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歡
摘 ?要:核心素養是由新課改所提出的,每一位學生都應當掌握的能力,尤其對于學期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不僅是專業能力的體現,也是融入工作與社會的關鍵。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進行音樂教育和學習時,應當以提升自身核心素養為目標,基于此,下文提出了實踐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核心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有大量的音樂教育課程,教師應當通過自身巧妙地教學手法,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從節奏訓練、音樂賞析、民族樂器鑒賞等方面著手,提升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日后要面臨的是3-6歲的幼兒,在對其進行音樂指導,在此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水平,實現自我提升。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教育中的問題分析
(一)課程目標定位不夠準確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社會培養的專業型人才,對其進行音樂教育時,應當以學習能力和創作能力以及音樂核心素養為主。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行音樂教學時,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音樂教材中的樂理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學生音樂鑒賞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人才的定位也不夠清晰。核心素養是每一位學生必備的能力,也是社會所需要人才的標準,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使學生充分的領會的內涵。而當前的音樂教育課程中所蘊含的核心素養內容不夠,就導致學生在面對自己的工作時“無的放矢”。
(二)課程設計偏離社會需求
從課程的設計總體方案來講,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教育課程,呈現出一種理論至上的趨勢。學生可以從書本和理論中提高自己的音樂基礎。不過這種課程實踐部分較少,所設置的課程目標也不符合社會需求,不僅影響學生興趣發展,也不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另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日后邁入社會要面對的均為3-6歲的幼兒,所以他們自身的專業性就變得尤其重要。教師要通過音樂教育,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更優秀的專業性技能,滿足社會需求。當前社會對于所需要的人才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如果教師只注重書本樂理知識教學,沒有對學生進行專業的訓練,就會導致學生所具備的技能與社會所需要的能力有偏頗。
二、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教育核心素養的實施策略
(一)實行師生互動創新
師生互動是當前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代課程設計的重中之重。而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中的師生互動不夠,互動方法也過于傳統和保守。教師就所學內容進行講述并提出簡單問題,由學生進行解答,而教師對于學生回答的結果也并不重視,所以就無法發揮師生互動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與學生互動。
比如在音樂鑒賞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進行賞析,然后找出其特點與優勢,在有限的課程時間里進行大量的音樂賞析。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提高學生自身的專業性,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而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也可以更好地掌握課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并針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有效解決。
(二)注重學生實踐技能
學生的學習是要通過實踐檢驗的,在設計課程時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其作為整個課程設計的重點。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時,教師應當注重提升其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多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并不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這不僅會影響學生日后的工作,對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無法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因此,教師應當重視課堂實踐活動,將課堂作為學生自我提升的平臺,利用自身的專業性使學生符合社會的需求。
例如在進行古典樂器鑒賞時,教師應當結合當前的教學資源,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樂器素材,并引導學生一起演奏,一起賞析,聆聽每一個樂器所發出的樂聲。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也可以使學生對樂器有更深入、深刻的了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踐技能培訓時,應當注重所選用方法的合理性,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更好的面對工作、面對自我、面對社會。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核心素養對于學生成長與發展都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當打破當前教育的桎梏,突破教學難點,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開展工作。首先,可以積極實行師生互動創新,準確定位課程目標、其次,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設計符合當下社會需求的課程標準,全面實行學生的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是學生自我價值的體現,也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關鍵,可以幫助其快速的融入社會,融入自己的工作環境。
參考文獻:
[1]王琳潔.學前音樂教育中的民族音樂資源開發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40(06):187-190.
[2]鄧莉莉.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J].黃河之聲,2020(23):140-142.
[3]吳夏.高職院校學前音樂教師專業發展及核心素養的構建[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01):69-71.