼吁同學們珍惜糧食愛惜糧食。“星主播”們在播報時模仿網絡上美食主播字正腔圓的語氣、頓挫抑揚的語調、有聲有色的描述,讓全校同學光是聽到菜單,就已經食欲大振!
通過兩周的實踐,“‘食’尚新‘煮’張”校園廣播電臺已經成為了學校里最流行的話題,同學們討論著菜肴的營養價值,食物的來之不易,痛惜著曾經的浪費,剩飯筒里的剩飯剩菜明顯少了,學生們爭著搶著想做“星主播”,就連班主任們都在說,現在學生吃飯不但吃得香,并且吃飯時的一些不文明習慣都變少了。“‘食’尚新‘煮’張”校園廣播電臺不僅成為了全校學生最愛聽的電臺,更成了少先隊宣傳勤儉風尚的陣地,通過這個陣地,同學們勤儉節約的意識得到了增強,珍惜糧食的行為正轉變為習慣養成。
正如魯潔教授所說:“道德存在于人的整體、整個生活之中,不會有脫離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養應當遵循一種生活的邏輯,而不是一種純學科的邏輯。”蒙特梭利也曾說過,兒童將依靠自己的內在精神發展自己。此次成功的教育實踐,讓我對開展德育活動方面的策劃有了新的思考,我認為,一個成功的德育活動應該具有這樣的特質:
一、激發自主性,使同學們與活動“同頻共振”
兒童心理學研究院表明,只有把對兒童的外部要求轉變成兒童自己的內在的要求,引發內驅力,才能使他們自主地按照道德意識來調節自己的行動,從而自覺地實踐道德行為。
在實踐過程中,值班“星主播”從當日菜譜、菜肴營養成分、烹飪方法這三個方面向全校學生介紹當日菜譜,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同學們每一種食物都是極具營養價值的;并通過聲音的力量,激發同學們的食欲,從而減少食物浪費,呼吁同學們節約糧食,珍惜糧食。同時,“星主播”需要自己撰寫播報稿件,在自己撰寫稿件的時候,同學們對于勤儉節約美德的學習動機將會提高,學習愿望將轉變為行動,為了能寫出滿意的稿件,“星主播”們動用網絡、課外書、電視節目等多種途徑收集美食相關知識,自主地學習勤儉節約美德,在收集資料整理成稿的同時又會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不斷鞏固勤儉節約意識。
小學階段是同學們知識、能力、身體發展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同學們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同學們的品德教育上,應強調尊重同學們的獨立人格,重視自主能力的培養,使同學們樂于接受,積極參與,得到自我實現的愉快,達到活動與行為的“同頻共振”。
二、提升認同感,讓榜樣與情感“同閃共映”
小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以直觀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形象思維,所以,為了達到預期內勤儉教育的目標,首先必須要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認知,提高學生對勤儉節約榜樣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道德情感的認同感將在學生心中形成榜樣的印象,用以激發他們的積極道德動機。
“‘食’尚新‘煮’張”校園廣播電臺就是榜樣教育的實踐。“星主播”這個職位對于同學們來說,就是優秀榜樣的象征。同齡榜樣的存在更能夠讓同學們找到情感上的共鳴。傳統的榜樣形象是高、大、全的,這種完美化的榜樣往往與人們的現實狀況有著太大的反差。所以,貼近生活、真實的榜樣形象更容易得到同學們更多的認同感。對于其他同學來說,這些“星主播”們由于本身就是班上同學,年齡相仿,心理特點相同,更易于同學們去接受與學習。同時,身為“星主播”的學生為了當好其他學生的榜樣,會自主地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自我約束,起到帶頭作用,勤儉節約地意識在他們心中就能生根、發芽。“星主播”的選拔制度也讓班級內形成了“爭當星主播”的氛圍,這將能滿足學生們爭強好勝的心理,這可以提高榜樣教育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個好的德育活動,一定是能觸動學生心靈的活動。在策劃德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發動同學們的學習自主性,提升大家的情感認同,發揮榜樣的作用,將知識性、趣味性和生成性內化為同學們的思想,外顯成同學們的行為,用能觸動小學生內心的活動傳遞正能量。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食’尚新‘煮’張”校園廣播電臺已經開播近半個月了,越來越多的同學們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勤儉風尚,更傳遞著新時代好少年的正能量!
(作者單位:武漢市光谷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