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已然成為世界前沿技術和熱點關鍵,廣泛運用于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高校作為青年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擁抱人工智能時代是必然趨勢。面對未來高校思政教育的機遇和人工智能時代思政教育的主導權受到的挑戰,高校思政教育要以改革和深度融合的觀念,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論,讓人工智能賦能思政教育,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結構、內容、體系和方法層面的革新。
關鍵詞:人工智能;高校;思政教育;
一、人工智能技術與高校思政教育的概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中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針對人的思想觀念進行的政治實踐活動,應該密切關注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狀況。人工智能是信息技術的最前沿成果,應該進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研究視野。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系統或智能機器用來模擬人類智能活動的能力從而延伸人們智能的科學。故此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當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以及實踐具有重要意義。[1]
二、人工智能技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實踐對策
(一)高效率教學,拆分知識點。
區別于傳統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以教材單元和課時作為教學單位的傳統觀念,人工智能環境下的思想政治課程將結合視頻圖片音頻等多媒體形式對知識點進行拆分細化,以此作為教學單位對學生進行教學。結合人工智能教學的翻轉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在理論知識教學資源廣泛的同時,多媒體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積極學習態度,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能減輕講師的課業壓力,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實踐教學,可視化教學進度。
人工智能結合數據監測系統提供的可視化教學進度大大提升了講師對于學生教學進度的把控,實現了傳統教學所不能實現的成體系可視化的分層教學,以便于講師對于不同學習進度的學生進行分層且有針對性的教學。而對于學生而言,講師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線上教學,可以向學生展示思想政治實際踐行案例,也能達到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效果,以便于高校更好地培養優秀的綜合人才[2]。
(三)多樣化教學,增加學生選擇。
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使學生能夠高效的收集社會發展案例,加深對思政教育的理解。人工智能教學平臺在提供專業課程資源的同時,也提供其他專業、其他地域的教學資源,能給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程基礎上,如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以及專業外課程等更多學習選擇。[3]
三、人工智能時代下高校思政課教育面臨的困境
(一)人工智能推廣中的融合發展困境
人工智能在應用到高校思政課教育過程中,存在缺乏對人工智能推廣工作重視程度以及教育者信息素養有待提升的問題。未能明確人工智能與思政課教育結合的重要性,在熟練駕馭人工智能相關教育工具方面存在問題,同時,受思政課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對于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方法的應用過于停留在表面,未能有效將人工智能的優勢發揮出來,將其推廣到與思政教學有關的課件講解、案例分析、習題教學中,從而制約思政課應用人工智能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技術壁壘與制度的困境
當前思政課教師在結合人工智能,為學生排除疑惑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忽略對人工智能時代相關專業性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進而在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幫助學生解除擔憂,讓學生了解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對于人類帶來的機遇和威脅,成為思政課教師在教育教學發展期間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4]。
四、人工智能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育改革對策
(一)增強理念創新,積極面對挑戰
一方面,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師要積極對使用人工智能教學平臺的相關技術進行學習,還要樹立信息化的思想意識和教育觀念,運用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智能工具,為學生合理收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信息和資源,加強思政課傳統教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協同工作,突出思政課教學工作有效性。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思政課教師要與學生有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通過現代化通訊工具,與學生之間進行教學知識、信息交換,也可以采用通過現代通信工具布置與提交作業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價值觀培養,充分解決傳統課堂教學思政教師與學生確實情感交流的問題,提升教師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平臺的教學效率。
(二)提升學習能力,加強綜合素養
首先,思政課教師可以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積極學習智能平臺和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對學生展開智能化的思政教育。其次,在提升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最好通過線上與線下混合適的教育方式。通過線上與線下混合式的教育方式,幫助教師更加準確和客觀的了解不同學生學習情況。最后,思政課教師在重構知識的過程中,還要積極對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哲學和社會學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并且能夠從人工智能時代的角度,對學生所存在的相關學習問題進行解答,進而讓思政課教師的視野更加廣闊,了解更多人工智能時代有關的知識和教育內容。
(三)借助信息技術,加強互動交流
為提升人工智能教學平臺的應用質量,還需要在思政課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式教學。在人工智能教學平臺中,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生學業、特長、興趣、思想等進行全面分析,精準定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能夠在人工智能時代發展的過程中,與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思想產生共鳴,合理樹立自己的學習與發展目標。[5]
五、結語
人工智能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學技術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工智能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發展必須始終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這是人工智能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價值前提。在人工智能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勢必要與人工智能線上教學相結合進行教育改革來,達到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以及綜合能力的目的,為社會輸出更多優秀的綜合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和家.人工智能技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J].辦公室業務,2021(03):46-47.
[2]王慧,邱海洋.高校人工智能思政教育模式調研與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6(72):258-259.
[3]李忠華.人工智能發展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變化趨勢探析[J].未來與發展,2020,44(01):70-73+69.
[4]孫晉超.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思政的實踐困境與倫理思考[J].理論觀察,2018(11):41-43.
[5]季小燕.走向人工智能化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育改革[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8):87-88.
作者簡介:盛美靜(1997年10月24日),女,漢族人,中國遼寧大連,研究生在讀,大連工業大學,研究方向:設計學景觀
(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遼寧大連 ?11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